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外卖上门(2 / 2)

加上这家店的招牌实在是太过醒目了,巨大的深红色底板上写着巨大的金黄色楷体字,简直有一种触目惊心的效果。

而且侧面还伸出来一个同色的两面小招牌,不管从哪个方位,隔老远就能看的清清楚楚。

这还不算什么,在小饭店开业前的一个星期,华大里面几乎人手一份,都拿到了状元黄焖鸡米饭的彩色宣传单。

宣传单上清楚地印着店里的菜谱,有招牌黄焖鸡米饭、招牌排骨鸡米饭,还有招牌素菜饭。

每种饭都是套餐,有一份菜、一份主食、一份例汤,而素菜饭的价格跟在食堂吃一顿的价钱是差不多的。

但如果仅仅是这样,肯定是没什么竞争力的。

可这家店跟其他店不一样,宣传单上清清楚楚写着:寒冷冬季,不想出门吃饭怎么办?状元黄焖鸡米饭为您解决吃饭难题。一份起订,预付一半饭钱,我们就会按照您预定的用餐时间跟地点,将热腾腾的饭菜准时送到您的手上。不管您是在宿舍、图书馆、教室还是办公室,只要是在华大校园范围内,只要您提前一天订餐,就可以足不出户吃到热乎乎的美食。欢迎广大师生订餐,订餐地点:男生宿舍二号楼108,女生宿舍一号楼106。

不光华大的师生收到了宣传单,后街不远处另外一所大学里的师生也全都收到了宣传单,除了订餐地点不同之外,其他全都一模一样。

这种前所未有的订餐外卖方式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虽然尚未有人尝试订餐,但在状元黄焖鸡米饭开业的第一天,店铺几乎被人挤爆了。

里面的店员忙到团团转,预先准备的几百份套餐几乎一抢而光,早早就结束了营业。

店里面积小,堂食的地方只能容纳几个人,所以所有的食客都是打包带回去吃的。

这一吃,大家发现味道居然非常好,连素菜饭都香的让人直流口水,便有胆子大的学生去了订餐的宿舍,率先尝试了一下。

第二天中午,第一批订饭的人果然在不同的时间跟地点收到了热气腾腾的套餐。

登时,状元黄焖鸡米饭的名声传遍了两个校园,当天,订餐宿舍就被人挤爆了,连不少老师都跑去订了饭,也想尝试一下新鲜东西。

经过最初半个月的火爆后,店里的外卖订单逐渐稳定在每天两千多份,同时,店里堂食跟自己打包带走的客人也有不少。

毕竟,这些套餐的味道实在是太好了,虽然看上去简简单单的,但只要吃过一次,就会忘不了。

说白了,餐饮这种行业,就算外卖再方便,如果不好吃,也会迟早消亡的。

“这个黄焖鸡米饭真的太好吃了,而且实在是太方便了,咱们宿舍离食堂太远,一去一来要花好多时间。现在只要订好餐,到时间就有人送到宿舍里,我十几分钟吃完就可以继续学习了,真的太方便了。”周五的中午,于锦把吃完的饭盒收拾好,然后一脸感叹地说道。

最早想到外卖上门,就是考虑到华大学生爱学习的特殊性。

外卖上门,能够节约他们的时间,只要把饭菜的价格压下去,这些学霸们是肯定愿意经常吃外卖的。

而另外那所大学,学生们则主要是想偷懒,特别是冬天到了,京市天寒地冻,谁都不想出门打饭。

就是靠着这样的心理,凌初夏才能把这个小生意做到这么大。

别看店面不到十平米,但销售额可是很多大店完全赶不上的。

而且虽然饭菜的价格便宜,但因为量大,所以一样很赚钱。

更何况,在开店之前,凌初夏就想好了饭菜里面肉跟蔬菜的配比问题。

在这个年代,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顿顿吃肉的,所以虽然有荤菜套餐,但鸡肉跟排骨的比例并不多,但师生们都并不介意,因为只要沾着肉味儿,菜汤泡饭都是香的。

丁小菊吃完自己的那份外卖,也说:“是啊,而且价钱也便宜,跟去食堂吃一顿差不多。我下个月不打算买那么多饭票了,想多吃几次那个排骨饭。太香了,总是想吃。”

“你们发现没?这个套饭里面,每天烧的素菜都是不一样的。昨天是土豆、茄子跟青椒,今天是莲藕、白菜杆跟平菇,还有之前,我还吃到过莲藕、木耳、山药什么的。”徐梦说:“而且啊,这家店的味道很神奇,我这个南方人都吃得惯呢。”

“对,不管用的什么配菜,做出来的都那么好吃。这家店的厨子真的太厉害了,下回有空,我也去店里吃一次,看看厨子到底长什么样。”李倩倩笑着说。

丁小菊说:“我去过一次,店里是两个年轻人跟几个婶子,不知道哪个是厨子,因为饭菜都是提前准备好,放在大锅里面的,没见有人在做菜。”

见凌初夏一直低着头看书没说话,徐梦就故意说:“凌初夏,你不是在状元店里打零工吗?到底哪个才是厨师啊?总不可能你们这些打工的也不知道厨子是谁吧?”

有一次,凌初夏在店里帮忙的时候,被徐梦跟其他几个女生碰见了。

徐梦问她在这里做什么,凌初夏说:“我在这里工作。”

徐梦就认为她在店里打零工,回来以后还在班里好好嘲笑了她一顿,说她穷人还穿好衣服装阔气什么的。

但没人把她的话当回事,毕竟凌初夏的男朋友江沅经常开着车接送她进进出出,所以大家都默认凌初夏是为了体验生活。

状元店在两所大学里面都找了不少学生打零工,有负责订餐的,负责送外卖的,只要你愿意干活,工钱肯定是给得足足的,保证不会亏待人。

听徐梦这么说话,宿舍里的本地学生陈安妮就说:“徐梦,打工怎么了?靠劳动赚钱不丢人,你说话的时候语气放尊重一点吧。”

徐梦便跟陈安妮吵了起来:“我怎么不尊重了?我说的不是实话吗?她本来就在店里干活!她能干活,我还不能说了?”

