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平叛(2 / 2)

宇文成都勒马从树林中冲出,身披银甲,手持凤翅镏金镋,脸色铁青。他本想等李元霸杀了杨烨,再以“太子遇刺”为由,将罪名推到流民身上,却没想到杨烨不仅识破了计划,还当众喊出了他的名字。

“陛下明察!太子殿下血口喷人!”宇文成都翻身跪地,声音带着刻意的慌乱,“臣只是听闻围场有刺客,特意赶来护驾!”

“护驾?”杨烨翻身下马,走到钉着箭簇的树干前,拔出箭来高举过头顶,“这玄铁箭头,是宇文家禁军独有的制式,陛下可派人去查!还有,昨日臣在东宫发现了这封密信,上面有崔氏的朱印,写着‘围猎之日,元霸截杀,成都接应’,陛下请看!”

他将密信掷在地上,内侍慌忙捡起呈给杨坚。杨坚展开密信,越看脸色越沉,最后猛地将密信摔在宇文述面前:“宇文述!你好大的胆子!竟敢纵容儿子勾结世家,刺杀太子!”

宇文述脸色惨白,连连磕头:“陛下饶命!臣不知此事!都是犬子糊涂!”宇文成都见父亲认罪,知道大势已去,猛地起身,凤翅镏金镋直指杨烨:“既然事已败露,今日便让你这黄口小儿陪葬!”

杨烨早有防备,之前联络的羽林卫校尉立刻率人围了上来,长枪将宇文成都团团围住。宇文成都虽勇猛,却架不住人多,几个回合后,便被长枪挑落兵器,按在地上动弹不得。

“陛下,宇文成都刺杀太子,按律当诛九族!”杨烨跪在杨坚面前,语气坚定却不偏激,“但念及宇文述曾随陛下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臣恳请陛下饶宇文家妇孺一命,只斩宇文成都一人,以儆效尤!”

杨坚看着杨烨,眼中闪过几分赞许。他本以为这个太子软弱无能,却没想到关键时刻如此有主见,既维护了皇权,又给了宇文述台阶下,不至于让军中人心动荡。他沉吟片刻,点头道:“准奏!将宇文成都打入天牢,三日后问斩!宇文述削去官职,闭门思过!”

另一边,李元霸见宇文成都被擒,知道自己再待下去必遭清算,突然举起金锤砸向身边的羽林卫,趁乱翻身上马,朝着陇西的方向狂奔。他一边跑一边回头喊:“杨烨!你等着!我这就去找师傅紫阳真人!等我学会了绝世武功,定要取你狗命!”

杨烨看着他的背影,没有下令追赶。他知道,紫阳真人是道家高人,据说修为深厚,李元霸去找他,短时间内不会再来找麻烦。眼下最要紧的,是彻底铲除崔氏家族,震慑五姓七望。

当日傍晚,大兴城崔府外,禁军围得水泄不通。杨烨身披铠甲,手持尚方宝剑,站在府门前,看着那朱红大门上的“崔府”二字,眼中满是冷意。原主的记忆里,崔氏族长崔弘当年诬陷母妃通敌,导致母妃被打入冷宫,郁郁而终,这笔账,今日该清算了。

“太子殿下,我崔氏世代忠良,绝无勾结宇文家刺杀殿下之事,定是有人栽赃陷害!”崔弘穿着朝服,带着族人跪在府门前,声泪俱下。杨烨冷笑一声,将密信扔在他面前:“栽赃陷害?这密信上的朱印,是你崔氏的族印,上面的字迹,是你长子崔明的手笔,你还想狡辩?”

崔弘脸色骤变,他没想到杨烨竟连笔迹都核对过,一时语塞。杨烨不再跟他废话,举起尚方宝剑:“奉陛下旨意,崔氏一族勾结逆党,意图刺杀太子,罪大恶极!崔弘及其长子崔明,斩立决!崔氏成年男丁,全部押入天牢,秋后问斩!女眷贬为奴籍,流放岭南!”

话音落下,禁军冲入崔府,府内顿时传来哭喊求饶声。杨烨站在府门前,听着那些声音,心中没有丝毫怜悯。他知道,对这些视人命如草芥的世家大族,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若今日不斩草除根,日后他们定会卷土重来,再给自己致命一击。

三日后,宇文成都被斩于闹市。刑场上,杨烨站在高台上,看着宇文成都人头落地,心中没有快意,只有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他转头看向远处的皇宫,知道杨坚年事已高,朝堂暗流涌动,五姓七望虽经此打击,但根基未损,陇西李氏更是毫发未伤,他这个太子,要走的路还很长。

“殿下,陇西传来消息,李元霸已抵达紫阳观,紫阳真人说他心性顽劣,要闭关三年,教导他修身养性,不许他下山。”内侍低声禀报。杨烨点点头,三年时间,足够他巩固势力,培养自己的亲信,也足够他改变隋朝的命运。

夕阳西下,刑场的血迹渐渐被大雪覆盖。杨烨转身离去,脚步坚定。他想起现代的历史课本,隋朝二世而亡,天下大乱,百姓流离失所。而现在,他成了大隋的太子,有机会改写这段历史。他握紧手中的尚方宝剑,心中暗暗发誓:定要让大隋长治久安,让那些想颠覆皇权、鱼肉百姓的人,都付出血的代价。

回到东宫时,雪下得更大了。杨烨站在窗前,看着庭院里的红梅在雪中绽放,眼中闪过一丝暖意。他知道,未来的路注定充满荆棘,但只要他步步为营,就一定能守住这大隋江山,也守住自己的性命。毕竟,他不再是那个只能在博物馆里看着历史叹息的林烨,而是大隋太子杨烨,一个要亲手改写历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