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楷书千古第一人,欧阳询(1 / 2)

离开李靖家,王皓骑着自行车在长安城溜达。

东市的珠宝店交给小宝经营就行,只要在珠宝店里面小宝就是无敌的。

长安城一百零八坊,王皓走的不多,今天就当是放松了,就这么溜达,看看真实的生活。

这一八零八坊只是确定了四个门,规制,剩下的还是可以自己diy一下的。

走过就能大致上判断这个坊的特色。

有的一看文化气息就非常重,有的一看就有钱,有的一看就非常务实。

可惜大唐没有成规模的旅游业,不然单单是这一百零八坊打卡都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王皓顺着清明渠溜达,这条渠非常直,一直通到太极宫前,也是这时候非常典型的一条引水渠。

长安城的排水工程做的非常好,从大兴城开始营造就做的非常完善,武德年间又进行了修缮和维护。

这些水渠也是尽可能的保证干净,生活污水基本上都是地下渠道送出长安城。

比如朱雀大街边深一米七的不规则暗渠。

上面用砖石垒成拱形,再在上面铺设木板,木板上铺石板,这样走在上面就没有空洞回响。

隔十几米就有一个竖井,专门用来清理这些渠道。

长安城的味道基本上就是这些渠中散发出来的,好在商朝就知道把饮水渠和排水渠分离。

所以走在清明渠的边上,渠水相当不错。

供给到太极宫,也就没有人敢在里面丢东西,两边站着一些树,有点类似后世城市公园的那味道了。

要是有骑行这个项目,长安城这横平竖直的格局确实是天选之地。

个体商贩这个东西已经出现了。

不过除了东西市,基本上都在坊间,沿街叫卖这个形式自然是不行的。

就这种形式,创卫的话一定是最强。

王皓走过,坊间休息的人都会出现看着,毕竟自行车这种出行方式还是太过于新奇。

尤其是孩子们,他们的热情明显更高。

很快,王皓就到了通义坊。

在这里王皓还碰到了一个认识的人,李纲!

李纲这身份和以为王皓一直以为住在务本坊或者崇仁坊、永兴坊这种地方。

再差一点也是平康坊、兴道坊这些,没想到是通义坊。

通义坊在长安城自然是一等一的住所,可对于李纲这种三朝名臣来说就有点太过于商人化了。

“王先生。”

李纲主动打招呼,伸手不打笑脸人,王皓也笑着打招呼。

“我介绍一下,这位是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信本,这位是百姓称之为万灵真君的王皓。”

嗯?

能让李纲主动介绍自然不是普通人,可是王皓一点都不知道有什么名人叫信本。

这人看着非常瘦,真有一种物理意义上的清流味道。

“久仰大名,在下欧阳询。”

欧阳询?

屮!

王皓险些喊出来,欧阳询字信本是吧,信本不知道,欧阳询还能不知道么。

楷书四大家,唐朝占仨!

书法理论上有了书写文字就诞生了,可真正将其当成一种艺术已经到了东汉。

西汉扬雄算是第一个正式提出这个概念的人。

汉隶和汉草成为代表,等到了两晋这门艺术才算是真正成熟,王羲之一下将书法拉到了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