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反击之时(2 / 2)

"准备战斗!"徐荣的声音在风中回荡,坚盾营战士紧握长矛与巨盾,铠甲反射着冷光。

另一边,乐间居高临下,目光锐利,身披重甲,手持长枪,气势如猛兽般威严。

"敌军渡河,准备应战!"乐间沉声下令,副将迅速传达命令,燕军严阵以待。

两军交锋,冰面震动,刀剑碰撞声震耳欲聋。

徐荣与乐间皆是顶尖战将,各自率领精锐,在冰面上展开激战。

徐荣的坚盾营攻势凌厉,乐间则顽强抵抗,双方僵持不下。

徐荣的坚盾营与燕国部队激战正酣,此刻局势已至紧要关头。

乐间,燕国名将,眉头深锁,满面焦虑与不甘。

他明白,以现有兵力对抗这支所向披靡的敌军,胜算渺茫。

“殿下,这支敌军极为强横,不知来自何方,您速带亲卫撤离,赶往王都求援,请令兄派兵助我!”

燕太子丹立于战场后方,眼见前方战况胶着。

听闻乐间急切呼唤,太子丹神情复杂。

乐间的话如重锤敲击内心,令他犹豫难决。

他深知这一命令意味着失去自己最信赖的大将。

“殿下,切莫迟疑,速速撤退!”

乐间目光坚定,肩负重任,燕王派太子监军并非让他赴险。

太子丹沉默良久,想到乐将军乃父王倚重之将,若有所失,则为国之殇。

最终,他微微点头,眼中透出痛楚与决心:“乐将军,你坚守阵地,我即刻启程求援!”

乐间望着太子离去的背影,心中稍安。

转身激励部下:“诸位将士,太子已前往求援,我们需固守阵地,绝不容敌军前进一步!”

坚盾营攻势愈发猛烈,徐荣手中长枪似黑电划过战场,每击必夺敌人性命。

铁血硝烟弥漫,刀剑碰撞与战士怒吼交织成悲壮画卷。

乐间持枪冲锋,直面徐荣。

虽心中畏惧,却目光坚毅。

燕国战旗猎猎飘扬,即便势弱亦无一兵退缩。

战斗持续了近两时辰,天色渐暗,大地似被夜幕吞噬。

徐荣率领的大军如洪水般冲击燕国阵线,将其彻底击溃。

夕阳余晖洒下,映衬出乐间阴郁的面容,他目光却透出决然。

身后残部寥落,寒风中乐间望着远方,脑海中浮现出那支神秘而强大的军队。

坚盾营的实力远超预期,每位战士都如铜墙铁壁般难撼,不仅整体战力悬殊,单兵能力差异亦极大。

尽管兵力占优,燕军却毫无反击之力。

深深吸气,乐间眼中燃起坚定之光。

此刻不容恐惧,更不能退缩。

“乐将军,敌军太过强悍,我们该何去何从?”

一将领满怀绝望地问。

乐间厉声回应:“唯有坚守,静候太子丹回援!绝不能让敌军突破衍水!”

话语间流露对太子丹的信任,也彰显出面对困境的韧性。

战场上,乐间所部步步后撤,他手持长枪奋勇杀敌,却难以扭转颓势。

另一边,太子丹催马疾行,身后亲卫队紧随其后,正全速赶往王都。

心中忧虑重重,深知自身速度关乎战局成败,更关乎众多将士性命。

抵达燕都后,太子丹匆匆求见乐毅大将军,情绪激动道:“乐间将军陷于险境,急需增援!”

听闻前线详情及坚盾营的强大,乐毅神色凝重,思索良久后道:“这支军队究竟来自何处,竟如此强劲?无论如何,绝不能坐视乐间危难,我即刻调兵驰援。

不过出征前需先面禀燕王。”

太子丹点头应允,明白调兵须经燕王首肯。

随后二人同赴王宫向燕王汇报战况,乐毅仅言前线局势胶着需援助,未提具体溃败情形。

燕王喜应允出兵,却坚持要带回胜利。

王都笼罩在紧张气氛中,大将军乐毅亲率精锐赴辽东,准备与敌军正面交锋。

寒夜中,大军行于荒野,四周漆黑如墨,隐藏着未知的危机。

乐间部仍据守前线,虽遭敌军猛攻,却毫无惧色。

忽闻背后马蹄雷动,一彪援军携嚣张气势逼近,乐间目光微亮——太子丹率援军至!

太子丹疾步至乐间身旁,振臂高呼:“乐将军,援军已到!”

乐间热血沸腾,援军到来燃起希望。

两军会合,似火势蔓延,直扑坚盾营。

燕旗飘扬于夜空,号角震天,大战一触即发。

太子丹回归战场,带来乐毅的援军,战局渐趋有利。

乐毅披挂重甲,率精锐登场,乐间见状心潮澎湃,明白此乃关键转折。

“乐将军,衍水已固,反击之时!”

太子丹言毕,乐间点头,眼中透出坚毅之光。

但他们未察觉,此次支援实陷埋伏。

徐荣仅是赵云前锋,先锋消失两小时,赵云岂会毫无察觉?

先锋与燕军鏖战正酣,双方首次交锋便胶着难分。

赵云深知兵法,料定敌军必增援,遂与贾诩商议,请君入瓮之计悄然成形。

黄昏时分,赵云遣使与徐荣联络,徐荣得悉计划后,有意缓攻,助乐间稳固阵地。

所有布局,皆为引诱燕军援军现身,一举击溃。

就在这一刻,战场的另一端,赵云正全神贯注地观察着燕的动向。

乐毅和乐间并未察觉自己已陷入赵云设下的圈套,他们正策划行动,打算以雷霆之势攻击徐荣的坚盾营。

太子丹亲临战场,看到此等良机,眼中燃起炽热光芒:“乐毅将军,敌军似有撤退迹象,切莫错失良机,此刻正是反击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