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毛先生英明指挥:蒋司令围剿再次失败(2 / 2)

敏锐的毛先生估计蒋司令可能要先对付两广的对手,把红军分散在各地筹集给养和款项。

没想到蒋司令突然发动了第三次“围剿”,自任“围剿”总司令,随带英、日、德军事顾问,率兵30万,依仗10倍于红军的兵力,采用“长驱直入”战术,分三路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企图把红军主力压迫到赣江东岸并分路“围剿”。史称第三次“围剿”。

蒋司令要对付广东军阀,干脆先打离他最近的毛先生,再打汪精卫。蒋司令调集30万兵力亲赴江西指挥,要和毛先生在战场上较量。

毛先生对敌作战的办法是“避敌主力,打其虚弱”,然而红军已分散在各地筹集给养和款项,老蒋10倍于己来势汹汹。在短时间内也无法集中起来,毛先生左思右想,赶紧集中主力先跑回根据地内部。

指挥部队绕了一个大圈,躲过敌军进攻的锋芒,毛先生想:跑快了,敌人分兵追击;跑慢了,直接被敌人包了饺子,更惨!难就难在跑的时机非常难把握,在瞬息万变的形势下,面对强敌压境的形势,毛先生、朱德在“诱敌深入”的方针指导下“避敌主力,打其虚弱”。

毛先生处境非常危险:三面受敌,一面是赣江。中间只有20千米的空隙可以穿过。毛先生领导少量部队伪装为主力,佯装向赣江方向出动来吸引敌人,主力趁着茫茫黑夜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刚逃出包围圈,敌人又扑上来,毛先生让谭震林带一小股兵力继续向东引开敌人,主力秘密西进。毛先生从10公里的窄缝中穿过去,还是跳出了包围圈。这次更惊险啊!

谭震林部边走边扔手榴弹,为节省子弹,在汽油桶里放鞭炮。一路翻山越岭,拖得敌人很狼狈,非战斗减员多达三分之一。

恰在此时,计划中的两广反蒋联军大举北进,毛先生带领红军抓住这个大好机会及时反击,蒋司令只好退却。

由于顾顺章的叛变,顾其后指认了恽代英,抓获了向忠发、蔡和森等人,1931年8月4日,蔡和森在广州英勇就义,年仅36岁。中共在城市的工作极难开展。向忠发被捕后,接任的总书记王明担惊受怕,竟让赵容(康生)、陈云为其在上海郊区租了一整层楼,深居简出,中共中央为此支付了一笔可观的租金。7、8月间,中共在上海的组织一再遭到破坏,王明害怕留在上海,辞去中央总书记,跑到了莫斯科。

在顾顺章、向忠发相继叛变后,原本由伍豪、顾顺章、向忠发三人组成的中共中央特委,只剩下了伍豪一人。于是中央决定,伍豪、陈云、康生、李克农、钱壮飞等领导人和许多较早从事革命工作的同志,先后撤离上海,转移到中共武装割据地区工作。同时,谭忠余夫妇也被分配转移到鄂豫苏区,谭忠余到达红二十六师后任师政委,其妻周惠年到苏区特委妇女委员会工作。

至9月,毛先生的3万人红军凭借“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一整套战法,打败了蒋司令的30万大军。按理推算,蒋司令有绝对的优势和有利的时机。而毛先生没有任何外界帮助,且在一个极小的空间里,还能反败为胜。

蒋司令思考三次围剿的经过和失败的原因,蒋司令简直没脸向世人和历史解释。这就意味着:从这一天起,再也没有人能打败毛先生了!

蒋司令的失败还不仅仅是他对红军的三次军事“围剿”,而他对中共以及爱国知识分子的文化围剿,也宣告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