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功宴过后,四兄妹一起出来逛街,站在长安街的街角,望着往来穿梭的自行车流,赵国强心里渐渐有了个主意。
这些年,弟弟和两个妹妹天南地北参赛,每次出国回国都都会在京城机场起飞降落。
波士顿载誉归来,他愈发觉得该在北京置几处家业,让他们日后无论训练还是休整,都有个方便的“家”。
打定主意之后,赵国强就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弟弟妹妹。
“晓琳、晓萱、晓阳,我准备在京城给你们每人买一套房子,方便你们以后休息,我自己也准备买一套。”
“大哥,你要在北京给我们买房?”
赵晓琳摩挲着竹编水车,眼里满是诧异。
赵晓萱和赵晓阳也凑过来,三人脸上都是相同的问号。
赵晓阳挠挠头:“听说京城里的房子贵得很,不知道我们的钱够不够?”
虽然赵晓琳、赵晓萱、赵晓阳世锦赛、亚运会、奥运会,还有其他赛事都夺得了冠军,但是现在是讲究奉献的年代,以荣誉奖励,精神奖励为主,实打实的物质奖励很少的,所以三个人虽然拿了不少的冠军,他们依然担心在京城买不起房。
“你们不用担心,大哥给你们买,大哥给你们一人买一套四合院!”
“大哥,要不等两年,等我们再赚点钱,钱赚够了,我们自己买吧!”
“不用,大哥买的这套房子,就当是大哥给你们以后的嫁妆了,放心吧,大哥不差钱!”赵国强豪爽的拍拍胸膛对赵晓琳说道。
“大哥,要不我们把我们这几年赚的钱给你吧,不够你再帮我们添点。”
“你们那点小钱就留着做自己的私房钱吧,放心吧,大哥有钱,大哥我不差钱!”
三兄妹也知道大哥真的不差钱,以前物资那么困难,大哥就能弄来任何物资,不管是粮食,肉类,还有国内其他珍贵的票据,好像没有什么事情能够难得到自己大哥。
“你们只管安心训练,房子的事交给我。”
他没说的是,他手里的积蓄别说是在京城买几座四合院,就算买上几条街,那也是小事一桩。
只是1970年的北京,商品房交易远不如后来活跃,想找合适的宅院,还得靠老北京的门路。
连着几日,赵国强都泡在鼓楼附近的茶馆里。
那会儿没有正规中介,房屋买卖多靠“房纤”牵线——这些人熟稔城里的大小胡同,谁家有房想出手,谁家想置产,都在茶馆里互通消息。
他穿着一身笔挺的中山装,混在喝茶的老北京中间,听着说书先生拍案,眼角却留意着角落里那些交头接耳的身影。
第三日午后,一个穿蓝布褂子、袖口磨出毛边的老者主动凑过来,呷了口花茶:“这位先生,看您不像喝茶听书的,倒像是有心事?”
赵国强递过一杯茶,开门见山:“想找几处四合院,最好是独门独院,位置别太偏,也别太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