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后,荣国府传来消息,贾母驾鹤西去了。
得知这一消息,贾放的心里头不由得有些唏嘘。
对于这位老人,他自问还是很尊重的。
虽然接触不多,但总的来说对她的印象还是很不错的。
犹记得当初自己刚刚中了进士,王夫人过来送银子,包括将晴雯送过来,这两桩事就是她的意思。
不过,自始至终这位老人都没有跟自己提过任何的要求。
也正是因为念着这份恩情,所以说纵然荣国府也有这样那样的事,但自己一直将其与东府区别开来对待。
要不然,按照当初嘉靖的意思,这西府估摸着也早就跟东府一样被查抄了。
不管怎么说,如今这位贾家的中流砥柱驾鹤西去了,自己既然已经知晓,总得去祭拜一番的。
不过,这里面还有个问题,自己若是去的话到底该带谁过去。
要知道,这府里贾元春和贾迎春两姐妹那可都是她的孙女儿,这么大的事她们最好还是能去一趟的好。
除此之外,林黛玉被自己从姑苏带回了京城,如今就在自己的府里。
如此情形下,作为她的外孙女,似乎也应该去一下。
思来想去,最终贾放决定将元春姐妹和黛玉都一起带过去。
这一日,天空灰蒙蒙的,京城的天空洋洋洒洒的下起了大雪。
当然,这也是京城这一冬的初雪。
都说瑞雪兆丰年,但这场雪下得却让人心有戚戚。
坐在马车里,看着外面飘飘荡荡的鹅毛大雪,贾放的心里忽然想起一个问题来。
如今的贾政已经去了山东青州府任同知去了,也不知道荣国府有没有派人去通知他。
即便有人去了,估摸着这一来一回也得不少天。
不过,此时此刻贾放关心的却不是这个,而是贾母死后这荣国府会由谁来掌舵的问题。
贾赦是这西府里的长子,但由于其袭了一等将军的爵位,当初贾母在世的时候为了平衡,当然也有说是对小儿子的偏爱,所以将管理这府中事务的权力给了贾政这一房。
但现在的问题是,贾母已经不在了,而贾政又不在京中为官。
这个时候若是贾赦跳出来想管事,那么,能争得过他的恐怕还没谁。
王夫人毕竟是个女人,想要跟男人争权,他还差了些。
至于王熙凤,虽说为人比较泼辣,但毕竟辈分比较低,加之又是贾赦的儿媳,这样的情形下让她去争这个管事权似乎也有些难为她。
贾放想了一路,也没能想到个好办法。
此时此刻,伴随着车夫长长“吁”了一声,马车稳稳的停了下来。
待下了马车,贾放便见外面是白茫茫的一片。
不过,那却并非地上的雪,而是地上跪着的人。
由于贾母亡故,因此,这荣国府上上下下几乎都穿着孝衣。
而跪在最显眼位置的,正是这府里的大老爷,贾赦。
见到贾放,他赶忙开口道:“荣国府贾赦领府里上下人等拜见摄政王。”
贾放见此情形,立马就朝人群摆了摆手道:“都起来各自忙各自的去吧,不必在意这些虚礼。”
贾赦闻言,开口回应道:“是,摄政王!”
话音落下,这位荣国府大老爷领着众人站了起来。
贾放见状,也不多言,转过身去掀车帘,陆续将元春、迎春接了下来。
元春两姐妹下车后,很自然的挽住了贾放。
而这一幕,让荣国府一众人等暗自心惊。
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元春自打进了宫,就再也没有露面过。
没想到,竟是被这位摄政王给金屋藏娇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那就是作为国公府的千金,竟是就这样不声不响的就进来摄政王的府邸。
这一切,似乎有些不太寻常了些。
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而荣国府非核心人物那是不可能知晓其中的弯弯绕绕的。
至于林黛玉,由于尚未出阁,所以让她单独乘了一辆马车。
毕竟,此次是过来吊唁贾母的,总要郑重其事些,该遵守的礼节还是要的。
此时此刻,这位林家姑娘正由丫鬟搀扶着从马车上走了下来。
待入得府中,贾放在贾赦的指引下来到了灵堂。
上了三炷香之后,贾放便被安排到厢房歇息去了。
至于贾元春和贾迎春,包括林黛玉,她们的礼节得多一些,所以就暂时留在了灵堂。
贾放刚刚在厢房落座,门外便传来了“笃笃”的敲门声。
贾放见状,朗声开口道:“进来吧。”
话音落下,房门缓缓打开。
下一刻,一个约莫二十多岁的轻熟妇人从外面走了进来。
妇人穿着一身白色的孝衣,形容俏丽,浑身上下散发着一股知性的气息。
看着来人,贾放的心里却有些犯疑。
这轻熟妇人,自己之前是没有见过的。
而看这模样,这气质,也不像是府里的下人。
正当他想着这些的时候,那妇人下跪行礼道:“荣国府贾李氏,拜见摄政王,冒昧前来打扰,还望摄政王您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