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两年后,新加坡之王(1 / 2)

2012年11月,新加坡滨海湾金融区。

六十八层的莱佛士金融大厦顶层,\"东方投资集团\"亚太总部的董事长办公室里,我站在落地窗前,看着楼下新加坡的万家灯火。

远处的金沙酒店像一艘巨大的船,亮堂堂的灯光倒映在海湾里;

新加坡河弯弯曲曲,把整个商务区分成一块块发光的积木。

两年了。

从金三角到新加坡,从8亿美金到12亿美金,从区域玩家到亚洲知名的金融公司。

这两年的变化,有时候连我自己都觉得不真实。

办公桌上的内线电话响了,秘书的声音传来:\"林先生,王总和刘总到了。\"

\"让他们进来。\"我整理了一下意大利定制的西装领带。

推门而入的两个人,让我愣了一下。

如果不是那熟悉的身形,我差点认不出这就是当年金三角的王胖子和刘瘦子。

王胖子瘦了至少三十斤,以前的啤酒肚没了,穿着合身的深蓝色西装,头发用发胶梳得一丝不苟,皮鞋擦得锃亮。

走路还是那样外八字,但步伐明显刻意放慢了,看起来稳重了不少。

刘瘦子的变化更大。

厚厚的黑框眼镜换成了轻薄的钛合金款式,西装剪裁得体,手里拿着一个黑色的公文包。

说话前习惯性地推眼镜的动作还在,但整个人散发着职业经理人的气质。

\"林先生,下午好。\"王胖子...不,现在应该叫王总了,礼貌地点头致意。

声音比以前低了些,没有了那种大大咧咧的感觉。

\"刘总也辛苦了。\"我客气地回应。

我们三个人坐在真皮沙发上,中间隔着一张玻璃茶几。

秘书用功夫茶具给我们泡了壶铁观音,倒好茶后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

\"今天的董事会准备得怎么样?\"我端起茶杯,开门见山地问。

\"都准备好了。\"刘总推了推眼镜,声音比以前更加沉稳,\"德意志银行想跟我们合作搞东南亚的基建项目,初步谈的是6亿美金的合作规模。\"

\"花旗那边呢?\"

\"也在接触。\"王总接话,措辞很谨慎,\"不过他们更看重我们在能源领域的关系。''

''上个月我们入股的那家印尼煤炭公司,让他们很眼红。\"

我点点头,拿起桌上的文件夹翻看。

这是晚上要在香格里拉酒店举办的商务晚宴的客人名单,都是新加坡金融圈的头面人物。

\"今晚的晚宴,重点是瑞银和摩根士丹利。\"我说,\"他们手里有几个项目,如果能拿下来,明年的业绩会很漂亮。\"

\"明白。\"两人同时点头,表情都很专业。

我们继续讨论着各种细节:马来西亚的基建项目预期收益率是多少,印尼那边的政府关系怎么维护,新加坡金管局最近的政策变化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语调都很平和,用词都很专业,就像任何一场正常的商务会议。

但我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以前在金三角的时候,我们四个人挤在破房子里商量事情。

王胖子会拍桌子说\"妈的,干他娘的\",刘瘦子会推眼镜说\"这事有点悬\",我们会为了一个想法争得面红耳赤,会为了一次成功击掌庆祝。

现在呢?王总会说\"这个项目风险可控\",刘总会说\"从数据分析来看比较可行\"。

我们彼此客气,措辞谨慎,就像三个刚认识的商业伙伴。

下午五点,会议结束。

王总和刘总起身告辞,准备回去为晚上的晚宴做准备。

\"那我们晚上见。\"我站起来送他们到门口。

\"好的,林先生。\"王总礼貌地点头。

\"再见,林先生。\"刘总也客气地说道。

看着他们离开的背影,我心里有点别扭。

王总走到门口时习惯性地想回头说点什么,但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规规矩矩地走了。

以前的王胖子绝对会回头嚷嚷一句\"老大,晚上见\"。

我回到办公桌前,拉开抽屉,里面放着那张老照片。

照片上的四个人穿着破旧的衣服,但笑得那么开心,那么真实。

现在,默哥不在了,而我们三个,也变成了另外的样子。

......

晚上七点,香格里拉酒店顶层的宴会厅里灯火通明。

我换上了一套纯黑色的晚礼服,胸前别着白金袖扣,手腕上戴着一块价值二十万新币的江诗丹顿。

整个人看起来成功而威严,完全符合\"林先生\"这个在新加坡金融圈响当当的名号。

\"林先生,久仰大名!\"新加坡金管局的一位副局长主动走过来握手。

\"您的东方投资集团这两年发展得真快,我们都很关注。\"

\"谢谢,新加坡给了我们很好的平台。\"我微笑回应,\"我们也希望能为这里的金融发展做点贡献。\"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我在各种政商名流之间游走。

德意志银行的亚太区总裁、花旗集团的副总、淡马锡控股的投资经理,这些以前高不可攀的人物,现在都主动和我交流,探讨合作的可能性。

\"林先生的投资眼光确实独到。\"一位香港来的基金经理举着红酒说。

\"您去年在越南的那笔投资,收益率达到了80%,我们都很佩服。\"

\"运气好而已。\"我谦虚地回应,心里却在想:如果默哥在,他肯定会说\"什么运气,那是我们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