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荆州弈(1 / 2)

第一幕:江陵孤

荆州江陵城,是控扼长江中游、连接巴蜀与江东的战略重镇。

此刻却如同暴风雨中,飘摇的一叶孤舟。

城头之上,虽然依旧飘扬着,东晋的旗帜。

但那玄色的“桓”字帅旗,在萧瑟的秋风中,也显出了几分孤寂与沉重。

镇西将军、荆州刺史桓冲,独立于南门城楼,凭栏远眺。

他年约四旬,面容清癯,眼神中带着,军人特有的坚毅。

但眉宇间却凝聚着,化不开的忧色,他身披甲胄,外罩一件半旧的锦袍。

手按剑柄,目光掠过脚下,奔流不息的长江,投向那雾气朦胧的北岸和东方。

他的兄长桓温,一代枭雄,壮志未酬便病逝军中。

留下的却是一个,内忧外患、四分五裂的烂摊子,曾经的辉煌昙花一现。

如今他桓冲接手的,是一个名义上仍属晋室,实则岌岌可危的荆州。

北面,慕容燕国的铁骑,在占领襄阳后,兵锋直指江陵。

其大将慕容友,屯兵襄樊,虎视眈眈。

来自河北的游骑斥候,已经多次出现在,江陵以北的丘陵地带。

东面,冉魏的势力,虽然主要集中于建康周边。

并且正在与慕容恪血战,但其触角,已然伸向荆州东部。

有情报显示,冉魏的“黑狼骑”在董狰率领下,沿江西进,活动于夏口、沔阳一带。

清剿江东叛军残部的同时,也对江陵形成了,侧翼威胁。

更有传闻,冉闵已派使者,携带“南王”封号的诏书,正在前来江陵的路上。

南面,会稽的晋室流亡朝廷,他的“君主”司马道子和“丞相”谢安。

不断发来,措辞愈发急切的诏令和私信,要求他固守荆州,伺机东进。

与慕容恪“合作”,共抗冉闵,光复社稷。

然而,“合作”的条件,无一例外,是要求他桓冲,听令于行朝。

甚至暗示,需要他派出荆州水师,支援江东战场。

而西面……刚刚传来的消息,如同惊雷。

前秦丞相王猛,已率大军吞并巴蜀,成汉李广被俘,天府之国易主!

秦军的旗帜,已然插到了白帝城上,与荆州仅一峡之隔!

四面皆敌,八方风雨。

“将军。”身后传来心腹长史习凿齿,低沉的声音。

习凿齿手持羽扇,面容清癯,是桓冲重要的谋士。

“建康冉闵的使者已至驿馆,言辞倨傲,催促将军表态。”

“会稽行朝的密使,也在暗中活动,游说军中将领。”

“而江北……慕容友的营垒,近日又增加了。”

桓冲没有回头,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凿齿,依你之见,我荆州该当如何?”

习凿齿沉吟片刻,缓缓道:“将军,荆州乃四战之地,如今更是群狼环伺。”

“冉闵凶悍,据江东而抗慕容,其势如疯虎,不可轻与。”

“慕容燕国兵强马壮,慕容友更是名将,然其国内有隙。”

“慕容恪远在江东,慕容友未必能尽全力,且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会稽行朝,名分虽正,然则实力孱弱。”

“空谈多于实务,欲驱使我荆州儿郎,为其火中取栗。”

“至于西秦……王猛新得蜀地,正需消化。”

“短期内未必东顾,然其势已成,不可不防。”

他顿了顿,羽扇轻摇:“为今之计,上策莫过于……暂保中立,坐观其变。”

“严守江陵,整顿水陆兵马,抚慰百姓,积蓄力量。”

“示弱于外,不轻易表态依附任何一方,让冉闵、慕容恪先去拼个你死我活。”

“待其两败俱伤,或有一方,显露出败象之时。”

“我再择善而从,或北击慕容,以全晋节。”

“或西联强秦,以保境安民,甚至……东下争雄,亦未可知。”

“中立?”桓冲苦笑一声,“谈何容易啊。”

“冉闵的使者,带着刀剑般的诏书,谢安的密使,带着君臣大义。”

“慕容友的骑兵,就在江北,我们想中立,他们岂会答应?”

“如今之势,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不选边,则可能被三方,共同视为敌人。”

他转过身,目光锐利地看向习凿齿:“况且,军中将士,心思各异。”

“北来流民思归,本地豪强观望,忠于晋室者欲东进,欲保富贵者或思降……”

“保持中立,需要足够的实力和手腕来维持。”

就在这时,一名斥候匆匆上楼,单膝跪地:“报!将军!江北急报!”

“慕容友所部,约五千骑兵,离开襄樊大营。”

“沿汉水南下,其前锋已抵达,当阳附近,动向不明!”

