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院士们跟得了稀世珍宝一样,眼珠子都放绿光。
他们分散在各个车间与实验室,各自选取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一头扎了进去。
他们有的就蹲在无人机车间,把那打药无人机拆得七.零八落,恨不得把每根电线都捋清楚,就想弄明白:
这咋就能飞得那么稳当,跟粘在天上了一样,喷个药还能指哪打哪?
还有的围着巨无霸钢缆转悠,手指头摸着冰凉梆硬的钢索,琢磨那材质配比,研究那锻造的纹路,心里算盘珠子拨得噼啪响:
这劲是够了,咋能再省点料?成本还能不能再往下压压?
整个厂区的研究角落,时不时就爆出几声老头儿们压不住的惊呼:
“哎哟喂!敢情是这么个路数!妙啊!真妙啊!!”
一个正跟猫猫车动力系统较劲的老院士,拍着大腿直叫唤。
他算是看.明白了,这铁猫跑起来为啥那么有劲儿还省油。
旁边另一个戴着老花镜、脑袋都快钻进无人机导航模块的老头儿,也忍不住嚷嚷:
“卧槽!还能这么搞?这定位、这规划…神了!”
他算服了,这导航算法,能够在农田环境中迅速定位并规划出最优作业路径,这种算法在传统农业机械领域几乎从未见过。
院士们沉浸在研究的海洋中,忘却了时间。
他们相互交流、讨论,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在他们看来,晨星厂里这些顶着'农机'帽子的家伙,哪是干农活儿的工具?
那分明是一个个挖不完的宝库!
总结一句话,钱五强这帮老院士,在晨星农机厂研究开展的可谓是如火如荼。
那劲头,简直跟打了鸡血一样!
他们可不是光拆着玩,看看就拉倒。
这帮人精.得很,一边拆,一边观察,他们还敏锐地察觉到了很多可优化之处。
钱五强就常念叨,说啥?
说:“搞科技啊,光想着搞新名堂也不行,还得想着着咋让这些好东西变得又便宜又好使!”
就冲这想法,他们撸起袖子,对着晨星厂里里外外的产品,不管大的小的,都挨个扒拉了一遍,想给他们更新换代。
就拿打药无人机来说。
钱五强领着几个人,围着那玩意儿折腾了好些日子,摔坏了好几个零件,图纸画了擦,擦了又画。
最后还真让他们揪出几个关键地方的毛病。
主要就是那飞起来时候的控制系统,太死板!
还有几个零件,看着不起眼,但卡着成本脖子呢。
这帮老头儿凑一块儿,你一言我一语,争得面红耳赤,最后愣是整出了个新法子。
按他们这新路子来造,那无人机做起来,估摸着能省.下10%!
再说那台已经很稳的猫猫车。
而对于猫猫车,院士们同样成果斐然。
他们深入研究了猫猫车的动力系统、底盘结构以及车身材料。
发现可以通过调整材料配比和优化制造工艺,实现成本的大幅降低。
经过一系列实验和论证,他们得出结论,猫猫.车的制造成本能够降低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