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梅也跟着走到另一边,扶住了想要从椅子上逃走的团团,“团团乖,你不是饿了嘛?听话,吃完饭咱们再去玩。”
看着盆里那一团粑粑一样的饭,团团并没有要张嘴的意思。
分明一开始闻着很好吃的,怎么现在会是这个鬼味道?
试探着又耸了耸鼻尖,那股怪异的味道直冲它的天灵盖,让它忍不住打了几个喷嚏。
“是不是太烫了?”程老三问道。
程穗:“那我去拿个勺子。”
他们似乎还没觉察到问题的关键所在。
程穗拿了勺子回来后,从盆里舀出一小勺,吹凉后才递到团团的嘴边:“来,尝尝?”
团团看了眼程穗,又睨了眼勺子里的饭,视死如归地张开嘴,一口给吃了下去。
嗷呜!
它没敢让那口饭在嘴里停太久,简单吧唧了两下就赶紧咽了下去。
咽下去的时候还仰起头抻了抻脖子,表情很是艰难。
“嗯,嗯,嗯。”
嘴里那股味道让团团一个劲儿地龇牙咧嘴,不等它休息一会呢,紧接着,第二口饭就又凑了过来。
“乖,再来一口?”
看来今天吃不完是离不开这张椅子了。
望着程穗给自己做的满满一盆饭,团团悠长地叹了一口气,咬了咬牙,索性把头埋进去开始大口干饭。
吧唧吧唧……呕,吧唧吧唧……
见团团吃得大快朵颐,王冬梅连忙帮它抚着后背:“慢点慢点,没人跟你抢,别呛着了。”
“咋样,好吃不?”程老三跟着问道。
吃得快差不多的时候,团团才缓慢擡起头,面无表情地嚼着嘴里的饭糊糊,望着身旁的外公和外婆,眼睛里都没有光了。
好……呕,好好……呕,好吃!呕!
……
早上,程穗和程老三像往常一样准备去集市摆摊,结果刚推着三轮车出门,就听到车胎被扎爆的声音。
“呀,这玻璃碴咋没扫干净啊?”
程老三正想甩锅给王冬梅呢。
结果一想,昨天虽然不小心摔碎玻璃瓶的是王冬梅,可扫地的却是自己,这才灰溜溜地挠了挠头,把嗓子眼的那句话给咽了回去。
王冬梅将脸盆里的水往地上一泼,淡淡地道:“先把东西卸下来吧,等会老吴醒了推着车上他家,让他给补个胎。”
现在才早上六点,人家估计正睡着呢。
这么一折腾,估计要等到八点才能出门了。
幸好,这几天他们跟着胡有勇一起摆摊,他都会给他们留一块空地,这样就算晚一会也不用担心找不到位置了。
“爹,要不你先卸着,我带着团团把早饭给吃了。”程穗帮着把车上最重的东西擡下来后,对程老三说道。
这几天他们起得早,团团也没办法懒床。担心程穗会把自己抛下,她稍微翻个身,它都要睁开眼看看,直到坐上了三轮车才安心继续睡。
去市里的山路要走好久,所以团团的早饭基本都是在路上吃的。
山路颠簸,每次吃完早饭到集市上的时候,团团都会软便。左右现在要等,正好先喂它把早饭吃了,这样对它的肠胃也好。
程穗可以打包票,团团软便绝对跟她的厨艺无关!
虽然团团第二次吃她蒸的“熊猫饭”时,吃到第五口的时候就吐了……但是她已经改良过“熊猫饭”的配方和做法了,后面团团吃得都挺开心的。
程穗发现,熊猫和猫虽然都带有一个“猫”字,但饮食习惯却又很大的不同。
蒸熟的食物对猫咪来说不仅可以食用,有的甚至比生的更加美味。
可是对熊猫来说,蒸熟的竹叶和竹笋,尤其是被精心捣碎和其他食物搅在一起后,更像是没有完全被消化的粑粑。
程穗是怎么知道的呢?
因为在团团吐了之后,她急忙收拾着地上的污秽时,亲眼看到团团双手撑着椅子,撅起小屁股把自己的粑粑拉了进去。
该说不说,乍一看还真没什么区别……
所以,程穗改良了熊猫饭的配方,把一碗糊糊改成了“夹心小饼干”:
鲜嫩的竹笋用竹叶进行包裹,中间再夹一点碎的竹子和蜂蜜。为了保证营养均衡,在吃完夹心饼干后,还会吃一枚鸡蛋和小半块水果或者胡萝卜,最后再喝点碗碗奶溜个缝,完美~
团团很喜欢程穗做的饭,麻将块大小的夹心饼干,它一口气能吃三个呢!
