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星云”的壮丽景象在舷窗外缓缓流转,如同宇宙精心绘制的一幅流动画卷。诺拉在观景窗前坐了许久,直到杯中热饮渐凉,才被老家伙提醒该进行飞船的日常状态检查了——即使是在这样宁静的航程中,必要的维护也不能松懈。
“旅鸫”号内部,经过“远航者港湾”的全面升级,许多系统都焕然一新。环境循环系统更加高效,空气带着一丝模拟森林气息的清新;维生储备充足得可以支持长达数年的深空航行;而最让诺拉满意的是,考古实验室和分析仪器的性能得到了质的提升,甚至整合了一部分从“安息之地”技术中解密出来的非核心扫描算法。
“能量护盾发生器自检完成,效率提升百分之十二。新型超光速引擎运行平稳,能耗降低百分之八。”老家伙一丝不苟地汇报着,“根据当前航速与环境参数,我们将在五十二小时后抵达最佳观景坐标点。”
“收到,老家伙。”诺拉伸了个懒腰,关节发出轻微的噼啪声。长时间的精神紧绷和身体透支留下的痕迹,需要时间来慢慢抚平。她决定先去小小的医疗舱进行一次全面的身体扫描和恢复性理疗。
理疗结束后,诺拉感觉轻松了不少。她信步走到飞船的小型生态园——这是上次大修时她坚持加装的,一个只有几立方米大小的空间,里面种植着一些耐寒的太空植物和可食用的微型藻类。点点绿意给冰冷的金属船舱带来了勃勃生机。她小心地给植物浇了水,检查了营养液浓度。这些简单的、重复性的劳作,对她而言是一种独特的心灵疗愈。
接下来的两天航程,平静而充实。诺拉大部分时间花在整理之前的探险记录上。她仔细回顾从“星尘公墓”开始的一系列事件,将记忆碎片、传感器日志和老家伙记录的航行数据一一对应、梳理。她不仅记录下惊心动魄的战斗和关键的抉择,也写下了对遇见过的人和文明的思考:坚韧的“避风港”幸存者、神秘的“安息之地”守望者、甚至那些偏执的“虚空之影”成员……他们的动机、他们的选择,共同编织了这段历史。
在记录到“万古之门”前星钥最终的选择时,诺拉停顿了很久。她调出了当时传感器捕捉到的最后画面——那道毅然决然没入绝对虚无的光芒。一种复杂的情绪再次涌上心头,但不再是剧烈的悲伤或失落,而是一种沉淀后的、带着敬意的怀念。她详细描述了那一刻的感受,以及伊塞安长者关于“永恒灯塔”的解读。她写道:“有时,守护并非意味着紧紧握在手中,而是学会放手,并相信那份力量会在更广阔的维度延续其使命。”
除了记录过去,她也开始浏览“守望者”网络开放给“盟友”级权限的部分信息。这些信息经过高度过滤,大多是关于宇宙中各星域宏观稳定性评估、异常空间现象简报、以及已确认灭绝或处于沉寂期的远古文明遗迹的公开考古目录。没有具体的坐标,只有大致的区域描述和文明代号。这更像是一份充满诱惑的“谜题清单”,提醒着她宇宙的广袤与神秘远未穷尽。
她也注意到了“虚空之影”残余势力被清剿的后续报告。正如伊塞安所预料,这个组织在失去核心目标和靠山后迅速分裂,大部分成员被各大势力捕获或散逸成小股海盗,威胁等级已大幅降低。看到这些,诺拉心中最后一丝隐忧也渐渐散去。
航程第三天,“旅鸫”号抵达了预定的观景坐标。这里位于彩虹星云的外缘,一颗年轻恒星的引力井边缘。从飞船望去,巨大的星云如同近在咫尺的彩色帷幕,气体和尘埃在恒星风的吹拂下变幻出迷离的光影。不远处,一颗拥有复杂冰环系统的气态巨行星缓缓运行,冰环中的无数冰块将恒星光线折射成亿万颗闪烁的钻石。
