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洲的正午,刺眼的阳光反射在无垠的冰盖上,将天地间都染成耀眼的白色。黄三炮团队乘坐的极地科考直升机,在零下35℃的寒风中缓缓降落,螺旋桨卷起的冰粒像锋利的刀子,打在机身外壳上发出“哒哒”的声响。下方的冰盖表面,隐约可见一道道深色的裂痕,裂痕边缘泛着淡绿色的微光——那是超级基因干扰剂在低温下形成的结晶,也是“冻土层陷阱”的警示信号。
“那个穿着红色科考服的男人,是南极冰芯研究员戴维,”南极科考站联络员索菲亚指着远处的身影,他手里握着一根顶端镶嵌着冰芯样本的“冰芯杖”,杖身刻着密密麻麻的年代层纹路,“戴维能通过‘冰芯年代层导航术’——观察冰盖表面的年代层纹路(正常冰盖纹路是‘水平平行状’,冻土层陷阱上方是‘放射状’),判断冰盖下是否存在空心冻土层;还能通过冰芯杖检测冰下温度,陷阱区域的冰下温度会比周围高5℃(干扰剂化学反应放热)。去年,他就是用这个方法,在冰盖考察时避开了一个深10米的冻土层裂缝。”
戴维突然举冰芯杖,指着前方一片看似平整的冰面:“你们看,这片冰盖的纹路是‘放射状’,冰下温度-25℃,比周围高6℃,干扰剂——一旦冰盖破裂,干扰剂会在3分钟内顺着裂缝扩散,污染周围1公里内的冰盖,甚至渗透到地下冰层,威胁南极的淡水系统。上个月,有个自动采样机器人掉进类似的陷阱,整个采样区域的冰芯样本都被污染了。”
极地救援专家埃里克,手里提着一个橙色的“极地防御包”,里面装着冰面加固树脂、低温密封胶带和冰镐:“要突破冻土层陷阱,需要先用‘冰面加固法’——将高强度树脂涂抹在冰盖表面,形成一层5厘米厚的防护层,防止冰盖破裂;再用冰镐在防护层上钻孔,插入‘低温冰封管’,将管内的液态氮注入冻土层,让干扰剂在-50℃下冻结成固态,失去流动性。这个过程需要20分钟,必须在风速低于10米/秒的环境下操作,否则树脂无法凝固。”
埃里克还从包里拿出几双特制的“冰爪靴”,鞋底装有12个锋利的冰爪:“穿上这个,能增加与冰盖的摩擦力,就算踩在陷阱边缘也不会滑倒。但要注意,每一步的力度不能超过50公斤,否则会触发冰盖的压力感应陷阱——陷阱底部的压力传感器,一旦检测到超过50公斤的压力,就会自动破裂,释放干扰剂。”
本源珠悬在冰盖上空,光芒中浮现出令人心惊的画面:冰盖下的永久冻土层中,秘密实验室的金属外壳泛着冷光,实验室的通风管道里,超级基因干扰剂正通过泵体注入冻土层陷阱,屏幕上显示“陷阱激活率:80%,预计2小时后完成全部激活”;实验室的核心控制室里,神秘组织的技术员正将最后几瓶超级干扰剂装入特制的“低温储存罐”,准备通过冰下通道运往极地科考船;冰盖边缘的临时码头,一艘白色的极地科考船正缓缓装货,船舷上印着“南极探索号”的字样,货舱内,几十个低温储存罐整齐排列,每个罐身上都贴着“危险生物制品”的标签,旁边的计时器显示“离港倒计时:01:59:47”;科考船的驾驶室里,船长正对着对讲机大喊:“加快装货速度!必须在暴风雪来临前离港,否则就会被困在这里!”
“科考船还有不到2小时离港!”黄三炮指着光芒中的计时器,“戴维,您能通过冰芯年代层导航术,找到通往秘密实验室的安全路线吗?埃里克,如何快速冻结所有冻土层陷阱的干扰剂?艾琳,进入实验室后,拆除干扰剂生产设备需要多久?索菲亚,能否联系极地科考船,让他们暂停离港?”
