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yBackHo》在韩国乃至亚洲范围内的巨大成功,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也层层扩散到了广袤的华夏大地。
尽管沈复的活动重心暂时集中在韩国,但他在国内积累的庞大粉丝基础,始终密切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
当《WayBackHo》的音源和MV正式发布后,国内的互联网世界,尤其是沈复的个人微博超话、各大粉丝论坛以及豆瓣小组等地,瞬间被激动和自豪的声浪淹没。
然而,在这片欢腾的海洋中,也开始夹杂着一些愈发清晰和强烈的呼声。
在沈复的微博超话里,帖子刷新速度快到眼花缭乱:
“啊啊啊!《WayBackHo》也太好听了吧!沈复的嗓音杀我!”
“韩语版都这么绝了,要是出中文版岂不是要单曲循环到地老天荒?”
“羡慕韩国粉丝可以打歌可以签售……我们内鱼粉什么时候才能等到沈复回国活动啊?哭唧唧……”
“姐妹们,我去音源网站支持了!虽然听不懂韩语,但旋律和沈复的声音就是天籁!”
“话说,沈复什么时候才出中文歌啊?他中文那么好,唱歌肯定更有味道!”
“同求中文歌!孩子等得花儿都谢了!”
“+1,希望公司能看到我们中国粉丝的呼声,给孩子安排一首中文单曲吧!”
“去SM官博和沈复工作室微博
这些评论从最初的庆祝,逐渐转向了对中文歌曲的殷切期盼。
有粉丝制作了精美的长图,梳理了沈复出道以来的音乐作品,指出其至今尚未有正式的中文音乐作品发布,并呼吁公司重视中国市场。
有才的粉丝甚至将《WayBackHo》的歌词翻译成中文,配上沈复的演唱片段,制作成“中文填词版”视频,在B站等平台获得了极高的播放量,评论区更是变成了大型“催歌”现场。
这股来自故乡的声浪,通过各种渠道,也传到了沈复的耳中。
一次行程结束后的深夜,他靠在返回宿舍的车里,习惯性地刷着手机,看着超话里粉丝们一条条真挚又带着点委屈的留言,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
那些熟悉的文字,那些热切的期盼,让他仿佛看到了无数张在远方为他呐喊的熟悉面孔。
几天后,在一次与经纪人李姐核对后续行程的会议间隙,沈复斟酌着开了口。
“李姐,最近我有关注国内粉丝的反馈。”他滑动着iPad屏幕,展示着一些精选的评论和视频数据,“很多粉丝都在期待我能出一首中文歌。”
李姐推了推眼镜,接过iPad仔细看了看,语气平和但专业:“嗯,这个话题国内团队也有反馈过来。热度确实很高,粉丝的期待值拉满了。”
她放下iPad,看向沈复,“不过,小复,你也知道公司现在的规划。
你刚刚凭借《WayBackHo》在韩国和亚洲市场站稳脚跟,势头正猛。
接下来的重点是稳固这边的市场,日韩地区的巡演、更多的综艺曝光、高端品牌的合作都在谈。
突然插入一首中文单曲,需要重新调配资源,策划全新的宣传方案,而且……公司高层可能会担心分散你的精力,影响现有的势头。”
沈复沉默了片刻,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他理解公司的顾虑,商业运营需要谨慎的节奏。但他更能感受到内心那股想要回应故土呼唤的冲动。
“李姐,我明白公司的战略。”
他抬起头,眼神坚定而诚恳,“但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首歌的问题。这是我的根,是支持我最久的粉丝们最朴素的愿望。
而且,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适时地推出一首高质量的中文作品,不仅不会分散精力,反而能形成联动,进一步扩大影响力,证明我作为歌手的多元性。”
他顿了顿,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或许,我们可以不急于做一整张专辑。先推出一首高质量的数字中文单曲,作为对国内粉丝的回馈,也试探一下市场的反应。投入的资源相对可控,但意义重大。”
李姐看着沈复眼中少见的热切和坚持,陷入了思考。
她深知沈复不是一时冲动,他向来对自己的事业有清晰的规划。
而且,从市场角度看,一首精心打造的中文单曲,若运作得当,确实有可能在国内引爆新的热点,反哺他在韩国乃至亚洲的人气。
“这样吧,”李姐最终松口,“我把你的想法和国内市场的详细数据整理成一个方案,向本部汇报。重点强调这首歌的战略意义和粉丝的超高期待值。
但你要有心理准备,高层那边可能会有阻力,尤其是负责韩国本土市场的理事们。”
接下来的几天,SM公司内部为此事进行了一番讨论。
正如李姐所料,以韩国本土市场为主的负责人提出了质疑,担心会打乱沈复上升期的节奏。
但以国际市场和企划部为代表的一方则力挺这个提议,他们展示了详尽的数据分析,指出沈复在中国拥有巨大的潜在商业价值,一首中文单曲是打开这个市场的关键钥匙,且能与他在韩国的活动形成良性互动。
双方各执一词。
最终,决策权交到了公司一位颇具远见的本部理事手中。
他仔细审阅了方案,听取了正反两方的意见后,做出了决定。
“可以尝试。”
理事一锤定音,“沈复的成长性我们都看到了。中国市场确实不容忽视。
一首高质量的中文单曲,可以作为一次重要的战略试水。
但有几个原则:第一,歌曲质量必须顶尖,不能敷衍;第二,宣传资源要协调好,不能影响他在韩国既定的大型活动;第三,时机要选好,最好能借势《WayBackHo》的热度。”
方案获得通过,沈复和李姐都松了一口气。
然而,接下来最重要的选歌环节却出乎意料地遇到了困难。
SM公司的曲库资源不可谓不丰富,李姐和团队为他筛选了数十首备选的中文歌曲小样,风格涵盖抒情bald、流行摇滚、电子舞曲等。
沈复怀着极大的期待,花了整整两天时间,在公司的聆听室里一首接一首地仔细审听。
但结果却令人沮丧。
这些歌曲,制作精良,旋律也各有特点,但总觉得差了点意思。
有的过于套路化,缺乏新意;有的情感表达流于表面,不够深刻;有的风格与他现有的《WayBackHo》形象重叠或冲突,无法凸显他想要展现的独特音乐个性。
听完最后一首小样,沈复摘下耳机,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脸上难掩失望。
他对着陪同的李姐和制作人摇了摇头:“李姐,老师们,这些歌……都很好,但总觉得,不是我想要的那种感觉。
要么不够打动人,要么不太适合作为我第一首中文单曲的定位。我希望这首歌是能真正触碰到人心柔软处的,有独特记忆点的,而不是一首……嗯,听起来不错但很快会被遗忘的歌。”
创作团队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时间紧迫,重新征集或购买高质量的中文歌并非易事。
沈复也感到一阵烦躁和压力,他走到窗边,望着首尔灰蒙蒙的天空,心情如同天气一样阴郁。
难道回应国内粉丝期待的第一枪,就要这样卡在选歌环节了吗?
就在这时,窗外的天气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一阵急雨毫无征兆地倾泻而下,敲打着玻璃窗,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