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重新拿出了《少年的你》的剧本,一页页地翻看,做着笔记,试图尽快让自己重新沉入到“小北”的世界里。
窗外的上海霓虹闪烁,车水马龙,但他心之所系,却是千里之外那条昏暗潮湿的重庆小巷。
第二天中午,沈复便马不停蹄地返回了重庆剧组。
他甚至没来得及休息,直接从机场赶到片场,换上那身熟悉的旧衣服,重新化上小北的伤痕妆。
曾国祥导演看到他,有些惊讶:“这么快就回来了?怎么不多休息半天?”
“那边拍摄很顺利,提前结束了。不想耽误剧组的进度。”沈复笑了笑,接过场务递来的矿泉水喝了一口,“导演,我准备好了,可以随时开工。”
曾导看着他眼下的淡青和眉宇间的倦色,心里明白他是赶着回来的,赞赏地点了点头:“好!那我们抓紧时间,今天拍小北和陈念在天台的那场重头戏!”
重新回到片场的沈复,仿佛鱼儿回到了水中。
他迅速剥离了上海广告拍摄时的那种商业星光感,重新变回了那个挣扎在泥泞中的少年。
与周冬雨的对手戏也更加默契动人,两人在天台上的那场戏,将两个孤独灵魂相互依偎、于绝望中窥见一丝微光的复杂情感,演绎得真挚而克制,打动了现场所有的工作人员。
接下来的日子,拍摄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
沈复几乎是全身心地扑在了角色上,外界关于税务风波的喧嚣、圈内情侣分分合合的八卦,似乎都成了遥远而模糊的背景音。
他和小北,已经难分彼此。
期间,娱乐圈的震荡仍在持续。
范某方面陷入了巨大的舆论漩涡,偷税漏税的传闻逐渐被证实,一时间风声鹤唳,整个行业都开始自查自纠,气氛空前紧张。
这些消息传到剧组,大家也只是私下感叹几句,更多的是提醒自己恪守本分。
沈复的团队也更加谨慎,对所有合约和税务问题进行了再次核查。
时间飞逝,当重庆迎来第一场秋雨时,《少年的你》终于迎来了杀青的日子。
最后一场戏,是小北出狱后,与陈念在街头默然相望的场景。
没有台词,只有眼神的交汇,却承载了数年的时光流转和复杂难言的情感。
雨丝细细密密地落下,打湿了沈复的寸头和衣衫,他看着对面同样被雨水打湿脸庞的周冬雨,眼神里有释然,有遗憾,有祝福,还有一丝如这山城秋雨般淡淡的哀愁与温暖。
“卡!”曾国祥导演的声音通过喇叭传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和激动,“我宣布,《少年的你》——杀青了!”
“杀青大吉!”
“辛苦了!”
“恭喜杀青!”
片场瞬间被欢呼声、掌声和香槟开瓶的声音淹没。
工作人员互相拥抱,庆祝这数个月艰辛拍摄的结束。雨还在下,但气氛却热烈无比。
周冬雨红着眼圈,走过来和沈复用力地拥抱了一下:“沈复,辛苦了!和你合作真的很开心!”
“冬雨姐,你也辛苦了,谢谢你一直以来的照顾。”沈复真诚地说。
这几个月的相处,他们早已建立了深厚的战友情。
曾国祥导演走上前,重重地拥抱了沈复,用力拍着他的后背,情绪有些激动:“沈复,谢谢你!谢谢你带来了一个最好的小北!你比我想象中还要出色!这部电影,有你了不起的付出!”
“导演,您言重了。是您给了我机会,引导我进入这个角色。”沈复谦逊地说,内心也充满了感慨和不舍。
杀青宴设在江边的一家酒店,可以俯瞰雨夜中璀璨的渝中半岛。
所有主创和工作人员齐聚一堂,气氛热烈又带着一丝离别前的伤感。大家互相敬酒,合影留念,回忆着拍摄期间的点点滴滴趣事和辛苦。
沈复作为绝对主角,自然是众人敬酒的焦点。
他酒量一般,但此刻也来者不拒,真诚地感谢每一位为这部电影付出努力的工作人员。
几轮下来,他已有些微醺,脸颊泛红。
他端着酒杯,走到窗边,看着窗外迷离的雨景和江上穿梭的游船灯光。
几个月来的画面如电影般在脑海中回放:第一次剧本围读的紧张,剪去头发时的决然,火锅店里的嬉笑怒骂,KTV中的歌声较量,楼梯口惊心动魄的救援,还有那些在巷弄、天台、审讯室里度过的日日夜夜……小北这个角色,已经深深地刻进了他的生命里。
“嘿,杀青了,感觉怎么样?”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身后响起。沈复回头,是同样面带酒意的周冬雨。
“有点不真实。”沈复笑了笑,和她碰了下杯,“好像昨天才刚下飞机。”
“是啊,时间过得真快。”周冬雨感叹道,然后压低声音,“看到新闻了吗?范兵兵那边,好像基本坐实了,听说要补缴天价税款和罚金。唉,这个圈子……”
沈复点点头,没说话。
外面的世界风云变幻,税务地震的余波未平,曾经风光无限的顶级明星也可能顷刻间跌落神坛。
而在这个雨夜,他们的一个故事告一段落,但未来,谁又知道会怎样呢?
他只觉得,能踏踏实实拍好一部戏,能全身心投入一个角色,是当下最安心的事。
杀青宴在深夜散去。
沈复回到酒店房间,看着镜子里那个顶着一头青茬、眼神疲惫却异常明亮的自己,轻轻说了声:“再见,小北。”
他拿出手机,点开微信,看到了周也几个小时前发来的消息:“学弟,恭喜杀青!看到剧组的照片了,辛苦了!等你回BJ,学姐欠你的那顿大餐,必须补上!”
沈复笑了笑,回复道:“谢谢学姐。刚结束,有点喝多了。大餐记下了,回BJ联系。”
窗外,山城的夜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仿佛在为一个故事的落幕轻轻吟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