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娘抹着眼泪:\"可那是祖上留下的风水宝地,动了要遭报应的...\"。
李达康沉思片刻,突然问道:\"大娘,您家祖上是做什么的?\"。
\"世代都是茶农。\"
老人回答。
\"那您祖上要是知道,这块地能让关安的茶叶走向全国,一定会高兴的。\"
李达康语气诚恳:\"这样,我亲自为您家选一块风水更好的地,请县里最好的工匠重修墓地,您看行吗?\"。
在众人的劝说下,王大娘终于松口:\"那...那县长您可得说话算话。\"
这一幕被完整拍摄下来。
当晚审素材时,王导兴奋地说:\"这段太真实了!”。
“李县长处理问题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正是我们需要的鲜活素材。\"
三天拍摄结束后,赵副部长私下对李达康说:\"李县长,王导说这部纪录片可能很快就会播出,你要做好心理准备啊。\"
李达康淡然一笑:\"我们只是做了分内之事。”
“关安县的发展,离不开省市领导的关心支持。\"
李达康对央视的关注并不感到意外,因为这一切都在他的精心安排之中。
关安县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之所以能引起央视的重视,并专门派出摄制组前来拍摄纪录片,完全得益于李达康的运筹帷幄。
这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在于李达康与死党之一钱博文的深厚交情。
钱博文的父亲现任华国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手握重要宣传资源。
李达康正是巧妙地动用了这层关系,通过钱家这条重要人脉,成功促成了央视的这次采访任务。
在宣传部二把手的亲自过问下,央视自然高度重视,立即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专业团队赶赴关安县。
这种特殊关照,无疑为关安县的宣传工作打开了新局面。
送走央视团队后,李达康立即召开会议:\"央视报道是好事,但我们要保持清醒。”
“现在当务之急是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扩大产能,二是提升品质。\"
他转向农业局长:\"立即组织专家对全县茶园进行普查,制定科学的种植规划。\"
又对工商局长说:\"抓紧注册地理标志商标,保护好'关安云雾茶'这个品牌。\"
央视的动作快得惊人。
就在摄制组离开关安县的第三天晚上,黄金时段的《农业天地》栏目播出了题为《一片茶叶的脱贫致富之路》的专题纪录片。
纪录片开篇就是关安茶山美景:晨雾中,层层叠叠的茶树如绿色波浪般起伏。
浑厚的男中音解说响起:\"在江省关安县,一片小小的茶叶,正在书写脱贫致富的新篇章...\"。
镜头切换到李达康在茶园调研的画面。
他蹲在地里,手捧泥土向茶农讲解种植要领的特写格外醒目。
解说词适时插入:\"在关安县县长李达康的带领下,这个贫困县通过发展茶产业,走出了一条特色致富路。\"
最打动人心的是老张一家的故事。
摄像机真实记录了这户普通茶农的生活变迁:从漏雨的土坯房到翻新的砖瓦房,从愁眉不展到喜笑颜开。
老张妻子那句朴实的\"现在能吃饱饭了\",让无数观众为之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