叮铃铃~叮铃铃~
程穗正在厨房洗竹叶的时候,听到外面传来了自行车铃的声音。
程老三:“呦,小徐啊?怎么这么早就来了?”
是徐峰。
“是啊,刚值完班,顺路就来了。”
把车子往旁边一扎,徐峰顺手摘下了头上的帽子,帮着他一起把车上的东西都搬下来:“这么早,你们是要出去?”
“这不年集还有几天嘛,去卖点东西,正好多攒点钱。”
“哦对。”
说着,徐峰便将口袋里的钱拿出来,交到了程老三的手上:“这是这个月的补助,还有大熊猫的暂养证。”
整整十块钱。
除了那几张钱票子之外,中间还夹了一个绿皮的小本本。
“暂养证?”
徐峰解释道:“就是证明这只大熊猫是你们按照规定养的,以后要是谁再误会了,就可以把这个证拿出来给他看。”
这个小本子是林卫队证件改的。因为从来没有做过这方面的证,所以里面那张纸上的字都是手写的,看着粗糙,不过那个林卫队和林业局的章却是含金量十足。
有了它,团团以后就能光明正大地生活在村子里了。
证上写了好几排字,注明了它发现的地方,以及暂养的原因。
其中,姓名和性别两项都是空的。
程老三拿来一支笔,毫不犹豫地在上面写了团团的名字,并且在性别那一栏填了个“女”。
虽然这大半个月以来,程老三观察过团团无数次也没看出它是男是女,但在他心里,它就是自己的大胖丫头。
“程团圆,”徐峰看到它的名字后,微微一笑,“是个好名字。”
程老三:“小名叫团团,穗儿给起的。”
“嗯!嗯!”
听到有人在叫自己的名字,在厨房里的团团跟着哼了两声。
顺着厨房的方向望去,年前那只可怜弱小的“小汤圆”已经变成了一团“糯米糍粑”,像是个小孩子一样乖巧地坐在程穗旁边。
瞧团团身上的毛油光水滑的,就知道程穗有多疼它。
“早啊,吃饭了吗?”
大家已经算是熟人了,所以程穗也就没跟他客套,打了个招呼后,便继续开始切案板上的笋片。
“嗯,吃过了。”
弯腰蹲在门口,徐峰朝团团也轻声地问好道:“团团,最近过得怎么样啊?”
团团看了他一眼,没有要说话的意思,擡头瞧着正在备菜的程穗,它的嘴巴还有更重要的事等着做呢。
见团团坐在一旁眼巴巴地等了自己半天,程穗只好拿起旁边的黄瓜,随意咬了一圈后,把中间最软的黄瓜芯递给了它。
“给。”
团团的两只爪子和脑瓜同时凑了过去,不过还是嘴巴先叼住了程穗递来的黄瓜芯。
自从开始吃瓜果蔬菜后,团团的嘴巴就变得刁钻起来。
不爱吃果皮、不爱吃蔫儿了的菜叶子,鸡蛋黄都得吃整颗的。
所以喂它的时候,程穗都会特意处理一下,自己能吃就吃,吃不了就留着喂猪喂牛,尽量不让食物浪费。
回到程老三那边,见三轮车的车胎被扎了个洞,徐峰便从外面拿来了自己的工具箱,帮着他把车胎给补上。
在山里经常会碰到很多突发情况,所以他常带着工具箱,里面大大小小什么样的工具都有。
“爹,我跟娘去后山再挖点菜去。”
程穗一边说一边拿起了墙根的锄头,“一会等团团喝完奶,记得把苹果喂了。”
团团爱吃甜的,所以糖分高的水果程穗一般都最后喂,要不它就不喝牛奶了。
程老三:“行,你们去吧。”
徐峰修车胎的速度很快,找到漏洞的地方后,拿出块胶贴上,再用锉子将周围磨平,三下五除二地功夫就把车胎给修好了。
站起身,徐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将工具箱合上后,准备帮他把卸下来的东西再搬回去。
“剩下的交给我来吧,”程老三拦着他,不让他再动手,“你这都忙活老半天了,快去洗把手歇会吧,这么点东西我自己就搬完了。”
扭头瞧了眼正在低头喝奶的团团,程老三又说:“要不你去喂团团吃苹果?正好你俩也熟悉熟悉。”
徐峰还没怎么跟团团接触过,说起来,徐峰也是它的恩人之一,借着这个机会,也好让它们好好认识一下。
这回徐峰没有拒绝。
说实话,难得有跟大熊猫接触的机会,他也很想跟团团亲近亲近。
洗干净手后,徐峰轻手轻脚地走到了团团的跟前。
感觉到外人靠近,团团下意识将碗碗奶抱在了怀里,挪动屁股试图挡住他的视线。
碗里的奶都喝干净了,但它还得好好品一品才行,万一还能咂么出来几滴呢?
