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升吏部左侍郎,王夫人的转变(求订阅)(2 / 2)

至于杨金水那边,既然他将芸娘放出来了,就说明这件事他已经想明白了。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杭州城发生了很多事情。

朱七带着锦衣卫的几个弟兄,将井上十四郎给揪了出来。

当然,为了防止狗急跳墙,在这之前他们先是控制住了浙江按察使何茂才。

得知锦衣卫那边拿住了倭寇的头目,杨金水当即便连夜给京里上了奏疏。

司礼监获悉此事后,立刻转呈给了嘉靖帝。

至此,浙江官场掀起了一场大范围的清理运动。

自按察使何茂才开始,共有四十多人牵扯其中,这些人无一例外都被抄家灭族。

身为浙江巡抚的郑泌昌,面对这样的情况也只好夹起尾巴做人,丝毫不敢造次。

于是乎,改稻为桑推行得极为迅速,浙江的百姓大多都赶在四月底前将桑苗插了下去。

纵然有些稍稍晚一些的,也在五月中旬之前全部栽种完成。

这样的情形下,剿倭的大战也打得极其顺利,并没有出现原先预料中的改稻为桑在浙江推行受阻、进而激起民变,以至于倭寇火中取栗、浑水摸鱼的情形。

一边是国库亏空的问题危机看到了解决的曙光,一边是剿倭大战节节胜利。

作为大明朝的主宰,嘉靖帝一时间是意气风发,内心之中颇有几分盛世明君的感觉。

而作为此次改稻为桑国策的倡导者,内阁首辅严嵩和儿子严世蕃,亦是一副红光满面,扬眉吐气的模样。

身为这一次改稻为桑的最大功臣,贾放无疑成为了大明朝最耀眼的焦点人物。

严嵩抓住时机,在这关键的档口上又推了他一把。

改稻为桑的奏章呈到御前的第二天,这位内阁首辅便求见了嘉靖帝。

严嵩递上了一份举荐奏疏,推举贾放担任吏部左侍郎一职。

之所以让其去吏部任左侍郎一职,这位大明朝的首辅给出了三点理由。

首先,此次改稻为桑,贾放居功至伟,论功行赏的话,也应该重赏。

其次,这一次在浙江拔除通倭官员数十人,说明其能够明察秋毫,对肃清浙江吏治,还大明官场一片朗朗乾坤功不可没。

至于第三点,贾放以一人之力阻止了新安江大堤被炸,这又是大功一件。

当然,关于最后这一点,北镇抚司的朱七回京复命的时候,已经详细的向嘉靖帝回禀了。

这一次,嘉靖帝接到内阁首辅严嵩的举荐奏疏后,并没有犹豫。

在他看来,既然自己是明君,那么手底下就得有贤臣辅佐才对。

反观自己的身边,严家父子肯定算不上贤臣,徐阶之流也不过尔尔。

而贾放此次赴浙江功劳很大,声名大噪。

所以,在大明朝将他作为贤臣的标杆树立起来,无疑是一件颇得民心之事。

所以说,嘉靖帝接到奏疏之后立马就给了批复,任命贾放为吏部左侍郎,即日起自浙江启程回京上任。

按照大明管制,吏部有左右侍郎,品阶都是正三品。

不过,左侍郎却排在右侍郎的前面,在吏部的地位仅次于吏部尚书。

要说这吏部,明太祖洪武十三年废弃中书省后,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各自分掌政务。

吏部掌管着整个大明朝文官的铨选、考课、爵勋之政。

除了内阁大学士以及尚书是由廷推或奉特旨任命的外,内外百官都是由吏部会同其他高级官员推选或自行推选。

由此可见,吏部左侍郎的权力有多大了。

换句话说,吏部左侍郎虽然只是正三品,但除非特殊情况,比如皇上钦定,大明朝三品以下官员的任免,考核,奖罚他都是有绝对的话语权的。

而贾放出任吏部左侍郎的消息弗一传出来,整个京城都轰动了。

不到二十岁,就要出任吏部左侍郎,这样的人将来定然是要作辅作宰的啊。

一时间,贾放这个名字在京城变得炙手可热了起来。

不过,这件事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只能算是茶余饭后的谈资。

但是,对于大明朝的官员来说,却极是看重这位刚刚被任命的侍郎大人。

于是乎,贾放在京城的府邸一时间是热闹非凡。

每天想要过来拜访的官员,不计其数。

不过,由于贾放如今尚未回京,所以说,很多事薛宝钗也不好做主。

为了防止给自己的夫君带来不必要的负面影响,这位薛家的千金直接告诉门子,所有来访者一律不见,有什么事等老爷回来再说。

对此,大部分官员们表示理解,但总有个别的不甘心,生怕错过了表达心意的机会。

有的人干脆直接将送的东西放在门口,里面塞张条子,然后扭头就走。

对于这样的情形,薛宝钗也无计可施,只得暂时收下,等夫君贾放回来再做处理。

不过,受到贾放升任吏部左侍郎这件事触动最深的,却不是这些人,而是京城的贾家。

而态度转变最大的,莫过于王夫人了。

之前的时候,贾放虽然当了官,但她仗着有自己的兄长王子腾撑腰,加之彼时的贾放刚刚是五品六品的小官,所以并没有把他当回事。

然而,转眼之间对方居然走到了吏部左侍郎的位子。

正三品那是什么概念,那是可以直接给皇帝上奏疏的。

换句话说,那是可以直达圣听的存在。

最关键的是,包括自己的夫君贾政在内,大明朝三品以下的官员都归吏部管。

于是乎,贾放还没有抵达京城,王夫人便已经开始到自己的侄女薛宝钗这里走动了起来。

对于这样的情形,薛宝钗冰雪聪明,自然知道是怎么回事。

毕竟,自己进门这么久也没见自己的这个姨妈到自己这里过来走动过。

如今夫君贾放刚刚升任吏部左侍郎,对方立马就登门拜访。

但凡是个人,就能明白其中的问题出在哪里。

于是乎,对于自己的这个姨妈,薛宝钗虽然以礼相待,但却不做任何的允诺。

因为薛宝钗的心里很清楚,这个家是夫君做主的,自己能有今日,都是夫君贾放给的,自己纵然帮不了他什么,但也不能拖了他的后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