“爹,我就是说说,我知道分寸。”高章讪笑,皇帝的口谕才刚下,他不至于那么没脑子,就是看到好东西,忍不住心动了下。
高岩瞥了眼他三叔,决定明天就提醒一下裴清,顺便也盯三叔一段时间,三叔人不坏,但是脑子不太好,万一被人利用了,那不是影响他和裴清的关系。
高章哪里知道,他这头说句话,那头就让侄子提高警惕了。
两盘子豆芽分量其实不算少,奈何高家人多,很快就吃了个精光,而且个个都不太满足,以至于有人朝着一边的蔬菜伸出了筷子,只是略微尝了几口,感觉不如豆芽脆嫩爽口,就没有再多吃。
赵国公也没吃过瘾,想起高岩和裴清的关系,拉着他就让他明天去问问裴清,他家还有豆芽吗?卖不卖?
赵国公这种不太爱吃蔬菜的人家对鲜嫩的豆芽都喜欢得不行,更别提其他人家,这一晚上,这些人家桌上的豆芽都是吃了个精光,生出找裴清买豆芽念头的人也不在少数。
而这日傍晚,裴清和谢云煜也来到了田庄,毕竟冬日里豆芽卖得最贵,要是等到了春天,豆芽的价格就要下降了,哪怕水发豆芽的味道比一般的豆芽好,可春日蔬菜多起来,价格多少还是会掉一些。
所以这个时候,时间就是金钱,能早一日弄出水发豆芽的作坊,就早一日赚钱。
对于裴清和谢云煜的到来,田庄内的人都有些惊讶。
毕竟在场的老兵都清楚这个田庄是因何而成,又是因何而扩大的,对于裴家来说,他们只能算是累赘,尽管裴穆一直不承认这是事实,但是来到田庄的老兵,多待一段时间后就明白了这个事实。
如果他们不是被裴穆带到田庄,而是独自回乡,哪怕身上有钱,也撑不了多久。
越是清晰地了解这点,他们对于裴穆就越是感激,而越是感激,他们就想要回报对方,可是他们都是残废,还是靠着对方的田庄才得以安稳活下来,怎么回报呢?越是这么想,他们就越压抑痛苦。
老兵们对于外面的消息并不了解,因此听到裴清说要在庄子里弄一个发豆芽的作坊,还要雇佣他们当伙计,负责发豆芽,卖豆芽。
他们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裴穆知道他们的想法,故意找出一个事来,让他们觉得能帮上忙。
裴清本以为自己说完,田庄内的老兵都会欣喜,因为以他查到信息来看,对方是很想帮上裴家忙的,可没想到说完等了一会,就看到老兵们一个个地都沉默着,眼眶发红,像是感动又像是羞愧。
其中一个瞎了只眼,脚也有些跛的老兵嘴唇颤了颤,浑浊的眼睛里透出一股悲凉来,对裴清说:“小公子,将军的心意我们都懂,只是……”
“等下,你们是不是误会什么了,这不是我爹的意思,是我自己想做个豆芽作坊,才找你们。”裴清打断他的话。
然而老兵不信:“小公子,您别哄我们了,这什么豆芽作坊非得在这田庄做,还非要我们这群残废做。”
这话说到了其他老兵心坎里去了,是啊,有什么活非得他们来干呢,就算不是裴穆的主意,是裴清的想法,那也是小公子怜悯他们才让他们做罢了。
裴清扫视全场,注意到老兵们眼底的自卑,以及不少人都将自己残缺的部分,能挡的就挡在身后,不能挡的也是尽量侧着身子,不想让裴清看见。
裴清无奈地叹了口气,一五一十地和他们说起这豆芽作坊的具体情况,关键点就在于豆芽方子的重要性上。
“这豆芽方子竟如此重要。”瞎眼老兵愣住,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他们刚才岂不是误会大了,裴清就不是故意找活让他们干,而是这活就适合让他们干。