陈安妮嗤笑了一声,道:“我跟你没什么好说的,我去图书馆了。反正,你迟早会认识到自己的可笑之处的。”

“你才可笑!你最可笑!成天抱着书在看,有什么用啊?你还指望读研啊?我告诉你,读研也轮不到咱们!”徐梦追到走廊上,冲着那头骂了一通才回来。

丁小菊叹口气,小声说:“明天要交的英文作业,凌初夏你写完了吗?”

“我写完了。”凌初夏说:“怎么了?你哪里不会吗?”

“对,你能帮我看一下吗?”

开学后,大家都知道凌初夏英语极好,因此丁小菊她们也经常跟她请教英文方面的问题。

徐梦骂骂咧咧地走回来,见凌初夏在给丁小菊讲英文作业,她立刻转了转眼珠子,也抱着自己的本子凑了过去:“也带我一个啊,我也不太会呢。”

另一个京市本地学生陶慧说:“你也真是好意思。”

徐梦翻了她一个白眼,却没有开骂,而是继续听凌初夏讲解。

讲完题目,宿舍就该午休了,凌初夏去了一趟卫生间,回来睡了半个多小时就醒了。

她看了看时间,离下午的课还早,她便轻轻下了床,穿好衣服骑着自行车去了店里。

中午的营业时间已经过去了,小吃店闭店休息,里面的员工正在吃工作餐。

工作餐是他们自己做,食材随便选,人选两块钱一顿,想吃什么都行。

“凌姐来了。”一看到凌初夏,宋平安就立刻站了起来,然后迅速跑去倒了一杯热水,“天冷,姐你喝水。”

宋来福也赶紧说:“凌姐,我们中午做了焖面,你要不要来一点?”

“不用了,你们吃你们的,我就是过来看看。”说完,凌初夏就捧着那杯水坐下了。

宋平安跟宋来福这才继续吃饭,一边吃,宋平安一边说:“凌姐,我们已经把你说的那块大牌子放出去了,不过今天没有人来问。”

“我看见了,做的不错。”凌初夏看了一眼店门外放着的新的大招牌,露出一个满意的笑容。

小吃店窗明几净,到处干干净净的,宋平安跟宋来福两兄弟功不可没。

在凌初夏来京市之前,她就已经跟宋家两兄弟说过了,等她在京市开起店,就让他们俩来这里帮忙看店。

为此,宋来福还在圆山饭店干了一段时间的服务员,充分学习了什么叫做服务行业。

等店铺装修好,宋来福就带着弟弟来了京市,住在了凌初夏给他们准备的员工宿舍里。

员工宿舍就在这条街上,凌初夏在这后头租了一套小房子,刚好可以住下他们兄弟俩。

这兄弟俩是凌初夏给的新生,因此来了之后,就全心全意想着好好干活,每天都把店里的一切盯得紧紧的,特别是账目问题,开店以来,还没出现过任何纰漏。

别看兄弟俩学历不高,但宋平安的算术却很不错,算账算得特别好。

凌初夏已经想过了,等之后可以让宋平安去学个出纳或者会计,至于宋来福,则是店长的好料子。

正说着话,店外忽然想起一阵叫骂声:“我叫你偷东西!我打死你!”

“小偷啊?”宋平安一边说,一边好奇地朝外看了一眼。

凌初夏走到外头,是不远处一家包子铺发现了小偷,有一个人拿了好几个包子没给钱,扭头就跑,但是包子铺的老板腿脚快,因此把人拉住了。

凌初夏见老板一拳一拳砸在那人的头上,眼看那个人都快没有意识了,便走过去说:“老板,包子钱我来给,别打了,再打要出事的。”

包子铺老板哼了一声,说:“不打他不知道厉害!回头还来偷东西!”

“给你五块钱,够了吗?”凌初夏递过去五块钱。

几个包子自然是不需要这么多钱的,但老板一看五块钱,就立刻松了手,拿了钱就回去了。

那个被打趴在地上的人虽然被打成那样了,但还是混着满嘴的鲜血拼命地嚼着包子。

有个路人看着不忍心,便说:“都什么年代了,怎么会饿成这样?”

其他几个路人一起帮忙把那个小偷从地上扶起来,他看了一眼凌初夏,混着血水把包子一咽,认认真真冲她鞠了一躬。

看他眼神清明,倒不像是个傻子,这么看来,应该是饿极了才会去偷包子吃。

凌初夏摆摆手说:“不用客气了,你要是遇到什么难处,可以去找警察,我记得有那种救济站可以帮助你们这样的流浪人群。”

那人摇摇头说:“我没什么困难,谢谢你了。”

说话也很清晰,要不是他身上的衣服太过破旧,又一脸伤痕,看着也应该是体面人。

凌初夏便从口袋里拿出十块钱递过去:“买点药擦擦吧,靠偷东西吃是活不了几天的,你应该去救助站看看。说不定,他们还能帮你找个工作。”

那人愣了一下,看着凌初夏手里的十块钱,没接。

凌初夏直接把钱塞到那人的手里,然后转过身走了。

回到店里,宋平安小声说:“我昨天就看见那个人了,他腿脚不好,走路一瘸一拐的。早知道他肚子饿,我就把员工餐分他一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