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样的人,李景妍也没有办法对付他们,陈松也不知道怎么说。
反正不管怎么做,在这种人眼里,都是错的、不完美的。他们自己什么样无所谓,反正别人不完美,他们就要说。
之前的李景妍还觉得他们说的挺有道理,女儿这个性格,将来走向社会就要吃亏,就会被孤立、欺负。
所以她逼着女儿说话,就是为了她将来能不成为群体中的小透明,能不被人遗忘,不被社会淘汰。因为这个社会太现实,发展的太快,一步走错就会满盘皆输。
随着女儿慢慢长大,她明白了,越怕失去反而越容易失去。
太在意别人的看法最终苦的还是自己。如果能让她再选一次,她一定要选择做自己。
当初如果自己坚定一点,不管别人怎么说,她都选择宁缺毋滥,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一个人挣钱养活整个家,也不会被丈夫还有他家的亲戚瞧不起。
如果她没有听从那些人看似为她、为女儿着想的建议,选择跟陈海波离婚,日子没准更逍遥自在。因为,她少操了一个人的心。
反正这个家几乎是她一个人转,陈海波不过是户口本上的一个人名而已,多他一个占地方,少他一个更舒坦。如果陈海波赶她们娘俩走,天下这么大,总有她们的容身之所。
先前考虑到女儿还小,如果她离婚,女儿就是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会被同学们瞧不起。
可现在想想,陈海波拿这个家只当个睡觉的旅馆,他这个父亲,好像除了称谓之外,没起什么作用。
如果担心单亲家庭对女儿身心成长不利,那陈海波对待家庭、对待她们娘俩是这个态度,对女儿的成长又有什么好处呢?现在这个状态,跟离婚了也没什么区别。
离婚的家庭的父亲,有责任心的还知道不让自己的孩子缺少爱。
可陈海波,现在还没跟她离婚,对于这个女儿,他都没怎么管过,就知道餐桌上有饭菜,喊一句「吃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