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见,刘煜深藏不露,若贸然出击,恐将陷入困境,请大王慎重考虑。”
孙膑一番话后,司马穰苴无奈叹息。
孙膑生性无畏,当初七国之主争相邀其出仕,但他最终却选择追随齐威王。
然而面对刘煜,他竟显得退缩。
齐威王尚未开口,司马穰苴便抢先说道:“军师,首战即决战,这一点您应当明白。”
“既然我们已败于刘煜之手,若再接连失利,汉军士气高涨,恐难翻身。
恳请大王准许末将一试,定不负所托!”
司马穰苴再次恳请。
齐威王摇头道:“将军,非我不信你,只是刘煜确实棘手。”
“他连破廉颇、李牧两大名将,此等猛将,岂可轻视?望将军理解此事的严峻。”
齐威王决定静观其变,只要刘煜再次来袭,他们便应战。
如今赵国已节节败退,贸然出击只会招致全军覆没。
即便今日刘煜未至,也不能掉以轻心,一旦松懈,必会被抓住破绽,届时悔之晚矣!
司马穰苴与田盼走出营帐,田盼问:“将军是否对大王有所不满?”
“正是,大王优柔寡断,致使屡战屡败。
如今我们在燕国边境,上天赐下良机,大王却置之不理!”
司马穰苴长叹一声。
田盼继续说道:“将军可知,齐国已失去田忌、匡章两位大将……”
“刘煜的确不易对付,将军欲有所为,也不必急于一时。”
“您的意思是?”
司马穰苴停下脚步,凝视着田盼,田盼迟疑片刻:“将军,眼下最重要的是主动寻觅战机,唯有把握战机,方能取胜。”
“那时大王自会欣慰。”
田盼直言不讳,提议暗中调动军队进攻。
他认为,一旦击败刘煜,齐王定会欢喜。
然而司马穰苴闻言皱眉道:"此计虽可行,但恐齐王责怪我等擅自行动,毕竟此次出征由他。
"
"大将应果敢决断,而非畏首畏尾。
眼下战机已至,将军岂可犹豫?"田盼反驳道,"若刘煜来袭,将军恐难应付。
"司马穰苴沉思片刻,点头同意:"好,依计行事,此战必除刘煜,燕地唯我齐国能治!"
当夜,司马穰苴与田盼即刻召集精锐部队。
这支军队勇猛如虎,紧跟其后所向披靡。
趁着夜色,他们迅速离营出击,向边境进发。
而他们的举动早已被赵云的骑兵察觉。
赵云返回蓟城告知刘煜此事。
刘煜听罢一笑:"司马穰苴与田盼胆敢冒犯燕国,真不知天高地厚。
"贾诩见状,拱手问计:"主公,此二人皆为将才,齐威王曾将大军交予他们统领。
短短三日,便训练出四万精兵。
此次前来,定是精锐死士,请主公务必谨慎应对。
"乐毅在一旁点头附和。
“主公,先生所言甚是,司马穰苴确有过人之处。
当年若非他早逝,即便秦开也难与之争锋,那三万秦骑,亦败于他手。”
刘煜摇头冷笑。
“司马穰苴不过浪得虚名。”
在他看来,这种人物不足挂齿。
如今要组建三军,不如派徐荣的坚盾营去对付司马穰苴。
“徐荣,你有信心击败司马穰苴吗?”
刘煜话音刚落,徐荣出列,拱手道:“主公放心,此次定能胜之!”
“好!若你能胜,组建三军之事,必让你参与,且封你为一军之帅!”
“谢主公!”
徐荣心中欢喜,自洪荒修行归来,他已许久未遇强敌。
此番面对司马穰苴的死士,他亦无所畏惧。
太子丹在一旁听闻,心中叹息。
虽徐荣的坚盾营个个铠甲鲜明、悍勇无比,但对阵司马穰苴的死士,实无胜算。
此时,他想起韩信,这位率军离燕赴赵的大将,此刻不知身在何处。
若韩信败北,燕国亦难保全。
随后,刘煜与贾诩来到军营。
营中,新兵正在操练,齐国降卒混杂其中。
刘煜坐于高台铜案后,目光扫过新兵,抚额沉思。
“文和,你说这些新兵何时可以上阵杀敌?”
“主公,依臣之见,新兵尚不具备上阵条件。
他们缺乏实战经验,多是至蓟城的百姓。
主公当前应加强训练。”
“最好是投入实战,只有实战才能弥补不足。”
贾诩言毕,刘煜点头赞同。
“但你瞧这些新兵,若投入实战,又能有何作为呢?”
刘煜目光扫过,发现新兵们的持枪姿势全然不对,这样的状态投入战场,无异于给敌军送人头。
原本他打算让这些新兵进入洪荒世界历练,但转念一想,眼下七国局势复杂,未知危险太多,贸然行动只会酿成大错。
思索片刻后,他对贾诩说道:“文和,我决定组建三军。”
“主公所指的三军是?”
“眼下已有坚盾营,可算作一军。”
“其余两军,我要设玄甲军,将士皆披重甲,冲锋陷阵;再设虎卫军,皆为骁勇之士,居于中军。”
“最后一支,则是泰山军,最勇猛者组成,驻守后方,应对反扑。”
刘煜话音刚落,贾诩轻叹一声:“主公的构想虽好,但我斗胆问一句,这三军统帅人选您是否已定?”
“赵云、徐荣、乐毅如何?”
“三位将军勇猛非凡,实为良选,只是韩信素来以大将军自居,若主公此次未给他留一席之地,恐日后他会迁怒于您,若他心生怨怼,反成隐患。”
贾诩对韩信本就存疑,怎容他口出狂言,竟妄图绕至后方对付齐国,简直荒唐。
刘煜笑道:“韩信确有过人之处,文和也不必太过苛责。”
主公,我并非针对韩信,毕竟人人都有年轻气盛之时。
待那时,无人可与之匹敌,便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