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嘉靖的旨意,杀!(求订阅)(1 / 2)

贾放见王夫人去而复返,心中不由得有些疑惑。

方才这位荣国府的太太不是说要走的吗?如今听了老太妃薨逝的消息后,怎么又转身回来了呢?

肯定是有什么事情刚才没吐口,如今见情势有变,所以打算开口了。

这样想着,贾放默不作声的看着对方。

而王夫人来到他的近前之后,又犹豫了片刻,随即才脸色有些不自然的道:“老太妃竟然这就走了,真是太突然了。”

贾放闻言,依旧不言不语,只是默默的看着这位荣国府的太太。

王夫人见此情形,继续开口道:“我刚刚走到门口,忽然想起来一桩事,这事也跟甄家有关,我还是跟您说一下吧。”

贾放见状,目光闪动的道:“夫人有什么话就说吧。”

王夫人闻言,眼神有些躲闪的道:“其实,甄家在不久前曾经送了几箱子东西到府里,说是寄存在那里的,上面都贴着封条,我也不知道是些什么。”

贾放一听这话,眼神不由得暗暗缩了缩。

然而,就在他准备开口的时候,却忽然听得外面又有急匆匆的脚步声传来。

不消片刻,门子的身影再度出现在了门口。

“老爷,老爷,方才宫里又来人了,说是请老爷马上进宫面圣。”

贾放一听这话,不由得心里一惊。

老太妃这才刚刚薨逝,这个时候召自己进宫做什么?

难道说这位大明朝的皇帝在这个时候,还有什么别的事情不成?

然而,既然有了旨意,自己作为臣子也只能遵旨而行。

这样想着,贾放深深的看了一旁的王夫人一眼,随后便起身离开了书房。

王夫人见状,嘴巴动了动,但又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看着贾放的身影消失在门口,这位荣国府的太太不由得暗暗咬了咬嘴唇。

她的心里有种预感,山雨欲来风满楼。

可是,她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

此时此刻,王夫人的心里担心着两件事。

其中一件,便是方才跟这位吏部的左侍郎所言的那几箱子甄家的东西。

至于另外一桩,则是女儿元春日后该何去何从。

失去了老太妃这么个依靠,也不知道今后在宫里会如何?

不过她知道,眼下自己应该做的事只有一件,那就是赶紧回去。

毕竟,这府里的主人已经离开了,自己还一个人留在这里不合适。

这样想着,这位荣国府的太太眸光闪动的离开了当场。

再说贾放出府之后,便乘着车马直奔皇宫而去。

刚进皇宫,入眼便是一片白与黑的海洋。

皇宫之中,即便是最普通的宫女太监,也都在身上缀着黑白二色。

不仅如此,刚刚到宫门口,便有专门负责丧仪的人给进宫之人进行装扮。

此时此刻,贾放的身上也缀上了黑白两色。

进宫之后,他便直奔司礼监而来。

毕竟,想要面圣,这里是必经之路。

见他的,依旧是那位司礼监的掌印,吕芳。

看到这位嘉靖身边最信得过的人,贾放朝他拱了拱手道:“见过吕公公。”

吕芳见状,也朝他回了一礼:“贾大人赶紧进去吧,主子在里头等着你呢。”

贾放一听这话,心里头不由得疑惑万分。

自己只不过是个吏部的侍郎,这个节骨眼儿上,嘉靖即便要召见人,也应该是召见内阁的几位才对啊。

若是因为老太妃的事,那也应该召见礼部的堂官才对。

这个时候喊自己过来,又是什么意思?

如果说是因为老太妃薨逝这种事,那也不应该让自己这个吏部侍郎过来啊。

一时间,贾放感到脑子里有些懵。

他本想问眼前司礼监掌印吕芳两句,但想了想还是选择了沉默。

待进入嘉靖平日里修行的道场,果然见这位大明朝的皇帝独自一人坐在那里。

只不过,与之前身穿道袍有些不同,此刻的他,身上乃是披麻戴孝的。

见到嘉靖,贾放立马上前行大礼道:“臣贾放拜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嘉靖见状,冲他一挥手道:“免礼,起来吧。”

贾放闻言,立马开口道:“谢皇上。”

说罢这话,他便站起身挺直了身子。

嘉靖见状,目光熠熠的看着他道:“知道这个时候朕喊你过来,是为了什么事吗?”

贾放闻言,如实回话道:“臣驽钝,臣不知。”

嘉靖听罢这回答,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道:“你不知道,这就对了,朕如今要交给你一个差事,这件事也只有你去办最合适。”

话音落下,这位大明朝的皇帝立马敛去了脸上的笑容。

贾放见状,目光闪动的道:“皇上有什么旨意尽管吩咐就是,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不管什么事,臣必定会竭尽全力。”

嘉靖闻言,轻轻点了点头道:“老太妃在的时候,抬举了不少人,这些年来这些人背着朕干了不少的事,看在老太妃的面子上,朕对他们一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是,有些人不知道收敛,事情干得太出格了,如今老太妃薨了,为了大明江山的稳固,我也就没必要再去顾忌什么了,也没必要再去等什么了,朕给你写了个单子,你就当一回郎中,帮朕把这些毒瘤都给清了吧。”

话音落下,这位大明朝的皇帝从一旁的木几上拿起了一张早就写好了的字条。

贾放见状,赶忙上前双手将字条接了过来。

下一刻,一行行充满肃杀之气的字出现在了他的眼前。

这是一份名单,上面只罗列了几个家族的名字,但却并没有具体到某一个人。

而之前内阁首辅严嵩提及的江南甄家,赫然在列。

除此之外,还有一门两国公的荣宁街贾家。

还有几个家族,都是京里的名门望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