“扫描显示该区域空间稳定,无显着威胁。冰环成分含有大量水冰和微量有机分子,景观评估:极佳。”老家伙汇报。
“完美。”诺拉微笑着,开始准备她的“野餐”。她从食物合成器里取出了精心“编程”好的餐点——虽然不是真正自然生长的食材,但口感和味道模拟得相当不错,甚至还有一瓶气泡酒风格的合成饮品。她将餐点带到视野最好的前舱,放下座椅,一边欣赏着宇宙奇观,一边享用这顿迟来的、犒劳自己的盛宴。
没有餐桌礼仪,没有时间限制,只有她自己、老家伙的陪伴,以及窗外无声上演的宏伟戏剧。这种绝对的放松和自由,是她过去几年颠沛流离的生活中从未奢望过的。
然而,就在诺拉沉浸在这份宁静中时,老家伙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优先级提升。
“诺拉,接收到一段异常的超空间漂流信号。信号源微弱,编码方式古老,不属于任何已知的现代星际通讯协议。初步分析,其源头可能指向一个未被登记在现行星图上的区域。”
诺拉放下手中的“酒杯”,眉头微挑:“漂流信号?内容是什么?”
“信号本身加密等级很高,且因长距离漂流和时空干扰,完整性不足百分之四十。目前仅能解析出断续的词语片段,包括:‘……警告……偏离……摇篮……遗产……危险……坐标……’以及一个重复出现的标识码:‘ARK-7’。”
“ARK?”诺拉坐直了身体。在星际考古学中,“Ark”这个词通常与“方舟”相关,往往指代文明在面临重大灾难时,为了保存火种而建造的星际移民或基因保存船。
“能追踪信号来源的大致方向吗?”
“正在进行三角定位分析。由于信号漂移特性,只能确定一个非常模糊的锥形区域,指向银河系旋臂外侧的未知地带,那片区域被标记为‘未勘测荒漠’,常规航道极少涉足。”老家伙停顿了一下,“需要提醒的是,该区域空间结构复杂,存在大量引力异常区和星云干扰,航行风险较高。并且,‘守望者’网络对该区域的公开信息极少,标记为‘低监控优先级,潜在高未知风险’。”
一股熟悉的、对于未知的好奇心在诺拉心中蠢蠢欲动。一个古老的警告信号?一个可能存在的“方舟”遗产?还有“摇篮”和“危险”这些词汇……这听起来像是一个埋藏在宇宙角落的历史谜团,或许关系到一个失落文明的命运。
但这只是一个残缺的信号。它可能指向一个早已失效的古代求救,一个毫无价值的废墟,甚至可能是一个精心布置的陷阱。她刚刚才享受到来之不易的宁静。
“把解析出的数据和推测的源区域标记出来,存入‘待观察’档案,优先级……设为‘中等’。”诺拉最终做出了决定。她没有立刻热血上头地转向追踪,但也没有忽视这个潜在的线索。“继续我们的观景计划。等我们享受完这里的风景,再决定下一步。”
“指令确认。信号数据已归档。”老家伙回应。
诺拉重新将目光投向窗外的彩虹星云和璀璨冰环,但心中那份纯粹的放松,似乎掺杂了一丝微妙的涟漪。星海旅人的道路,似乎总不会一直平坦。但这一次,选择权牢牢握在她自己手中。
抉择与启程
在彩虹星云外围度过三天悠闲时光后,诺拉感到身心都得到了充分的放松和恢复。她进行了一些简单的飞船外部维护作业——穿着宇航服在冰环边缘采集了一些样本,更多的是体验太空漫步的感觉。样本分析结果并无特别,只是普通的水冰和星际尘埃,但这个过程本身让她找回了作为探险家的手感。
回到船舱,她再次调出了那个关于“ARK-7”信号的档案。几天过去,最初的冲动已经平息,取而代之的是更理性的评估。
“老家伙,如果我们决定追踪这个信号,以‘旅鸫’号当前状态,成功抵达信号源区域的概率有多大?主要风险是什么?”
