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法则生态·巡天之眼(1 / 2)

真言纪元的曙光温暖而充满希望。星语网络在调和之核的维系下,日益成为一个紧密协作的文明共生体。战争创伤迅速平复,取而代之的是技术的飞跃、文化的交融以及对新宇宙法则的深入探索。然而,平衡的守护者从未松懈,调和之核清晰地感知到,新生的宇宙中,新的现象与挑战正在悄然孕育。

那些由悖论触须湮灭后形成的法则沉淀物,在调和波动的长期滋养下,并未沉寂消亡,反而开始展现出惊人的活性。它们不再是散落的、无意识的碎屑,而是逐渐汇聚、演化,形成了一片片独特的“法则生态圈”。

在这些生态圈中,沉淀物相互组合,衍生出各种光怪陆离、基于特定法则片段存在的法则生命雏形。它们形态各异:有的如同流淌的色彩,能随意改变周围的光线属性;有的如同跃动的音符,所过之处会留下短暂的能量谐波;有的则像是固化的概念,呈现出简单的几何形态,却蕴含着微弱却纯粹的法则力量。

它们没有智慧,行为模式更接近于宇宙尺度的浮游生物或菌群,依循着本能的法则吸引力而聚散离合。但它们的存在本身,就在微妙地影响着局部区域的法则环境。一片由“色彩流”聚集的区域,可能变得极其适宜某些光合作植物种生长;而一片“几何概念”沉淀区,则可能让范围内的物质结构变得异常稳定或脆弱。

这些法则生态圈,既是新宇宙多样性的一部分,也潜藏着未知的风险。它们若过度增殖或发生不可预料的变异,可能对周边星域的稳定构成影响。

调和之核并未试图清除或严格控制这些生态圈。它视其为宇宙自然演化出的新生态层,需要的是观察、理解和引导,而非简单的管理。它将这一发现共享至星语会议。

“它们像是宇宙的……新器官?或者说新的生态位面?”瑞林的代表,一位资深的真言编织大师,提出了他的看法。瑞林文明对信息与结构的敏感,使他们对此极为关注。

“我们需要了解它们,记录它们,或许未来还能与它们共荣。”齐拉的代表表达了歌者文明一贯的包容。

“但它们的不确定性需要监控。建议建立观测网络。”克桑的代表则更务实。

微光遗民也表达了类似观点,并主动请缨。

于是,在调和之核的推动下,一项名为“巡天计划”的长期项目启动了。该计划旨在对已知的法则生态圈进行系统性观测、记录与研究,并逐步建立预警机制。

星语网络的力量再次被调动,但这次并非为了战争,而是为了探索与理解。

瑞林文明承担了核心的观测任务。他们改造了部分真言织塔,将其转变为巨大的“法则之眼”观测站。这些观测站能捕捉并解析法则生态圈散发出的微弱波动,将其转化为可供理解的数据和图像,甚至尝试用极其温和的真言叙事与生态圈进行最初级的、无意识的“互动”,观察其反应。

克桑族则负责打造坚固的无人探测器和边界标记信标。这些设备使用特制的稳定晶体材料,能够抵抗法则生态圈内常见的能量扰动,长期执行监测任务,并标示出生态圈的边界,警示往来飞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