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三炮顺着本源珠指引的方向往药道惠民站走时,验药箱里的《药道惠民要略》正随着步伐轻晃。封面是用再生纸装订的,上面用红漆写着“药济苍生”四字,内页记录着普惠药道的实践:民国时“施药局”的平价药材清单、建国后“赤脚医生”的巡回义诊路线、现代社区药箱的管理制度……每条实践旁都标注着“服务人群”“药材成本”“健康成效”,最珍贵的是夹在书中的“惠民守则”,上面用毛笔写着“药价宜平,知识宜普,服务宜周,使寻常百姓知药、识药、用得起药,不乘危以谋利,不欺老以妄言”,字迹是历代惠民医师联名书写的,带着烟火的温暖感,此刻在惠民站的艾草香里泛着亲切的光。
孙子的酸枝木药箱里,本源珠正与一个“便民药箱”共鸣,箱身上印着“小病不出村,大病早知道”,锁扣处的磨损记录着无数次开合的痕迹,箱侧老鳖把背甲贴在箱壁,甲上的水脉纹漫出暖黄色的雾,混着远处传来的“免费领鸡蛋”吆喝声——那是养生骗局的诱饵。两人刚推开刻着“健康到家”的木门,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得心头发紧:原本摆着平价药材柜、健康宣传栏的惠民站,如今被隔成“健康讲座室”,穿白大褂的“讲师”正给老人洗脑“某保健品能治百病”,而角落里的“便民咨询台”(老药师免费答疑的地方)被改成了“产品展示柜”,柜上的“常见病食疗方”(“绿豆汤解暑,生姜治风寒”)被换成了“保健品功效表”,台后的“药材价格公示板”(标注“甘草5元\/斤,金银花10元\/斤”)贴着“买一万送五千”的促销海报,地上散落着被丢弃的“免费体检单”,上面的“三高”数据全是伪造的,只为推销“降压神药”。
“爷爷你看,他们把给老百姓送健康的地方变成骗老人钱的窝点了!”小家伙指着最刺眼的“亲情营销区”,“讲师”握着老人的手喊“干爹干妈”,诱导他们刷养老金买“疗程药”,一个戴老花镜的奶奶颤巍巍地问:“这药真能让我走路不喘?”对方立刻拍胸脯:“保证见效,无效我给您当牛做马——前提是买够十疗程!”惠民站中央的“健康书屋”(摆放《家庭用药指南》《老年保健常识》的书架)被改成了“客户签约处”,桌上的“防骗手册”(记着“不买高价药,不信包治好”)被“产品订购合同”覆盖,旁边的“免费测血压点”摆着改装过的仪器,量谁都是“血压偏高,需要调理”,墙角的电子屏循环播放着“某老人吃了产品扔掉拐杖”的虚假广告,画面里的“受益者”其实是演员。更刺眼的是墙上的标语:“买保健品就是买长寿,不买就是对自己不孝——便宜没好药,好药不便宜,花钱买健康才最值”。
黄三炮走到被遗弃的“平价药柜”前,伸手抚摸柜里的隔板——每格都贴着“药名、功效、单价”,柜侧木牌写着“1998年,陈药师在此卖药,坚持‘进价加两毛’,三十年来不涨价”,字迹被手摩挲得发亮。他从验药箱取出些惠民信物:一本1985年的售药账本(记着“王奶奶买甘草,应收3毛,实收2毛,因家境困难”)、一套便民工具(铜制药秤、分装纸袋、健康科普漫画)、一沓“健康讲座记录”(记着“2010年讲‘高血压用药误区’,听众500人”),往药柜上一摆:“这叫‘惠民本心’,”他拿起药秤称出一两金银花,“老祖宗办惠民站,讲究的是‘让药道走进寻常百姓家,小病小痛不用慌’,哪能靠哄骗老人赚钱?”说话间他已指着账本上的批注:“你看这记录,连几分钱都让利,那些骗thoands上万的哪懂这体恤?”
惠民站站长民伯戴着金戒指走来,手里拿着份“客户消费榜”,某老人单月消费达十五万。他踢了踢旁边的健康科普漫画:“黄师傅别抱着堆废纸装好人了,现在谁还信‘便宜药能治病’?我这情感营销,能让惠民站‘业绩长虹’,你看这月流水,够你进十年平价药,这才懂惠民!”他指了指电子屏上的“客户复购率”,“看见没?80%的老人会继续买,够你开十场免费讲座,这才叫会服务!”
