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征讨辽东(2 / 2)

沮授急切进言:“若无人头税与赋税,四十万大军如何供养?”

他虽心系百姓,却也需统筹全局。

纵然大王仁义,无赋税仍难维持军费。

无军则幽、并、冀三州难保,若失守,百姓终将重陷困局。

“汝勿忧,孤正欲宣布,此后军饷皆由少府供给。”

汉时少府制甚佳,宫中与国库分离,使君主有财源,能防诸多隐患。

比如明末若君主有私库,岂会让外敌侵吞江山。

且知粮饷出自皇帝而非朝廷,亦利于增强军心向皇室。

“敢问大王,少府资财几何?”

沮授迟疑发问。

“此事本不应多问,然朝中财政窘迫……”

沮授亦觉尴尬。

大汉自有一套体制,燕国也有其的小朝廷,沮授如此说并无不妥。

众人听闻沮授发问,无不凝神倾听。

主公虽被公认富甲一方,但具体有多少财富,却无人知晓。

甚至有人不清楚主公的财源究竟来自何处。

不少人猜测,或许周仓擅长经商,为主公积累了巨额财富。

然而,这不过是种误解。

周仓并不精通经商,他的长处仅在于对主公的绝对忠诚。

无论刘煜交代何事,周仓从不多问或赘述。

“元福,待会回府后,从少府拨出一万金交付沮侍郎。”

刘煜并未直接回应沮授,而是转向周仓下达指令。

如今境内已全面推行新货币体系,以金币、银币、铜币为单位流通。

千枚铜币等同一枚银币,百枚银币等同一枚金币。

单枚铜币价值一钱,而一金币则代表十万钱。

一万金币即十亿钱,大致相当于东汉年间一年的赋税总额,约为七百亿至八十亿钱。

不过,这基于和平年代的数据,当前所能征收的税款,主要局限于关中及西凉一带。

“诺。”

周仓恭敬领命。

“多谢陛下。”

沮授连忙答谢。

“少府每年上缴朝廷一万金,你觉得如何?”

刘煜注视着沮授,淡然问道。

“陛下此言当真?”

沮授闻言,惊喜交加。

“自然。”

刘煜肯定答复后补充道:“不过,我亦有所要求。”

“陛下,请明示。”

沮授带着几分疑惑,看向刘煜。

“我要恢复武帝时期的商税政策。”

刘煜目光扫过沮授与众将,“不仅如此,今后商税将归少府专管。”

提及商税,在汉武帝时期曾实行过五税一的税率,后续有所调整并增设新项目。

然而,这项商税仅维持了十年,十年后汉武帝推行盐铁官营等政策,便将其废止。

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即位,更是一举免除了商税。

从此,商税在东汉时期彻底销声匿迹。

“大王,若重新征收商税,恐将阻碍商贾往来,影响民生。”

沮授面露担忧,向刘煜进言,“幽、并、冀三州赋税本已沉重,商贾难免流向他州。”

“天下人口,此三州占四成,商贾逐利,岂会轻易舍弃。”

刘煜语气坚定。

“然若商家因税而抬高物价,又当如何?”

沮授追问。

“商家若敢妄为,便是挑战孤的威严。

孤必以刀剑示警。”

刘煜目光凌厉。

昔日汉武帝征商税,曾遭商贾与朝臣强烈反对。

但凭借强硬手段,终使众人屈服。

若有者,可效仿汉武帝之法,凡举报属实者,奖励所缴税款的一半予举报人,另一半充公。

此外,刘煜计划引入遗产税。

商贾后代继承遗产时,需缴纳一半作为税款,以防新兴商贾势力坐大。

同时,为避免朝廷官员与商人勾结,商税由少府直接征收,确保资金安全,杜绝。

朝廷失去商税收入,加之刘煜已废除人头税且承诺永不增赋,财政势必捉襟见肘。

少府自会出资供朝廷使用,如此一来,其掌控财权,便等同于皇室与皇帝掌控国库。

官员俸禄及士兵饷银皆由刘煜提供,朝廷与军队全赖其支撑,何人能反?谁又敢反?

“臣领命。”

沮授低头应诺。

刘煜召众人前来,除商议财政外,亦有东征辽东之意。

他问众将:“有何良策?”

贾诩拱手问:“敢问主公,此次东征由何人领军?”

刘煜答:“孤意已决,以张辽为主帅,率十万幽州铁骑征讨辽东,足矣。”

他早定人选,否则不会给予十万骑的编制。

张辽能力卓越,贾诩点头称许,刘煜麾下虽猛将众多,但可担主帅者寥寥无几,唯有赵云、张辽、徐荣与徐晃四人,其余将领仅适合作为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