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宣阳门(2 / 2)

巨大的城门碎片向内飞溅,露出了城外,如同森冷丛林般的刀枪。

以及无数双,燃烧着复仇与渴望战功的眼睛。

董狰一马当先,踩着破碎的城门,以及守军的尸体。

踏入了这座,象征着晋室荣耀与繁华的国都。

“破城了!!武悼天王万岁!!”

巨大的声浪如同海啸,从宣阳门开始,迅速席卷了,整个建康外城。

还在负隅顽抗的晋军,瞬间失去了所有斗志。

要么跪地请降,要么丢盔弃甲,四散奔逃。

冉闵,在亲卫“三铁卫”,以及主力“乞活天军”的簇拥下,缓缓通过洞开的城门。

他骑在雄骏的战马上,身披暗沉的黑甲,腰佩龙雀横刀。

冰冷的目光,扫过眼前这座燃烧的、哭泣的、混乱的城池。

火光在他的脸上跳跃,映照不出丝毫胜利的喜悦,只有一种亘古的冰冷与沉重。

建康,寄托了无数汉人衣冠南渡后,最后梦想的城池,在他脚下,宣告易主。

第三幕:台城孤

台城,此刻真正成为了,一座孤岛。

宣阳门失守,叛军被迅速扑灭,外城已落入,冉魏之手的消息。

如同最后的重锤,敲碎了台城守军,最后一丝侥幸。

宫墙之上,还能听到零星的抵抗,以及垂死者的哀嚎,但更多的是一片死寂。

宫女、宦官们,像无头苍蝇一样乱窜。

偶尔有绝望的妃嫔,选择悬梁自尽,了结这突如其来的噩运。

太极东堂内,司马曜已经彻底陷入了,药物与恐惧交织的谵妄状态。

他时而大哭,时而大笑,口中念念有词。

一会儿诅咒冉闵,一会儿又呼唤着,早已离去的褚太后。

那身华丽的衮服,被他扯得,凌乱不堪。

象征着皇权的冠冕,也歪斜在一边,状若疯癫。

谢安静静地,看着这一切,脸上无悲无喜。

他走到御案前,铺开一张素绢,提笔蘸墨。

他的手稳定得可怕,笔下流淌出的,是一道道,冷静到极点的命令。

“一,着忠勇校尉,率最后三百甲士,护送琅琊王司马道子、会稽王司马辉。”

“以及部分宗室子弟,即刻由玄武湖秘密水道撤离,前往会稽行宫。”

“二,焚毁所有机密文书,特别是与北方慕容、关中苻秦的往来密信。”

“三,打开内库,将无法带走的金银锦缎,分发给愿与台城共存亡的将士家眷。”

他没有写下,自己的名字,也没有加盖玉玺。

这些命令,依靠的是他,谢安个人最后的影响力。

一名心腹老宦官,颤抖着接过绢帛,泪流满面:“丞相,您……您不走吗?”

谢安摇了摇头,目光越过殿门,望向南方。

“我还不能走。陛下尚在,我需在此,为南迁的宗室,争取最后的时间。”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况且,有些棋,还没下完。”

他走到司马曜面前,看着这个被他、被王国宝、……

被整个士族阶层、被丹药和权力,共同塑造的傀儡……

最终,又被无情抛弃的年轻皇帝,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他伸手,替司马曜正了正冠冕,理了理衣袍。

“陛下,”他的声音很轻,仿佛怕惊扰了什么,“臣……尽力了。”

就在这时,台城宫门外,传来了震天的呼喊声,以及更加猛烈的撞击声。

冉魏军的兵锋,已指向这,最后的堡垒。

谢安整了整,自己的衣冠,深吸一口气。

对身旁仅存的几名侍卫,以及那名老宦官说道:“走吧,随我去宫门。”

他要去进行,最后一局棋。

以自身为饵,为晋室留下,一线微弱的,可能永远也无法,复燃的火种。

他知道,冉闵的目标是他,是皇帝,是这座台城。

他在这里,多停留一刻,南撤的宗室,就多一分安全。

夕阳的余晖,将台城巍峨的宫墙,染成一片凄艳的血红色。

谢安的身影,在残阳下拉得很长,孤独而决绝。

第四幕:修罗场

建康外城的混乱,在冉魏军高效而残酷的镇压下,正在迅速平息。

冉闵并没有,急于立刻攻打台城,那不过是瓮中之鳖。

他骑着马,在核心班底的护卫下,缓缓行走在朱雀航,通往宫城的御道上。

街道两旁,是紧闭的门户,还有从门缝后透出的恐惧目光。

也有零星的抵抗者,被当场格杀,尸体被随意拖到路边堆积。

“报——!”一名“鬼车”信使飞驰而至,跪地禀报。

“启禀天王,城内叛乱首领王国宝已被秃发将军斩斩!其党羽大部伏诛!”

