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得到了彻底的落实。
众将在让士兵们做出选择的时候,也给他们讲明白了楚霄为什么在此时才放他们回去的原因。
所有当初随着楚霄北上的士兵们顿时感动得热泪盈眶。
其实之前他们听到镇北王只放军中的世家子弟离开时,很多人心中是不太舒服的。
只是他威望太高了。
很多人也没有多想,就让事情过去了。
现在一个回马枪打回来,立时让很多人都绷不住了。
而在统计结果出来之前。
廉颇派人送来了三十三颗头颅。
而这些头颅其中一人,正是挖湖决堤的主谋赵可。
这三十三颗头颅让楚霄沉默了很久。
跟随着三十三颗头颅而来的,还有廉颇老将军的一封信。
楚霄犹豫了整整一天,才拆开了信。
信的内容不长。
主要说了三件事。
其中一件就是表达歉意,说自己治军不严,不仅给幽州百姓造成了巨大损失,还给正在与匈奴大战的自己拖了后果。
看到这里,楚霄便叹了口气。
这事其实基本与廉颇无关。
毕竟就连老将军自己都对皇权圣旨无能为力,又有何能力去阻止接了密旨的别人呢?
第二件事,是说为了防止此类事情发生,楚霄应该有所行动。
第三件事,则是说他老朽了,不堪再继续留在北疆抵抗胡族,是该离开的时候了。
看完了信的楚霄想了很多。
他提笔给廉颇写回信,第一封写了又自己撕了。
其他的都好说。
主要是他先斩后奏地计划将廉颇的家人接走,确实是有点不太厚道。
他有点不知道该怎么和对方说。
思来想去,他决定将此事交给范仲淹。
当即他便写了一封信,让人带去给范仲淹,让其亲自去见一见廉颇,将事情说明。
廉颇信中第二件事没有明说。
楚霄猜到廉颇是想让他收拢幽州所有兵权,如此一来自然便不会再有这种事情了。
但在他看来,这么做不一定妥当。
那些一直在廉颇军中的将领虽服廉颇,却不一定服他楚霄。
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廉颇一直留在幽州。
当然。
具体是否能成,还要看范蠡是否能够成功将廉颇的家眷接出帝都。
对此。
他有绝对的信心。
江南,扬州。
范蠡看着手中刚刚收到的书信,皱眉思索起来。
从半年前庆帝即位那天开始,他就知道镇北王有朝一日必反!
从那天开始,他就在为今天做准备。
所以在前些日子得知了镇北王造反的消息后。
他并不吃惊。
反而将手中已经打造成型的商业帝国开动起来,将一批批镇北王急需的粮食等物资运往北方,再寻机送入幽州。
负责运送的人,就是原景帝亲自任命的指挥使毛骧。
自从景帝去后,毛镶逃到江南。
被他所救后,就一直留在了自己身边。
毛镶和楚霄同为景帝身边的旧人,也是老相识老朋友了,这个护送的任务交给他再合适不过了。
理清拯救廉颇将军家眷的思路后。
这位曾力助越王勾践灭掉吴国,成功复国的超级智囊立即动身。
依命赶赴帝都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