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之后,贾琏的任命文书由吏部官员送到了荣国府。
这位府里的琏二爷,被外放到了陕西平凉县县丞的缺儿上。
要说这平凉县,在现在的话应该属于甘肃。
不过,在大明的时候归属十三省当中的陕西省平凉府管辖。
之所以将他安排在这么个位子上,主要是考虑到当初王熙凤明确表示,要将自己的丈夫安排到偏远一些的县府让他好好历练一番。
对于初入官场的人而言,这样的要求,也算是合情合理。
再说这县丞的官职,其实对于没有功名在身的贾琏来说,已经算是非常不错的了。
若不是身为吏部左侍郎的贾放开口,绝对不可能有这样的实缺儿给他。
因此,当贾家人听闻府里的琏二爷被安排到了这样一个位子上的时候,更多的是激动与欣喜。
至于所任职的地方稍稍有些远,这一点在他们看来,应该是为了让其更好的历练,那样以后调回京中的时候资历更深厚些。
当然,还有些有见识的,认为这是为了避嫌,所以才如此安排。
因为他们都知道,府里琏二爷之所以能当这官儿,完全是那位吏部左侍郎大人的功劳。
若是外放得太近了,恐遭人非议。
而贾琏自己,听闻被外放了这么个缺儿,心里头顿时是喜出望外。
在他看来,自己的身上并无功名,初入官场就能坐到一个县的副手位子上去,这样的安排无疑是天大的恩情了。
因此,当他接到吏部的任命文书之后,立马就撺掇着自己的夫人王熙凤赶紧去向小叔叔贾放谢恩。
对于这样的事,王熙凤自然是知道的。
只不过,她的心里很清楚,这种事并不急在一时,日后有的是机会。
若是这时候立马就去,倒显得自己太过势利,太过沉不住气了。
最主要的是,这种事虽然自己那小叔叔为自己办了,但却不能太过张扬。
所以说,这个时候还是低调些的好,也省得给小叔叔惹不必要的麻烦。
而贾琏如今拿到了踏足官场的入场券,自然是意气风发。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他是呼朋唤友,纵情声色犬马,玩得不亦乐乎。
对此,王熙凤也不理会他。
在她看来,对方也就这么个出息了。
甚至,此时的王熙凤心里已然有些后悔,后悔不应该帮他去向自己那小叔叔开口。
但她转念一想,纵然自己不去帮他讨这么个官儿来当,他也消停不了。
自己与其想这想那的,倒不如听之任之,随他去吧。
不过,这件事的影响可不仅仅如此。
受到触动最大的,莫过于府里的王夫人了。
丈夫贾政,已经在工部任从五品的员外郎有了好些年,自然指望着能够更进一步。
至于儿子宝玉,王夫人也希望他能够有入仕为官的机会。
之前让侄女王熙凤去跟那位吏部左侍郎接触,也只是抱着让她去试一试的态度。
没曾想,这才过去没几日,她竟是悄无声息的办成了这么一桩大事。
想着这些,王夫人的心思变得愈发的活络了起来。
之前都以为那同族兄弟不近人情,如今看来,他似乎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般。
而贾琏如今当上平凉县丞这件事,便是最好的证明。
至于自己那侄女用了怎样的手段,这个暂时还不得而知。
但在王夫人看来,这件事绝非无缘无故的。
自己那侄女,定然是付出了些什么才为丈夫贾琏谋得了这个差事。
不过有一点她是知道的,送银子应该是不可能。
毕竟,府里的这些银子都是有数的。
而且,那位官居吏部左侍郎的并非贪财之人。
除此之外,一个男人还会中意什么,似乎选项并不多了。
尽管这样想着,但王夫人并没有急着下结论。
毕竟,有些事情只有当事人才知道其中的门道。
而自己那侄女,也应该不会对自己有所隐瞒的。
这样想着,这位荣国府的太太急匆匆的来到了侄女王熙凤的房里。
此刻的房间之中,只有王夫人跟王熙凤二人。
看着眼前的这位侄女,这位荣国府的太太蓦然开口道:“之前只是想让你去跟你那位小叔叔接触接触,没曾想你却有这般能耐和手段,竟不声不响的给办成了这么件大事。”
王熙凤闻言,眸光闪动了数息道:“这事其实也并非我的功劳,只是我那小叔叔是个好人,对我这个侄女格外的照顾罢了。”
王夫人一听这话,脸上不由得露出了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
下一刻,她看着侄女王熙凤道:“有些事你不用说我也知道,你那小叔叔如今是风头正劲,又那么年轻,虽然对于黄白之物没什么兴趣,但有些东西他定是喜欢的。”
王熙凤听了这话,不由得愣了一下。
自己是去求了那位小叔叔没错,但又没有跟他之间做过什么。
自己这姑妈如此说,这是怀疑自己跟他之间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吗?
这样想着,王熙凤的脸上不由得布上了一层寒霜。
不过,对方毕竟是自己的长辈,有些话也不好说得太过生硬。
看着姑妈王夫人,她淡然开口道:“姑妈这话我怎么有些听不明白了,他喜欢什么我至今都还没弄明白呢,难道姑妈知道些什么没跟我说?”
王夫人闻言,看了她一眼,随即笑了笑道:“我说这话你也别太介意,这男人嘛,都喜欢女人,特别是年轻漂亮的,这个我自认并没有说错,你把平儿留在他身边,这一点就做得非常的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