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花魁之争(2 / 2)

酉时末,经过一番谦让之后,来跃起身宣布花魁大赛开始。

顿时台下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一番热闹之后,菁菁率先登台亮相。菁菁今天一身青色衣衫,上台后随意跳了一支《回波乐》。唱诗时,选了一首萧衍的《子夜四时歌》。

“江南莲花开,红花照碧水。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

菁菁一副娃娃脸,舞姿优美,嗓子也不错,得到不少掌声。

随后上去的小绰,一身玄色衣衫,却跳了一支《胡旋》,唱了一首卢思道的《从军行》。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平明偃月屯右池,薄暮鱼丽逐左贤。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里。”

小绰相貌妩媚中自有一股英武之气,这一曲健舞也跳得英气勃发,跳完后香汗淋漓,半片肩头都露了出来。最后这首诗,唱的更是激昂,引来不少少年男子大声叫好。

“就算今日夺不到花魁,却也不能白白陪衬!今日也要全力一展才艺才是。”黛黛也知道前面俩人无心尽全力,只是自己远来江都,无论如何也要尽力。

黛黛美貌中带着一丝丝魅惑,上来后一颦一笑,都引来一片吸气声。而她跳的舞蹈,却是《绿腰》。这黛黛身材秀丽,腰肢盈盈一握。只见随着小蛮腰的扭动,粉色长裙随风飘舞,那双长水袖更是不停的交错,姿态飞舞间一个个动作如同行云流水般展现开来。

众人都齐声赞叹,就连妙玉也暗中赞叹不已。若不是张焕搞了一出戏,自己名声如日中天,还真难说鹿死谁手呢!

“玉关春色晚,金河路几千。琴悲桂条上,笛怨柳花前。雾掩临汝月,风惊入鬓蝉。缄书待还使,泪尽白云天。”

黛黛所唱的,正是上官仪的诗作《王昭君》。此时配乐一变,由轻快转为凄婉。黛黛的歌声委婉动人,却透着一股子远离故乡的悲哀。再加上一脸哀伤,眼角隐隐湿润,这首诗一唱出来,就引得众人齐声叫好,掌声不断。

黛黛向曹宪等人屈膝一礼,又对台下观众行了一礼,这才缓步下台。

“曹大夫以为此女可为花魁吗?”王钰一脸微笑询问。

曹宪微微一笑:“确实不错!听闻此女自长安而来,和上官学士似乎相识。不过花魁人选,还为时尚早,不是还有一位没登台吗?”

来跃也笑道:“这几日我在扬州府衙,都听到江都妙玉的名声,

说话间妙玉已经缓缓走了上来。

妙玉穿了一身金色长裙,头上也带了金钗。一双水袖前面,还镶嵌着一丝黑边。看惯了清纯的妙玉,如今盛装打扮的妙玉更是光彩夺目。

“这身颜色,是不是僭越了?”金县尉低声询问王钰,原来此时民间穿衣,自有一番规矩。

曹宪却听见了,摆摆手道:“表演而已,何必苛求。”

妙玉轻扬水袖,随着箫声缓缓起舞,不带半点烟火气。不久,箫声逐渐高昂起来,妙玉的舞姿也快了起来。箫声几次转换,妙玉的动作也忽快忽慢。慢时如同水银泻地,快的时候却如同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不久,配乐声再次一变,加入了琴声和筝声,节奏也陡然快了起来。妙玉水袖飞舞,腰肢急促扭转,灯光中只见她全身金光闪闪,宛若九天仙子一般。乐声终于达到了最高昂,妙玉也缓缓停了下来,微微弯着腰,一双水袖一交错,完全停了下来。

稍稍停了会,却换了古筝伴奏,筝声袅袅间,妙玉开口唱道:“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满杨柳风。”

歌声清越,宛若黄鹂。

妙玉停了歌声,如雷的掌声才迫不及待的响了起来,久久不停息。妙玉无奈,只好再三行礼道谢。

曹宪和来跃等人低声笑谈了几句,招招手示意妙玉近前来。

“妙玉姑娘,歌舞无双,才艺绝伦,当为花魁。”

妙玉微笑道谢,又回身对台下道谢,眼光却在搜寻那个熟悉的身影。

曹宪等到欢呼声平息下来,接着笑问道:“不知妙玉姑娘这几日所唱的诗词,是何人所作?”

台下张焕听见曹宪问了这话,看了看苗影,见她正在和杜枝娘说笑,微微一笑转身离去。人群中,一双眼睛见他离去,也悄然紧跟在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