另一名负责城内治安的校尉,也同时来报。

“将军,城内发现,不明身份的细作,活动频繁。”

“疑似与冉魏‘鬼车’,或慕容‘玄鸮军’有关。”

“部分原北府兵出身的将领,近日与行朝密使,接触甚密!”

风雨欲来,无形的压力如同巨石,压在桓冲心头。

他知道,必须尽快做出决断,否则,荆州内部可能先于外敌而崩溃。

“传令诸将,升帐议事!”桓冲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决然。

他必须稳住内部,统一思想,才能应对这复杂的局面。

荆州的博弈,从他桓冲的第一步抉择,正式开始了。

第二幕:谍战启

江陵城,在这表面暂时的平静下,暗流汹涌如同长江底部的漩涡。

三方势力,都将荆州视为,棋局的关键落子点。

除了使者往来和军事调动,更加凶险隐秘的谍战,早已在阴影中激烈展开。

冉魏方面,“鬼车”与“无相僧”联动。

由九名被割舌鲜卑女奴组成的“鬼车”,利用其精通的,各族手语与唇语。

以及遍布的地下排水系统,设立“黄泉道”据点,密切关注着,江陵城的动向。

她们驯养的尸虫,悄然爬入将军府、军营和各大士族的宅邸,探查消息。

而以千面皮,以及傀儡戏着称的“无相僧”。

则已成功伪装成,一名荆州军中,不得志的低级文吏。

以及一名,从江东逃难而来的士族旁支,混入了江陵城内。

他们的任务明确,第一,监控并尽可能影响,桓冲的决策。

促使其倒向冉魏,或至少保持中立,避免与慕容氏结盟。

第二,搜集慕容友军和东晋行朝,在荆州活动的情报。

第三,在必要时,对关键人物,进行策反或……清除。

此刻,在“黄泉道”,一个布满镜阵的密室中。

“鬼车”的首领,正通过镜面反射的光影,观看“无相僧”伪装成的文吏。

在将军府内记录的,桓冲与诸将议事的零星片段。

虽然无法得知全貌,但桓冲的犹豫与众将的分歧,已然可见。

慕容燕国方面,“玄鸮军”的阴影。

慕容泓虽主力在江东,配合其兄作战。

但他麾下,擅长渗透与破坏的“玄鸮军”,早已潜入荆州。

他们不像“鬼车”那样,依赖地下网络。

而是更善于,利用江湖身份、商旅掩护,甚至直接伪装成流民、土匪。

一名“玄鸮军”的哨探,正以药材商人的身份。

与江陵城内,某位对桓冲政策不满、且与江北有私下贸易往来的,豪强接触。

许诺若其能煽动,城内混乱,或提供军事情报。

待大燕拿下荆州,必保其家族富贵,甚至授予官职。

同时,另一支“影羽卫”,已奉命潜伏至江陵水寨附近,侦察布防,寻找薄弱环节。

慕容友给他们的指令是,威逼利诱,迫使桓冲屈服。

若不能,则制造事端,为武力夺取江陵,制造借口。

他派出的使者,也带着慕容俊,或者说慕容恪的“诚意”与威胁,即将抵达江陵。

东晋行朝方面,忠义与阴谋交织。

谢安自然不会放弃,荆州这块重要的法统阵地,以及兵力来源。

他派出的密使,不仅是来传达诏令,更携带着大量的金银,以及空白的告身。

暗中联络荆州军中,对晋室尚存忠心的将领。

如原北府兵系统的部分军官,以及一些心念故主的文臣。

他们的活动更为隐蔽,多在深夜密会,以“忠君报国”、“光复社稷”为号召。

试图在荆州军中,形成一股强大的主战派力量,推动桓冲东进与慕容恪“合作”。

甚至不惜在内部施加压力,乃至谋划……必要时取代犹豫不决的桓冲。

三方谍影,在江陵城的街巷、府衙、军营、市井之间交错穿梭。

谣言在暗中滋生,贿赂在秘密进行,联盟在悄然缔结,杀机在无声弥漫。

一封封加密的密信,通过信鸽、快船、乃至伪装成乞丐的信使。

穿梭于大江两岸,连接着江陵与建康、邺城、会稽。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其凶险程度,丝毫不亚于,真刀真枪的战场。

它考验的是决策者的智慧,是情报网络的效率,更是对人心的把握。

第三幕:襄阳觞

江北襄阳城,这里曾是东晋抵御北方的重镇。

如今已插上了,慕容燕国的旗帜。范阳王慕容友的行辕,便设在此处。

与江陵桓冲的焦虑不同,慕容友显得沉稳而自信。

他同样站在城头,望着南方,身形魁梧,面容刚毅。

虽已年近四旬,但那股百战名将的威严气度,却愈发深沉。

他身披常见的,鲜卑贵族服饰,并未着重甲。

但腰间那柄,伴随他征战多年的战刀,却透露出凛冽的杀气。

“王爷,”一名副将禀报,“我军南下当阳的骑兵,已做好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