蹲在距离它一米远的地方,徐峰慢慢将手摊开:“团团,我可以摸摸你吗?”
团团没理他,还是继续舔着怀里的碗,身子稍稍一歪,惬意地靠在了旁边的椅子上。
“你得喂它点吃的,空着手哪行啊?”程老三提点他道,“团团馋得很,你把苹果往手里一拿,别说摸了,抱它都没啥问题。”
对啊!这是个好办法!
说着,徐峰便从厨房拿来了一只苹果。
双手握住苹果,只听“咔”地一声,他就将苹果给掰成了两半。
甜滋滋的苹果汁溅了他一手,清脆的声音引得团团的小耳朵都跟着抖了一下。
转过身瞧了眼他手里的两瓣苹果,团团的眼睛里果然多出了几分喜悦,大大的眼睛配上天生的微笑唇,毫不掩饰地把“喜悦”两个字写在了脸上。
“来,吃吧。”
徐峰将手里的一半苹果递了过去。
看看他,又看看他手里的苹果,团团没有要接过来的意思,只是淡淡地舔了舔唇,依旧用欣喜的目光望着他。
哦对,忘了要削皮了。
可是……他不会给苹果削皮啊。
从小徐峰吃苹果就是带皮吃,家里的菜也很少削皮,为了不浪费,基本洗干净就直接下锅了。
说来惭愧,他在林卫队用过镰刀、使过砍刀,但还真的从来没拿过菜刀。
给水果削皮,徐峰是真的不会。
欸?对了!
刚才程穗给它喂黄瓜的时候,不就是自己把黄瓜外面的那一圈给吃了吗?
看看手里的苹果,又看看正盯着自己的团团,想着画面可能不太雅观,于是徐峰转过身,开始给苹果“削皮”。
咔嚓……咔嚓……
徐峰的动作很快,不到半分钟的功夫就把苹果皮都“削”了个干净,就连中间的苹果核也给抠了出来。
转过身,徐峰努力咀嚼着嘴里的苹果皮,将削好皮的苹果递了过去:“好了,吃吧。”
看着表面坑坑洼洼还有些泛黄的苹果,团团咽了咽口水,顿时没了食欲。
刚才脸上还有点欣喜呢,在看到那一排排凹凸不平的牙印留下的痕迹时,也全部变成了嫌弃。
这这这,这皮削得也太丑了吧!
妈妈平时喂自己的苹果不是这样的啊?
“嗯,嗯……”
团团将怀里的碗抱得更紧了,不仅没有要伸手的意思,反而还用一种奇怪的眼神打量着他。
这位叔叔,我跟你还不熟就让我吃你啃过的苹果,是不是有点太冒昧了???
……
担心胡有勇等得太久,徐峰帮忙修好三轮车后,程穗和程老三就带着团团赶紧出发了。
昨天定下的是要去西边的集市。
听胡有勇说,西边的年集上大多都是像套圈、摸奖、杂耍这样的活计,卖东西的人并不多,所以要做好卖得少的准备。
程穗没太在意,毕竟过年做的那些手工基本上都卖得差不多了,少卖一天也没什么。
难得赶一次年集,她也能跟爹四处逛逛、放松放松。
来到年集上时,正如胡有勇说得那样,全都是些表演杂技和套圈的摊位。
这边的戏台子也没有在唱戏,而是请了人来表演着变脸、喷火这样的绝技。
“来来来~南来的北往的,走过的路过的,都来瞧一瞧看一看哎~”
“无所不能的孙大圣也会骑独轮车,高跷、钢丝样样都行哎~”
有了更多的节目可以看,胡有勇摊位上的观众自然少了很多。
他早就知道会是这么个情况,但每年还是在西市年集呆得时间最长。
因为他想成为这一门的行家,让川市的人都知道,曾经几十年前被誉为“猴王”的老胡家没有没落。
胡有勇的摊位旁边是个小吃摊,快到中午了,摆出来的几张桌子很快就坐满了。
趁着吃饭的功夫,总算能顺道瞧瞧猴子们的节目,顺便聊几句各个村子里的八卦。
“听说了没?西边的村子里出事了。”
“你是说那个鳏夫娶了个小自己二十岁的媳妇?”
“不是,是有人被熊给呼进卫生所了。”
“害,我以为啥事呢,熊瞎子呼人也没什么稀罕的。”
“什么熊瞎子,是熊猫,大熊猫,大熊猫把人给呼进医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