“基于现有模糊坐标进行估算,”老家伙迅速回应,“成功抵达概率约为百分之三十五至六十,取决于该区域具体空间环境。主要风险包括:一、导航风险。‘未勘测荒漠’缺乏可靠的超空间信标网络,需依赖飞船自身传感器进行亚光速航行和短途跃迁,易迷失方向。二、环境风险。该区域已知存在高强度引力潮汐、电离星云干扰和可能的空间裂缝,对飞船结构和系统是严峻考验。三、未知风险。缺乏该区域任何形式的先期探测数据,可能存在未被识别的自然或人为威胁。”
概率不高,风险不小。诺拉沉吟着。这确实不是一个能轻易做出的决定。
“如果我们选择忽略,按原计划继续随意航行呢?”
“风险评估可忽略。航线可灵活调整,避开已知危险区域。可预期获得持续性的低风险探索体验。”
很明显的对比。一边是高风险、结果不确定的古老谜题;另一边是安全、悠闲的星际漫游。
诺拉打开星图,将那个模糊的锥形区域放大。那是一片巨大的、几乎空白的区域,只有少数几个遥远脉冲星提供的微弱定位参考。与周围星光相对密集的星域相比,这里确实像是一片“荒漠”。但荒漠中,也可能埋藏着最珍贵的遗迹。
她又调出了伊塞安长者发来的那份关于“疑似前‘播种者’时代文明遗迹”的报告。报告描述的是一个位于相对繁华星域边缘的星球,探测到了一些难以解释的能量签名和几何结构,推测可能比已知最古老的文明还要早。那里无疑更安全,也符合她的考古学兴趣。
两个选择摆在她面前:一个是明确、相对安全,但与“播种者”直接相关,可能再次卷入宏大叙事的考古点;另一个是模糊、高风险、完全未知,但可能揭示一段独立于“播种者”与“寂灭主宰”之争的、被遗忘历史的线索。
诺拉思考了很久。她想起在“安息之地”的学习,那些恢弘的宇宙历史让她震撼,但也让她感到一丝……渺小。一切都围绕着“播种者”和其对抗的黑暗展开。而这个“ARK-7”信号,感觉更像是一个独立的、某个具体文明留下的印记。探索这样的遗迹,或许能让她接触到更“接地气”的、属于普通文明挣扎与希望的历史。
最终,好奇心和对“独立发现”的渴望占据了上风。她不想立刻回到与“守望者”或“安息之地”紧密相关的轨迹上,至少现在不想。
“老家伙,”她下定决心,“设定航线,朝信号源推测区域边缘航行。我们不直接深入风险最高的中心地带,先到达区域外围的安全点,进行更详细的扫描和评估。如果环境过于恶劣,或者没有任何进一步发现,我们就撤离。这次行动,定义为‘初步侦察’,优先级高于随机观光,但低于必要冒险。明白吗?”
“指令确认。重新规划航线中。目标:‘未勘测荒漠’边缘标记点K-17。预计航程:四周。期间将进行数次跃迁和长时间亚光速航行。建议进行深度补给,尤其是高耐久性备用零件和跃迁引擎冷却剂。”
“同意。寻找一个中途的、低调的补给站。”诺拉不想去大型空间站引起不必要的注意。
“查询网络中……找到一处小型独立贸易前哨,‘龟速站’,位于航线上,以提供过路飞船基础补给和匿名交易闻名。预计五天后抵达。”
“好,就去‘龟速站’。”诺拉点点头。她看了一眼窗外即将被抛在身后的彩虹星云,心中没有太多留恋,反而充满了对前方未知的期待。星海旅人的日常,就这样轻易地被一个新的谜题打破了。但她知道,这正是她选择的道路。
“龟速站”的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