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此言,刘备沉吟许久,最终点头表示认可:“公仁之见甚是,我们不能一直滞留此地,终有一日要挥师中原。”
交州这块险峻之地刚因刘备与关羽的努力趋于安定,却遭遇新危机。
徐荣与于禁统领的三万精兵悄然通过海路抵达交州,贾诩亦随军同行,担任军师。
得知敌情后,关羽迅速召集刘备、董昭商讨应对之策。
刘备严肃地说:“这是刘煜的大规模进犯,我们必须谨慎对待,若能击退此次攻势,我们将赢得宝贵的发展空间。”
董昭提议:“主公,我方虽兵力不足,但地利优势明显,可利用山林与地形施行游击战术。”
关羽对此深表赞同:“公仁所言极是,我军熟悉本地环境,可在密林设伏,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
此时,一名年轻将领匆匆入内禀报:“启禀!徐荣与于禁的部队已开始向我方阵地推进!”
关羽立即下令:“速布防线,命精锐部队潜伏于山林伺机而动。”
那将领领命离开,刘备和关羽随即部署防御工事,准备迎战。
徐荣与于禁的大军气势汹汹进入交州,殊不知早已陷入周密布置的伏击圈中。
尽管贾诩才智出众,但对这片区域地形尚显陌生。
战斗随即爆发,关羽指挥的队伍在密林中突然发动袭击,给刘煜的军队造成严重损失。
徐荣与于禁虽勇猛无畏,却在复杂地形中难以施展。
贾诩见状,果断建议撤退:“徐将军、于将军,此处不宜久留,请即刻撤军以备后招。”
徐荣与于禁虽不甘愿,却深知再战只会损兵折将,遂下令全军撤退。
刘备与关羽见敌军退去,并未贸然追击,而是稳守阵地强化防御。
经此一役,刘备重拾信心,对关羽赞许道:“二弟,此次表现令人钦佩,有你这勇武与智计,我们必能守得交州。”
关羽亦感叹:“今日虽胜,但敌方定不甘心,特别是贾诩,见势不对即刻撤退,我等需准备持久战。”
夜深人静时,贾诩立于营帐高处,目光如鹰俯瞰交州复杂的地形。
徐荣与于禁默默侍立一旁,不敢打扰。
交州山川险峻,林木繁茂,为刘备和关羽构筑了绝佳的防御屏障。
片刻后,贾诩深深呼吸,缓缓道:“此地实乃险境,易守难攻,接下恐有多场恶战。”
徐荣听闻后急切道:“军师莫忧,先前已试探过敌阵,除关羽外,余者皆不足惧。
可派坚盾营先行冲锋,助主公早日一统天下。”
贾诩略作沉吟,点头认可了徐荣的战略。
他明白此战不易,但为了刘煜之宏图,必须突破交州这道难关。
次日清晨,大军向交州发起总攻。
坚盾营为先锋,以厚重盾牌与凌厉攻势冲击刘备防线。
交州的山林虽为刘备提供地利,但徐荣部众的士气与战力同样不可轻视。
在这激烈交锋中,关羽舞起青龙偃月刀,奋力抵挡曹军进攻,麾下将士亦全力以赴,与敌军展开殊死搏斗。
数日鏖战,刘备方面损失惨重。
即便刘备军善用地形转危为安,徐荣军凭借人数优势及坚盾营顽强抵抗,依旧给刘备军带来极大压力。
贾诩见局势已定,无需再拖延,刘备已至绝路,只需一次冲锋即可彻底击溃。
朝阳东升,照亮交州大地时,徐荣的军队已列阵完毕,蓄势待发。
坚盾营士卒手持长矛,盾牌映射晨光,寒气逼人,眼中尽是必胜之志。
刘备居高临下,虽内心焦虑,面上却平静如水。
他转向身旁的关羽说道:“此战至关重要,须倾力而为。”
关羽紧握青龙偃月刀,目光如炬:“兄长放心,吾岂会退缩?今日叫曹军领教我等手段!”
战鼓轰鸣,徐荣大军汹涌而来。
关羽立于前阵,手执青龙偃月刀,宛如战神降世,怒吼道:“尝尝关某的手段!”
言罢挥刀杀入敌群。
交州山林为刘备军提供遮蔽,然徐荣攻势猛烈。
刘备军在坚盾营冲击下渐显动摇。
战场上刀光交错,喊杀震天,众将竭力奋战,战况空前激烈。
贾诩于高地观战,嘴角微扬:“是时候终结这一切了。”
他挥手示意,弓箭手朝刘备军后方齐射箭矢。
刘备察觉败局已定,高呼:“全军撤退,留得青山在!”
刘备军有序撤离,徐荣军紧追不舍。
贾诩决意斩草除根,无论昼夜,两军鏖战至深夜,终将刘备、关羽围困于一处悬崖之下。
海崖之上,刘备与关羽相视一笑,眼中流露的是坦然面对生死的态度,是对兄弟情谊的珍重与不舍。
刘备紧握关羽的手,语重心长地说:“二弟,此生与你同甘共苦,实为我毕生之幸。
虽无缘共筑伟业,来世定还你一世手足情深。”
关羽低声回应:“大哥,桃园结义乃我一生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