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端突防速度:≥35马赫。】
【有效载荷:可携带15枚独立分导式再入飞行器。】
【单弹头当量:50倍广岛级。】
【制导精度:cEp≤100米(卫星+星光+惯性复合制导)。】
“35马赫?!公里?!15枚分导弹头?!50倍当量?!”吴生失声惊呼,声音都变了调!他身后的几位工程师也忍不住凑过来看,瞬间倒吸一口凉气,脸上写满了极致的震撼和难以置信!这哪里是解决方案?这简直是科幻小说里的天基武器!
“陈…陈将军!这…这不可能!”一位负责推进系统的老专家声音发颤,指着文件,“35马赫的末端速度?!现有的材料根本无法承受那种程度的气动加热和粒子冲刷!瞬间就会解体!还有射程!要打到公里,推进剂比冲和结构重量…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材料问题。”陈羽墨的声音依旧平稳,他翻到文件后面一页,上面是几组复杂的分子结构和工艺流程图,“采用碳-碳化钽复合陶瓷基材料作为弹头鼻锥帽和关键热防护部位,配合内部主动蒸发冷却循环系统。具体合成路径和结构设计在这里。盘古一号的加工精度可以满足要求。”
他又翻了一页,指向推进系统部分:“推进剂配方优化方案,采用新型高能固体推进剂配方,能量密度提升35%,比冲优化方案。三级发动机壳体采用新型高强度复合材料,大幅减重。结构拓扑优化设计图附后。”
接着是制导和分导部分:“复合制导核心算法框架和抗干扰方案。多弹头分导释放时序与轨道规划优化模型。突防诱饵及电子对抗策略。”
陈羽墨的讲解条理分明,每一个技术难点都给出了看似匪夷所思、却又逻辑严密、指向清晰的解决路径!文件里虽然没有详尽的推导过程,但那些精妙的结构图、优化的公式、关键的材料配方和工艺参数…无不透露出一种令人窒息的、超越时代的洞察力!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只有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和粗重的呼吸声。吴生拿着文件的手在微微颤抖,镜片后的眼睛死死盯着那些颠覆认知的方案,时而震惊,时而狂喜,时而陷入深深的思考。他身后的专家们更是如同朝圣般,屏息凝神地试图理解那些精妙绝伦的设计。
“陈将军…”吴生的声音带着巨大的激动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敬畏,他终于抬起头,目光灼热地看着陈羽墨,“这些方案…这些思路…简直…简直是神来之笔!您…您是怎么想到的?”
“这不重要。”陈羽墨打断了他,目光沉静如渊,“重要的是,方案是否可行?能否实现?”
吴生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再次低头,飞速地翻阅着文件,大脑如同超频的计算机,结合他毕生所学和航天领域的深厚积累,疯狂地推演、验证着文件中的每一个关键节点。
材料…可行!虽然工艺要求极高,但理论模型和材料性能指向明确!
推进…可行!新型推进剂配方和结构优化完全颠覆了现有思路,但能量计算和结构强度模拟结果令人振奋!
制导与分导…可行!算法框架和模型优化直指当前瓶颈的核心!
越看,吴生的心跳越快!额头甚至渗出了细密的汗珠!这不是天方夜谭!这是一个建立在严谨科学逻辑和超越性技术洞察基础上的、近乎完美的战略威慑蓝图!它直指未来数十年战略平衡的核心!一旦实现,将真正铸就一柄悬于所有潜在敌对势力头顶的、无法防御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可行!”吴生猛地抬起头,声音因为激动而嘶哑,却带着斩钉截铁的信念!他看向陈羽墨,眼神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狂热和一种抓住历史机遇的澎湃感,“陈将军!虽然细节还需要海量的工程验证和优化,但您指出的方向和技术路径…完全可行!这…这将彻底改变战略格局!”
他激动地站起身,双手用力按在桌面上:“我代表航天集团,请求陈将军深度参与‘东风-51’工程!我们需要您的指导!需要您带来的…这划时代的技术钥匙!”
陈羽墨看着吴生和周围工程师们眼中那如同被点燃的火焰般的斗志,缓缓站起身。窗外,燕京秋日午后的阳光透过巨大的玻璃窗,落在他肩头的将星上,折射出凛冽而神圣的光芒。深空铸剑,国之重器,其锋初露。他沉静地点了点头: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