戴维立刻点头:“西北方向800米处,有一条‘稳定冰脊带’——这条冰脊形成于1万年前,冰盖厚度超过50米,没有冻土层陷阱,而且能直接通到实验室的冰下入口,那里的干扰剂浓度最低,这是‘冰芯年代层导航术’的核心,跟着水平平行状的年代层纹路走,永远不会错。”
埃里克则拿出一个“批量冰封装置”:“这是我最新研发的设备,能同时向10个陷阱注入液态氮,将冻结时间缩短到10分钟,但需要有人在每个陷阱旁放置冰封管,确保液态氮能精准注入。”
艾琳则戴上防化手套,检查随身携带的“设备拆解工具”:“实验室的干扰剂生产设备核心是‘基因反应釜’和‘低温储存系统’,需要先切断反应釜的电源,再用低温密封胶带封住储存系统的接口,防止干扰剂泄漏,整个过程需要15分钟,但设备有‘压力自保系统’——一旦内部压力低于标准值,会自动释放剩余的干扰剂,所以必须先关闭自保系统。”
索菲亚则拿出卫星电话,快速拨打:“我已经联系了‘南极探索号’的船长,但他说收到‘上级指令’,必须按时离港,拒绝暂停装货。不过我查到,这艘船的真正所有者是南美那家生物公司,船长和船员都是神秘组织的成员假扮的,他们的目标是将干扰剂运往全球10个草药种植基地,在那里进行空中喷洒。”
众人立刻分成四组行动:第一组由黄三炮、戴维和莱拉组成,穿着冰爪靴,沿着稳定冰脊带前往实验室冰下入口,戴维用冰芯杖识别沿途的小陷阱,莱拉负责用冰镐清理冰面上的干扰剂结晶,黄三炮则警惕冰盖周围的武装分子(实验室的守卫);第二组由埃里克、顾薇和哈桑组成,埃里克操作批量冰封装置冻结陷阱干扰剂,顾薇用探测器寻找隐藏的压力传感器,哈桑携带防爆设备,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干扰剂泄漏;第三组由艾琳、林辰和埃米尔组成,进入实验室后,林辰负责破解设备的压力自保系统,艾琳拆除反应釜和储存系统,埃米尔则在实验室外警戒,防止武装分子突袭;第四组由孙子、阿吉和韦老根组成,在冰盖边缘设置“信号干扰点”,用设备屏蔽科考船的离港信号,韦老根还准备了“抗寒解毒汤”——用生姜、甘草和南极特有的“抗寒藻”熬制,能缓解低温和轻微干扰剂接触带来的不适,阿吉刚喝了一口,就冻得直打哆嗦,笑着说:“这汤刚喝下去是热的,一秒钟就变凉了,比冰盖还冷!”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第一组沿着稳定冰脊带前行,戴维的冰芯杖每隔几米就会贴近冰面,观察年代层纹路。“前面就是稳定冰脊带入口!”戴维突然停下,指着前方一片纹路呈水平平行状的冰面,“你们看,这里的冰下温度-30℃,没有干扰剂放热的迹象,安全可以通过!”莱拉按照戴维的指示,用冰镐敲击冰面,发出“咚咚”的实心声响,确认安全后,带领众人走进冰脊带。
冰脊带内的风速明显降低,黄三炮拿出温度计,显示当前温度-32℃。戴维突然举起冰芯杖,指着右侧的一块冰面:“这块冰面下有压力传感器!”顾薇立刻上前,用探测器检测,果然显示“压力感应装置,触发阈值50公斤”。埃里克赶紧将冰面加固树脂涂抹在冰面上,再用低温密封胶带将传感器覆盖,防止误触发。
第二组的顾薇,在沿途的冰盖裂缝中,发现了几处轻微的干扰剂泄漏,她立刻用低温密封胶带将裂缝封住,再喷洒一层冰面加固树脂:“泄漏已经控制住,不会扩散到其他区域!”埃里克则操作批量冰封装置,将10个冰封管分别插入10个陷阱,按下启动按钮,液态氮顺着管道注入冻土层,冰盖表面的淡绿色结晶渐渐变成白色,干扰剂被成功冻结。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冰下入口处,几个穿着黑色防寒服的武装分子正拿着冲锋枪巡逻,他们的衣服上印着蛇形徽章的标志。“有武装分子!”莱拉立刻举起麻醉枪,对着冲在最前面的武装分子射击,随着一声闷响,武装分子应声倒地,剩下的人想逃回实验室,却被黄三炮和哈桑拦住,很快就被制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