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球迷们就不同了。他们始终只是一个看客,眼睛的运动强度,也不足以让他们的交感神经强烈运动,所以,他们反而始终处于高度的紧张当中。
他们的情绪会随着场上的每一次攻防转换而变化。
当自己支持的球队开始进攻的时候,他们会情不自禁的手舞足蹈,指指点点,嘴里还念念有词,比如说“传这里”、“分边呀”、“赶快转移呀,这儿有一个空档”等等,恨不得自己能跑到场上成为场上的一员。
当自己支持的球队处于防守状态的时候,他们的情绪往往更加紧张。嘴里念叨的大致还是那几句“注意呀,左边空了”、“盯着对方的8号”、“顶一个呀,后腰不能再退了”等等。
只是,音量会随着情绪的紧张程度而变的更大,肢体语言也会更加激烈一些。
倒是那些敲锣打鼓的极端球迷,他们的运动量比普通球迷不知道要高了多少,反而让他们用体力运动抵消了很多紧张情绪,不至于那么紧张了。
这些人当中有一部分是格外忙碌的。
他们整场比赛其实都不怎么看着球场,而是把所有时间都用在了和球迷们互动,调动球迷们的情绪上。
他们往往站在看台的第一排,背对球场,面向身后的球迷,不停的喊着口号,挥舞着手中的各种纪念品,或者干脆就赤膊上阵,挥舞着手臂调动球迷的情绪。
这些球迷是真正的铁杆儿球迷,一场比赛下来,他们的运动量基本不亚于场上的球员,嗓子的沙哑程度,比场边的主教练还严重。
但是,这些球迷领袖在球迷当中的地位比俱乐部还要大,很多时候,他们就是俱乐部和球迷当中不可或缺的沟通桥梁。
在欧洲和南美洲,足球是很多人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茶余饭后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话题。
在这里,球迷们不仅把相当一部分的收入投入到这里,还会因为足球而左右很多的情绪变化。
这部分群体数量庞大,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和他们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可能给整座城市带来混乱,甚至还会带来不小的政治影响。
毕竟,绝大多数的球迷都是成年人,他们的手中可是有选票的。
就以今天的参赛球队ac米兰为例。
在贝卢斯科尼时代,人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规律,那就是ac米兰的成绩,是和贝卢斯科尼在政坛的发展呈现高度的正相关的。
当贝卢斯科尼在政坛顺风顺水时,他对球队的投入就会非常大方,内斯塔和因扎吉就是他第一次当选意大利总理时出手抢来的。
而当他在政坛处于不利地位的时候,他对ac米兰的投入和经营就会显得漫不经心,包括他最后把俱乐部专卖,也都是在他被赶下总理宝座的时候发生的。
此外,不论是那支球队,当球队的成绩出现明显下滑,无法满足球迷心里预期的时候,很多球队的球迷都会出现围堵俱乐部的行为。
碰到这样的场面,俱乐部的高层就不得不和球迷们进行对话,这个时候,通常都是这些球迷领袖代表球迷进行谈判和对话的。
马尔蒂尼、托蒂、萨内蒂等大佬级人物,都曾经参与过这样的对话。
而德甲巨人拜仁慕尼黑,也不止一次的在自己的主场和自家球迷展开过这样的对话。
而一旦这样的冲突升级,就必须由警察介入了。
所以,但凡是同城德比这样的焦点大战,当地警方就会严阵以待,如临大敌。
小心无大错嘛。
现在,双方的球迷都已经像是快要烧干的蜡烛,各自都已经剩下不多的能量了。
只是他们清楚,现在也是自己的球队最需要支持的时候,双方在场上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较量,熬心费力,已经快到达了体能极限。
这个时候,球员们会觉得最疲劳,而疲劳会带来大脑运转速度下降、反应迟钝、判断不准确、失误增多等等问题。
如果能坚持过这段时间,情况就会变得好一点,只是,这段时间实在很难熬,所以,这也是进球会密集出现的一段时间。
而这个时间段,也正是他们最需要球迷支持的时候。
所以,双方的球迷这个时候都不约而同的调动起所有的能量,爆发出分贝最高的呼喊声,锣鼓声,热烈的气氛恨不得把整个圣西罗球场给点燃。
而两边的队员们显然也受到了这种热情的激励,他们咬紧牙关,为最后时刻的冲刺做着准备。
他们都是身经百战的球员,当然知道这段时间是进球高峰期,是绝对不能有丝毫懈怠的。
身体的疲劳会让球员们的大脑出现缺氧情况,这会降低他们的兴奋度,以及对球路和场上形势的判断准确性,而这些问题的最终结果,就是丢球。
现在国际米兰是丢不起球的。
孔蒂看了看手表,距离全场比赛结束还有二十分钟。
他知道,一旦比赛还剩15分钟的时候,如果比分还是现在的情况,他就只能通过换人来传达指令:球队将进行最后的总攻。
到了那个时候,他会要求球队加快进攻的节奏,整体阵型全部压上,三中位要更多的依靠造越位战术。
如果还不能带来进球,他到最后甚至会把德费莱这个高点派到前场去充当高中锋,把阿什拉夫这匹快马拉回后场保护,采取长传冲吊的简单打法来博一个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