别的不敢说,要真有歹人想来偷方子,不说他们进不进得来,就算有人被逮住了,也绝对不会背叛裴清。
这要是找别人的话,确实说不好啊。
其他老兵也是一阵阵的心口发热,他们太久没有感受到被人需要了,而且听过裴清的话,越想越觉得这活是他们回报裴家的最好方法了。
一反刚才的郁郁寡欢,一个个地都变得十分活跃起来。
甚至还有人出主意:“小公子,这方子竟然如此重要的话,那就不要和我们全说,不如找一人教一部分,再教另一人一部分,这样更好保密。”
他们是相信自己不会泄密,可万一有别的手段呢,还是不知道的好。
裴清有些惊讶,没想到老兵当中还有这样思维活络的人,一问才知道对方从军前是匠户出身,对于方子什么的很是敏感,裴清干脆就让对方来当豆芽作坊里的主管,同时知晓一部分的发豆芽方子。
方仲没想到自己只是开口,就受到了裴清的信任,激动的同时又有些不知所措,只能保证自己绝对会小心行事,不出岔子。
在来之前,裴清就了解过田庄上老兵的情况,又点了几个人当管事,专门管理原料库房,人员安排,以及销售。
瞎眼老兵李枝得知自己是销售,都惊呆了,毕竟他的样貌出去都能吓到人。
李枝下意识想拒绝,可是自从听完裴清的安排后,他发觉裴清做事很有一套,应当不是胡乱安排的,便应了下来。
尽管内心有些忐忑他能不能卖好豆芽,能不能把豆芽卖出价。
其实裴清选李枝的原因很简单,对方内心有股气,让他不至于畏惧权贵,豆芽后面卖给谁裴清不清楚,但以他的分析,豆芽开始应该会卖不错,到时候来往的肯定是有权贵之家。
豆芽是有数的,万一权贵人家插队呢,一般人售卖真的敢拒绝吗?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强硬的人出现。
不过有个黑脸,裴清也不忘搭个白脸,就是田庄之前的管事,处事圆滑些,让两人搭配好。
员工部分处理完了,剩下的就是发豆芽的工具和原材料了。
田庄管事知道裴清需要的滤布黄豆和竹筐后,表示黄豆和竹筐的话可以去附近的村子上买,他们这边的黄豆都长得特别的不错,虽说庄子上也有黄豆,可按照裴清的要求,黄豆数量大概是不够的。
至于竹筐,这村子附近到处有竹林,所以村子里的人几乎人人都会编点竹编,家里肯定也有剩余,急要的话买村子里的,便宜实惠。
听管事的这么一说,裴清点了点头,然后和管事的一起去村子里买,毕竟买什么样的黄豆和竹筐,都要他来点头。
村子里人刚刚吃过夕食,看到一群人过来都有些紧张,后来看到领头的人是隔壁田庄上的管事,就又放松下来,只是有点好奇对方过来干什么。
裴清四处观望,发现这边的竹编制品还真是挺多的,竹筐竹篮随处可见。
管事的带着裴清去找了里正,先问了黄豆的事,里正得知裴清可能是要大量收购黄豆,立马就精神了起来。
黄豆这粮食产量是还可以,可吃起来就各种不方便了,若是能换钱去买别的粮食,那就再好不过。
里正马上就带着裴清去看村子里收的黄豆,不管到哪家,对方都是眼巴巴地看着裴清,希望裴清能收走黄豆,因为裴清说出来的价格不低,比他们拿去外面卖好了不少。
裴清对黄豆的了解不多,但是他见过之前发豆芽的黄豆,尤其是一口气发了七次豆芽,对黄豆的样子已经很熟悉,自然也看出这些黄豆确实不错,就定了下来。
而等裴清提出还要买竹筐后,其他人更是高兴得不行,这边黄豆卖出了价,贵人又要买竹筐,这真是好事成双啊。
