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姐,您想一想,如果你能把张小花演活了,让全厂的工人兄弟,家属姐妹们,都看得恨得牙痒痒,都拍手叫好地为她被扭送劳改农场而喝彩,都从她身上,深刻地明白好吃懒做、剥削思想,损人利己终究没有好下场,那你对这个戏,对革命文艺宣传工作的贡献有多大?
"
他向前一步,目光灼灼:
"这是在艺术战线上,对歪风邪气的一次痛快淋漓的痛击,是在用表演的艺术,为社会主义新风尚添砖加瓦,这份贡献,这份觉悟,何其光荣?
"
"演好反派,不是耻辱,是艺术的献身,是革命战士的战斗,演得越真,越投入,观众对反面人物的恨就越深,对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爱就越真,对劳动最光荣的理解就越透!
"
他最后总结:
"为了最终的革命教育效果,为了咱们工人阶级话剧的威力,需要我们每一个同志,都勇敢地,无私地投入到这个神圣的使命中去,不论角色好坏,革命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贡献大小之别,我们要争当革命的螺丝钉,钉紧在组织最需要的岗位上!
"
这番话,夹杂着后世艺术奉献的煽情调调,又巧妙缝合了这个时代最具分量的革命任务,文艺战线战士,贡献论,螺丝钉精神等宏大命题,还用上了人人都熟悉的《白毛女》作榜样,如同一碗滚烫而浓稠的高纯度心灵鸡汤,劈头盖脸浇灌下来!
排练室里彻底安静了。连李副主任都听得两眼放光,连连点头。
那个扮演保卫科长的男青年,第一个挺直了腰板,脸上露出亢奋的使命感,他大声道:
"苏干事说得对,咱们这是在跟思想毒瘤作斗争,为了教育大家,这坏人,不演也得演,还得使劲演!
"说完,他还煞有介事地捏了捏拳头。
关键人物——赵同志,眼神已经从退缩变成了犹豫,又变成了挣扎,最后,苏长顺那句艺术的献身,革命战士的战斗!
"让她眼中猛地闪过一道光,像是下定了某种巨大的决心,她咬了咬牙,猛地抬起头,脸上竟浮现出一种类似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的悲壮感。
"苏…苏干事,李主任,我…我演!我豁出去了!该怎么演,你们指导我,我保证把…把张小花的坏演出来。
"
成了,苏长顺心里一块大石头落地。他立刻看向李晓梅,目光里带着询问和鼓励。
李晓梅脸上满是兴奋,立刻接口:
"好!赵同志有觉悟,我们抓紧时间,马上给你捋这段反抗戏的动作,必须要有真实的冲突感,要不顾一切地挣扎,才能体现她的顽固和接受改造的必然!
"
整个排练室瞬间被点燃,众人围着小赵,七嘴八舌地开始指导,氛围热烈了许多。
苏长顺内心给自己疯狂点赞:
"看家本领没丢,话术满分,革命理论武装思想忽悠人,还是这么趁手!
"
趁着这股热乎劲儿,苏长顺状似随意地踱到李晓梅身边,压低声音,脸上带着诚恳又有点小紧张的表情:
"晓梅同志,排练挺顺的啊。
"
李晓梅还在兴头上,眼睛亮晶晶的:
"嗯!多亏你刚才那番话,太及时了,把大家的劲儿都鼓起来了,你这思想觉悟和鼓舞人的能力,真厉害!
"
苏长顺看着她因兴奋而微微泛红的脸颊和小鹿般明亮
"充满崇拜?
"的眼睛,心跳微快。他顺着杆子爬,语气变得更加真挚柔和。
"咳,都是为了工作。对了…
"他做出鼓起勇气的样子,
"昨天在电影院出来,我心里头更明白了。咱们这份…革命友谊吧,得往更坚定的方向走。你看…是不是该找个时间,我正式去拜访一下伯父伯母?把咱们的事儿…跟他们二老也汇报汇报?
"
李晓梅脸上的红晕唰的一下更浓了。她先是微微一怔,随即飞快地垂下眼帘,长长的睫毛颤动了几下,手指无意识地绞着手里卷起的剧本。她没有立刻摇头,也没有出声反对,只是沉默了几秒钟。
就在这沉默的几秒钟里,苏长顺清晰地听到自己的心跳,成败在此一举!
终于,李晓梅抬起眼,没有看他,视线落在忙碌的排练区,但声音不大,却清晰地钻进他耳朵里:
"行…回头…我跟家里说一声…看他们哪天方便。
"说完,便立刻转过身,装作投入地给小赵示范挣扎动作,但那微微加快的语速和泛红的耳根,已经泄露了太多。
苏长顺内心烟花绽放,小人在狂舞:
"搞定!老丈人的门,有钥匙了!
"这比什么电影约会都管用,革命搭档的尽头是进一家门,这碗鸡汤灌得好,不仅解了戏的困,顺带连终身大事都往前猛推了一大步,效率杠杠的。
他脸上不动声色,只是点点头,同样专注地看向排练区域,仿佛刚才只是闲聊了一句天气,他已经在想着去了老丈人家,要怎么跟他打擂台,毕竟养大闺女不容易,得把应对话术想充分了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