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自从上次走了之后,就完全消息全无。
边城温泉洞窟内的那次深谈,如同一块投入深潭的巨石,在马斯克心中激起的波澜,远比他表面上展现出来的要汹涌澎湃。回到美国后,他仿佛真的将那次谈话抛诸脑后,重新投入到特斯拉、SpaceX以及他那岌岌可危的“政府事务效率部”的繁琐工作中,社交媒体上偶尔发布的,也只是关于火箭回收、新车发布或者对华盛顿官僚体系的例行抱怨。
然而,关翡和李钧都知道,沉默之下,往往是更深沉的酝酿与挣扎。
马斯克确实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纠结。
将特斯拉和SpaceX最核心的研发数据、甚至部分关键人员和实验设备,转移到万里之外、政治体制迥异的东方国度?这听起来就像是一个科幻小说里的情节,疯狂且充满不确定性。这不仅仅是商业决策,更是赌上他半生心血、个人声誉乃至未来道路的豪赌。
他反复权衡着关翡提出的“有限度安全保障”和苛刻条件。
一旦事情泄露,他将立刻从“创新英雄”沦为“国家叛徒”,面临的可能不仅仅是商业制裁,甚至是刑事指控。特斯拉和SpaceX在美国的根基将被动摇,这是他无法承受之重。
将核心技术和数据交给对方,即使有法律隔离,谁能保证对方不会在消化吸收后反客为主?东方在技术追赶和迭代上的速度,他心知肚明。
他与关翡、与第五特区乃至其背后的力量,终究是建立在利益和短暂接触上的脆弱的信任。这种信任,能否经受住巨大压力和可能出现的变故?
即使部分核心人员愿意跟随转移,他们能否适应东方的文化、管理和生活环境?科研的创造性能否在陌生的土壤上得以延续?
然而,留在美国的风险同样清晰可见,甚至更为迫在眉睫。
他在华盛顿推动的改革,触动了太多根深蒂固的利益。听证会上的刁难、媒体连篇累牍的负面报道、背后若隐若现的威胁,都让他感到一张无形的大网正在收紧。他引以为傲的技术、资本和影响力,在真正的政治机器面前,显得如此无力。商鞅的故事如同幽灵,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
日益恶劣的政治环境和可能到来的严厉监管,会严重拖慢特斯拉和SpaceX的研发步伐。竞争对手包括那些受到庇护的传统巨头正在奋力追赶,他辛苦建立的技术护城河,并非坚不可摧。
他梦想中的可持续能源未来、星际殖民蓝图,如果被扼杀在官僚主义和既得利益集团的泥沼中,将是他最大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