“西明门、石城门,已在我军控制之下!”

冉闵微微颔首,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另一名,来自“烛阴”系统的探子,低声回报。

“谢安仍在台城,晋帝亦在其中,但……”

“约半个时辰前,有小股人马,自台城玄武湖方向秘密潜出,疑似有晋室宗眷。”

墨离黑袍微动,瓷质面具转向冉闵,嘶哑的声音响起:“天王,可要派人追击?”

冉闵目光深邃,看着远处那座,在暮色中轮廓清晰的宫城,缓缓摇头。

“不必,丧家之犬,无关大局。谢安留此,便是存了断后之心。”

“他既要这忠臣之名,我便成全他。传令下去,围住台城,暂不强攻。”

“让将士们,稍作休整,清剿残敌,稳定秩序。”

他的目光,扫过这一片狼藉的街道。

看到了被踩踏的书籍、破碎的瓷器、以及倒在血泊中的平民尸体。

他看到了,这座城市的富庶,也看到了,其肌理之下的脆弱。

李农拖着断臂,指挥着乞活军士卒接管防务,清理战场。

他脸上,是历经无数生死后的,麻木与冷酷。

卫铄则已经开始带人,清点缴获的府库。

冰冷的算盘声,在废墟中显得格外刺耳。

慕容昭披着素白狼裘,默默指挥着,随军医者救治伤员。

无论是魏军还是降卒,在她眼中,似乎并无区别。

只是那,随身携带的“五色土锦囊”,似乎又轻了几分。

褚怀璧策马来到冉闵身边,低声道:“天王,建康已下,然则百废待兴。”

“且北有慕容恪虎视,西有荆襄未定,南有晋室余孽……”

“当务之急,是安民、扩军、固防。”

冉闵沉默片刻,缓缓抬起手,抚摸着腰间的,龙雀刀柄。

那冰冷的触感,让他纷杂的思绪,渐渐沉淀。

他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周围每一个,核心成员的耳中。

“褚先生所言极是,传我军令。”

“一,严禁劫掠士庶,奸淫妇女,违令者,无论军功高低,立斩!”

“二,迅速接管所有府库、武库、官署,清点存粮、军械、财物,由卫铄、褚怀璧总责。”

“三,张榜安民,宣告我冉魏之政令,愿降者,既往不咎。有才能者,不拘一格,量才录用。”

“四,以缴获之粮秣,就地募兵,优抚北府兵降卒,愿归田者给路费,愿从军者打散编入各营。”

“命敖未、周稷,全力保障粮草,以及军械修复。”

“五,严密监视,江北慕容恪动向,沿江布防,不得有误!”

一条条命令,清晰地下达,显示冉闵并未被胜利冲昏头脑。

他深知,攻破建康只是开始,甚至是踏入了一个更加庞大、更加危险的修罗场。

他夺取了东晋的法统象征,也接过了它所有的烂摊子,还有四面八方的敌人。

他抬起头,望向北方,慕容恪的大军,此刻想必已经收到了消息。

那位用兵如神的对手,绝不会坐视,他消化建康。

西面,刚刚经历桓温之死、桓玄逃亡的荆州,也是一片混乱,亟待整合。

南面,谢安一定会带着晋室残余,退守会稽,犹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而他脚下,这座刚刚臣服的城市,充满了仇恨、恐惧和观望。

士族心怀鬼胎,百姓惊疑不定。

“天命……”冉闵低声咀嚼着这两个字,嘴角勾起一丝,冷峭的弧度。

所谓天命,从来不是,上苍的赐予。

而是在血与火中,用刀剑和意志,硬生生劈杀出来的道路。

他调转马头,面向北方,仿佛能穿透重重夜幕,看到那即将挥师南下的鲜卑铁骑。

“慕容恪,我就在这建康城,等你。”

夜色彻底笼罩了建康,火光映天,映照着这座千年古都的新主人。

也映照着中原四强格局,被彻底打破后,那深不可测、杀机四伏的未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