虽说竹筐也是耗费了时间编制的,可黄豆是粮食,在他们看来也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饿了可以救命的粮食,而竹筐,这冬天闲暇时编了不少,只是天寒地冻的,一直没有拿出去卖。
这幸好没有卖,拿出去卖能不能卖动是一个问题,毕竟这附近家家都会竹编,能卖多少钱又是个问题,现在有了这么个贵人,又能赚一笔了。
村民们又赶紧将竹筐搬了出来,裴清提前说好了只要新的竹筐,毕竟旧竹筐也不知道用来装了什么东西,还是新的干净点。
裴清本以为会有人试图弄虚作假,毕竟他给的竹筐价格虽说只是市场价,可多拿一个筐子,那就多赚一分钱,没想到最后竹筐拿出来时没有人用旧筐子假冒。
裴清不知道是,确实有人想多赚一份钱,只是这些拿出来的筐子都被里正派人检查过了,想要弄虚作假的人立马就被收拾了。
里正看得出裴清是个大主顾,对方其实去别处买黄豆竹筐都行,可之所以会到他们村子是为啥,还不就是他们村子离田庄近。
这次生意做完,说不定还有下次呢,急功近利没有好处。
里正没想到自己的谨慎很快就得到了回报,裴清仔细检查过筐子,确定质量不错后,对这个村子的印象也好了不少。
“小公子,你看,这些筐子你都要吗?”里正忐忑的问,他感觉村民们拿出来的竹筐有些多了,如果裴清能全要就好了,那是皆大欢喜,可如果只是要一部分的话,那不买谁的呢?
瞥了眼村民们眼中的期待,里正感觉很是为难,正为难之际,就听裴清问:“就这些竹筐吗?没有更多了?”
这些竹筐在里正看来不少,可是裴清算算作坊需要的竹筐,感觉数量不够,这顶多就是够用两天了。
这一句问话落在里正耳中简直犹如天籁,晕晕乎乎的险些站不稳,好半晌才稳住心底的激荡,问道:“小公子,我们村暂时就这么多了,不过你要多少竹筐,我们,我们现编。”
村民的眼睛也是冒着光的,对他们来说编个竹筐算什么,现在又不是农忙时节,他们平时出门找到活计了才是出门干活,没有活就只能在家坐吃山空,以裴清给的筐子价格来说,在家编筐子可比出门干活轻松得多,还赚的也多。
“大概要五百个,但是要在七天内完成,一天内你们至少要给我八十个筐子。”裴清说。
里正看了眼村民眼中的火光,虽然很想立刻就下保证,说可以完成,但他还记得面前贵人不一般,虽然看着和善,可如果完不成任务,那就好事变祸事了。
于是和裴清告罪一声,拉着村民们去后面商量了。
村民们就等着里正说话呢,结果被拉了过来,一个个急的不行,这要是竹筐的生意被人抢走可怎么办啊,对他们来说编竹筐卖钱就和捡钱差不多,顶多就是捡的有些辛苦。
“行了,老朽不知道你们急吗,我也急呢。”面对村民们的焦虑抱怨,里正哼了一声,扫了众人一眼,问道,“这位贵人你们也看出来了,身份绝对不一般,若是答应了,却完不成,没我们好果子吃,你们好好想想,能不能完成,一天八十个筐呢。”
不光是编织的问题,还有原材料的问题,这些都要准备好的话,要干的活可不少。
村民们也都想到了这点,犹豫了一瞬,但是想想那铜钱的模样,一个个又坚定了起来,不就是干活嘛,这七天就是往死里干,也要把这钱挣到手。
有了村民们的态度,里正转头就和裴清应下了,裴清还付了一笔定金。
看着那份定金,村民们一个个的都无法淡定下来,只是也都知道事办不好,那钱就得不到,一个个地都抄起家里的竹编材料开始编筐子。
里正见其他人都不准备休息,干脆找了一间屋子,点上火把,让村民们好好干活,别摸黑干活,搞得编织出来的筐子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