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第135章谁信呢?
说到底,这是弘昀的房里事儿。
那拉金婵就算是觉得富察氏可怜,但同样的,孩子也挺可怜的。她见富察氏愿意留下这孩子,沉吟片刻就说道:“孩子留下来可以,但是这母亲却是不能留了,现在就敢阴奉阳违,作出这样的事情来,日后还不一定如何呢,将她关起来养胎,等孩子生下来了,就送她去庄子上。”
要人性命是不能要的,但富察氏或者李氏若是私底下出手,那拉金婵也不会管。
还是那句话,弘昀的房里事儿,他自己才能处理解决。
富察氏忙应了,对那拉金婵的笑脸也有几分真诚了——毕竟这将人送到庄子上的话,不能是她说出来的。那拉金婵说出来了,李氏就不能再违抗了。
等胤禛回来,那拉金婵就将这事儿给说了一下。
胤禛皱了皱眉了:“这事儿也是李氏没尽到责任。”
她一个做额娘的,那拉金婵都开恩将弘昀的事儿交给她来打理了,结果还出了这样的岔子,那李氏确实是有失职的地方。但事已至此,李氏毕竟都是做额娘的人了,再将她禁足的话,难免让人看笑话。
胤禛沉吟片刻才说道:“让李氏照顾好了那丫鬟,富察氏那边,暂且不用去给李氏请安了,等那孩子生下来再说。”
也就是说,不管这丫鬟怀孕途中出现什么事儿,都和富察氏没关系。
李氏照看的话,丫鬟若是想算计富察氏,那是算计不了的。肚子若是出了什么问题,那也是怨不得富察氏的。
那拉金婵点点头应了下来。
胤禛就说起来船厂的事儿:“今年造成一艘船,原本我想着要么是卖出去,要么是自己用,现如今既然要送人去西洋,又要寻找好的西洋大夫,那这艘船咱们就该自己留着。”
他沉吟片刻:“你什么时候得空,咱们去一趟弘晖学校?”
那拉金婵想了想就说道:“今儿下午吧。”
吃过午饭,两个人就往弘晖学校。先是让王先生召集了洋文学院的学生,有平日里的成绩单,有先生们每次考试之后的评语,总共这一个学院,是有七八十个人的。
王先生全给带了过来。
胤禛从第一个开始见,第一个也就是成绩最好的。
这个是普通人家出身的孩子,但家里也算是有远见,知道弘晖学校有这个贷款读书的事儿之后,就将孩子给送到了学校,本来是学四书五经的,但偏这孩子的天赋是点在了洋文上。
四书五经他看着就头疼,但是洋文听一遍就能复述出来,音调还不会差很远。
洋文学院的先生惜才,就亲自找了这学生谈话,并且告诉他,就算是学洋文,将来也是有能赚钱的机会的。四福晋会将人安排到两广福建那边,或者是去商行,或者是去船厂,总之,不会让他没有出路。
但若是学四书五经,死磕到底,那就是一千个人过独木桥,他必定是过不去的。站在了桥上,也会被人给挤下去。
读书是为了什么?
为了启智,为了做官,为了赚钱。
这孩子思考了几天,就认同了先生的看法,于是从文学课转到了洋文学院这边。当然,他没有辜负了先生的看重,那成绩一次次的,都是名列前茅。
胤禛将成绩单放下,问道:“你知道出海会遇见什么危险吗?”
男生沉吟片刻就说道:“一是遇见海啸,二是海底冰山,三是海盗,四是极端天气,五是粮食饮用水的问题,六是时间太长,人心不稳,容易出现争斗。”
胤禛点头:“若是遇见这些情况,你可有应对的办法?”
男生笑道:“若是天灾,那只能是走一步算一步,若是人祸,先安抚,安抚不了,就杀鸡儆猴,死一个总比死一船强,至于粮食和饮用水,这个是需得算计着来用的,宁可富裕留下来,也不能短缺。再者,行船时候也可以钓鱼。”
也就是说,要一路补给。
“若是让你去西洋找人,人生地不熟,你有什么法子?”胤禛又问道,男生这次思考的时间就长了些:“得先知道我要找的是什么人,不过,有一点是避免不了的,只要上岸,就需得想法子和当地的首领有联系。”
胤禛又问了几个问题,这男生也不能说是对答如流,毕竟这些问题全都不是书本上有的,每一个问题他都是第一次听说,所以要认真的思考才能给出自己的答案。
十四五的少年郎了,也不傻,胤禛问的这些问题,他很明白的知道是什么意思。
雍亲王……这是要派人出海吧?
