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入翰林院(2 / 2)

“藏有前朝实录的部分副本,以及自洪武年以来,各地呈送的一些地方志、杂记、野史。

哦,还有一些当年三宝太监下西洋时带回来的番邦图册杂录。

多年来无人整理,卷帙浩繁,编次混乱,甚至多有虫蛀损毁。”

他侧身,看着张时安,嘴角勾起一抹浅弧,“就劳烦张修撰,先将此处整理清楚,分门别类,编订详细目录,以便日后院中同僚查阅。

这可是个细致活儿,最能锻炼人的耐心与恒心,于张修撰日后前程,大有裨益。”

库房内光线昏暗,只有高窗透入几缕微光,照亮了空气中飞舞的尘糜。

目光所及,是堆积如山的书卷、册页,许多已经纸页泛黄、脆化,甚至被蠹虫蛀蚀得千疮百孔,凌乱地堆放在落满灰尘的书架和地面上。

这分明是一项极其枯燥、耗时费力且不易出成绩的苦差、脏差、累差!

守旧派意图明确,就是要给这位风头正劲、主张“离经叛道”的新科状元一个结结实实的下马威。

将他晾在这“冷板凳”上,磨掉他的锐气,让他远离权力核心与实务,最好能就此沉沦,默默无闻。

张时安静静地听着,面色平静无波,目光扫过这如同废墟般的库房,心中已然明了。

他并未显露半分愠色或不满,只微微拱手,语气平和:“谨遵钱大人安排。整理典籍,亦是修撰分内之事,时安定当尽力而为。”

钱谦益看着他如此沉得住气,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又被冷笑取代。

他料定张时安只是强作镇定,在这故纸堆里待上几个月,任你是什么文曲星,也得沾上一身迂腐霉气。

“那便有劳张修撰了。”他敷衍一句,便转身离去,脚步声在空旷的回廊里渐行渐远。

张时安独自站在库房门口,深深吸了一口那带着历史尘埃的空气。

他并非没有应对之策,但首先,他需要了解这里的“宝藏”究竟有多少。

他挽起袖口,不顾官袍是否会弄脏,开始动手清理。

他深知,在这些被视为“无用”的前朝实录和地方志杂记中,往往隐藏着了解历史真相、地方民情、经济脉络乃至军事地理的关键线索。危机,有时亦是转机。

当然,他也不会坐以待毙。

当日下午,他便通过正式渠道,向内廷递了牌子,以“整理前朝实录,需核对内档房相关存档,以防讹误”为由,请求调阅部分相关档案。

此举合情合理,完全符合翰林院修撰的职责范围,却巧妙地绕过了直接上司钱谦益,直接连通了司礼监和内廷。

这看似简单的一步,既展示了他恪尽职守的态度,也无声地彰显了他能“上达天听”的特殊地位。

消息很快传回翰林院,钱谦益等人得知后,脸色顿时阴沉了几分。

心知这少年状元并非只会读书的愣头青,其心机与圣眷,比他们预想的还要难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