孙子突然把老鳖从药箱上抱下来,往“高价保健品”前一放。老鳖对着包装喷出股清水,“国药准字”的标识立刻脱落,露出被水浸湿后显出“不能替代药物”的小字,“这是食品冒充药品!”小家伙举着摄像机绕场一周,镜头里拍到“讲师”培训笔记:“要夸老人气色好,再暗示有隐患,最后推产品”,“爷爷说真惠民得卖平价药、讲实在话,像这样——”他拿起黄三炮的健康科普漫画,展示着“‘感冒分寒热,用药大不同’的通俗讲解”,引来几个老人的点头。
新出现的老药师惠伯背着个旧药箱走来,箱里装着他的惠民工具:一叠自制的“用药小卡片”(写着“阿司匹林饭后吃”)、一瓶平价降压药(标签写着“厂家直供,5元\/瓶”)、一本《老年常见病例集》(记着“张大爷,82岁,高血压,推荐硝苯地平,每月药费不超30元”)。老人从箱底摸出块“惠民令牌”,是块牛角牌,刻着“药价如秤”:“这是我父亲传的,”他指着牌上的刻度,“1960年饥荒,他把自家药铺的药材全捐了,就为让乡亲们能治病,哪像现在这样,专坑老人养老钱?”他当场给个老人量血压,老式血压计的汞柱缓缓下降:“你这血压正常,不用吃药,多吃芹菜就行,别乱花钱。”
民伯被说急了,从仓库调来“智能健康评估机”,投币10元就能测“健康风险”,结果必然是“需要购买某产品调理”:“看好了!这机器比你那套唠唠叨叨高效,测完就下单,专家都说‘智能惠民’,你懂个屁的‘普及’!”他塞进去硬币,机器立刻吐出“骨质疏松风险高,需买天价钙片”的报告,“等会儿让你们看看,是你平价药有销量,还是我保健品赚得多!”
黄三炮没接话,从《药道惠民要略》里翻出张“惠民三则”,上面用朱砂写着“药价明,知识明,风险明”。他拿起“惠民守则”,往平价药柜前一立,守则竟透出暖光:“这叫‘惠民之魂’,”他指着守则上的“使寻常百姓知药、识药”,“老药师说‘最好的药是让百姓不被骗’,机器哪懂这授人以渔的重要?”说话间个哭着的阿姨拽着老人过来:“我爸非要买十万的药,拦都拦不住……”黄三炮立刻拉着老人到惠伯面前:“来,让老药师给您讲讲,这些药根本不值这价。”
惠伯突然往“民心石”(检验惠民真伪的奇石)上放了盒高价保健品,石头立刻蒙上层黑雾;再放上黄三炮的平价药和科普漫画,石面竟透出温润的金光,还隐隐浮出“便民”二字。“瞧见没?”老人指着漫画里的防骗口诀,“这真惠民的东西能帮人省钱,假惠民的只会让人破财,这可不是机器能糊弄的!”
民伯脸色铁青,突然让保安把揭穿骗局的老人们赶出去:“给你们看点厉害的!”他指着刚请来的“托儿”,“让他们假装吃了药康复,哭着感谢我,看你们还怎么说,再捣乱就报警抓你们!”
黄三炮将“惠民守则”往惠民站的梁上一挂,守则的暖光与梁上的“健康到家”匾额交融,竟在半空凝成幅《惠民服务图》——画面里的药师给老人测血压,志愿者发科普传单,孩子们帮着整理药柜,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真诚的笑容。“这才是惠民站该有的样子,”黄三炮对围观的人说,“药道惠民得‘平价、普及、普惠’,既要送药上门,更要送知识上门,哪能靠欺诈牟利?”
孙子突然想起什么,从药箱里掏出本源珠往民心石上一放。珠子的光芒顺着石缝蔓延,那些保健品突然显出“普通食品”的真面目,智能评估机显示“请理性消费”的提示,而被改成展示柜的咨询台竟自己摆上健康手册,签约处变回健康书屋,电子屏播放起“老年防骗小技巧”的视频。几个老人忍不住放下手里的保健品,围过来看惠伯讲解用药知识,脸上露出醒悟的神色。
惠伯趁机往众人手里发了《家庭用药口袋书》:“来,拿着学,这里面讲‘什么病用什么药,多少钱’,那些搞推销的哪懂这些?”他自己先往平价药柜补货:“这叫‘回归本分’,惠民站就得让老百姓看得起病、吃得起药。”
民伯见势不妙,想趁乱卷走老人的购药款逃跑,却被黄三炮用“惠民守则”拦住去路。“惠民站不是骗钱窟,”黄三炮的声音透过吆喝声格外清晰,“药道惠民得‘医者仁心,普惠众生’,是为了守护百姓健康,不是为了中饱私囊,这是老祖宗传下的亲民道,不是功利化欺骗能替代的。”
本源珠突然飞向惠民站最高处的“便民旗”,旗面无风自动,显出八个古字:“药到病除,价暖心安”。随着旗帜展开,所有虚假广告自动消失,而平价药材被整齐陈列,站里响起“这个药多少钱”“高血压该吃什么”的咨询声。黄三炮往健康书屋撒了把“科普种子”(印着健康知识的种子纸,能长出药用植物),瞬间长出供学习识别的药草,叶片上的露珠滚落,在地面汇成“惠民”二字。
孙子举着摄像机跟拍,镜头里的本源珠正往西北方向飞去,那里隐约可见一片药道未来社区的轮廓。“爷爷,珠子往‘药道新生活’去了!”
黄三炮望着那片将药道融入日常生活的社区,突然想起惠伯的话:“惠民就像种艾草,得遍地都是才管用,只在高处开花没人能得着,丢了初心,再华丽的口号也暖不了民心,守不住这份亲,药道就走不进寻常百姓家。”他扛起验药箱,老鳖慢悠悠爬回药箱,一行人顺着药苗指引的方向走去,身后传来老药师温和的答疑声——那是惠民站久违的、属于关怀的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