出海这事儿,他从一开始就有心里准备。虽说他也想过,四福晋会将自己送到两广那边做商行生意,但是,弘晖学校这么多人呢,他对生意又不是很擅长,四福晋怎么会将不合适的人放在这样一个位置呢?
“若是你做的好,将来功劳就不说比肩郑和了,皇上和本王,也都是会记得你的功劳的,到时候论功行赏,官职,银两,你到时候可以自己挑选。”
胤禛先给人画饼。
当然,他自己不觉得这是画饼的,这明明是让人后顾无忧,忠心办差,怎么就是画饼了呢?画饼的意思是给个虚伪的承诺,绝不会兑现的,但他的这个,是可以兑现的,是实打实的承诺。
这第一个是肯定要的,因为他的洋文是最好的,并且本性也不错,性子也坚韧。
农家子出身,却也能和寻常学子相处很好,不见自卑,这也是一种能力。
接下来又见其他人,前三名胤禛都是给定了下来的。
前十名里面定了八个,另外两个,一个家里是做生意的,是家里独子,就算他自己愿意去,胤禛也不会让他去。另一个呢,家里也是做官儿的,官儿不算大,他自己有顾虑,既然有顾虑,那胤禛就不能要了。
十到二十名里面又定下来八个。
二十到五十名里面定下来了六个。
最后那一群人里面,定下来了两个。
总共二十四个人。
船长肯定不能用第一名的,就算是第一名很优秀,成绩很棒,也很有主意,但毕竟年幼,也没有出海的经验。所以,胤禛是提前说好了:“你们只管去船厂那边,自会有人接应你们,到时候,他们会联系你们见一位很有经验的船长……”
他说着,停顿了一下:“航海的事儿,你们听他的就行,货物的交易买卖,你们也听从他的,但是,要学会多看多听,不要多说。”
学得会了,下一次出海,说不定就能做船长,学不会,那指不定就要在海上喂鲨鱼了。
那拉金婵也叮嘱道:“无论什么时候,先要活着回来。”
那船长若是背叛了主子,你们也不用去硬碰硬,回来了自有主子来处置。反正,第一次出海嘛,胤禛和那拉金婵也并没有让他们一定要建功立业的想法,只要活着回来,就是最大的进步了。
但凡被选中的,一个人一百两银子。这银子是用来安置家里人的,虽说胤禛和那拉金婵都说了让他们活着回来,但说是说,能不能真的回来,谁也不敢保证。
回不来了,至少不用担心家里的人了。
回得来了,那也还有别的赏赐呢。
给他们三天时间回家安置。
那拉金婵和胤禛也并不担心他们会拿着银子跑路,开玩笑呢,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他们能跑到哪儿去?
这个出海的事儿,是胤禛和康熙商量过的。
康熙大约也是想看看这海上贸易的利润,就索性让内务府出了一半儿的货物——内务府名下是有瓷器厂,丝绸制造处,还有茶叶厂的,所以他们出的这一部分,就是这些。
当然,海上贸易利润最大的,也就是这三样了。
剩下的一半儿,是胤禛和那拉金婵的份额。胤禛会做人,特意让那拉金婵去探望了十三福晋,让十三福晋拿了纺织厂里面的羊毛衫做货物,再给十四福晋下了帖子,十四福晋拿了自己庄子上的茶叶做了货物。
剩下的,他分给了大阿哥胤褆,二阿哥胤礽。
他做这些事儿的事情并未张扬,十三府上是那拉金婵亲自去的,大阿哥和二阿哥那边,则是胤禛亲自去的。
但该知道的也都知道。
尤其是康熙,他派人盯着大阿哥和二阿哥呢,胤禛上门是光明正大,说的事情也是在t侍卫们眼皮底下说的,所以康熙也并未怀疑胤禛是有什么别的心思。
老九倒是气哼哼的:“显得他老四会做人一样,不就是拿出一些红利分了吗?当初八哥也做过……”
胤禩摆摆手:“不一样。”
他那会儿是拿银子分给朝臣,但四哥却是并未和大臣们联络,他反而是给了两个被圈禁的兄弟好处。
前者是笼络人心,为自己铺路。后者是友爱兄弟,和大臣们保持距离。
胤禩就叹气:“到底是四哥。”
这一招走的好。
康熙和朝臣们都知道胤礽是不可能再被立为太子了,但是,就说一个做爹的,真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一手养大的儿子这样蹉跎日子吗?
若真是能狠得下心,也就不会有二立太子了。
打断骨头连着筋,这世上就没有隔夜的父子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