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9章 教学验药,证药研学苑(1 / 1)

逆世雄图 孤独的疏星 1431 字 3个月前

黄三炮顺着药苗指引的方向往药道研学苑走时,验药箱里的《药道启蒙要术》正随着步伐轻晃。封面是用竹纤维纸装订的,边角用彩绳系着,内页画着药道教学的场景:先生在药圃里教认药材、学生在案前临摹药图、师徒围坐讨论药性……每幅画旁都标注着“教学方法”“实践要点”“育人理念”,最珍贵的是夹在书中的“教鞭”,鞭身刻着“教学相长”四字,因常年指点药材图谱已磨得光滑,此刻在研学苑的晨雾里泛着温润的光。

孙子的酸枝木药箱里,本源珠正与半块清代药道学子的砚台残片共鸣,箱侧老鳖把背甲贴在箱壁,甲上的水脉纹漫出淡青色的雾,混着远处传来的刷题声——那是速成班学员背题的声音。两人刚穿过刻着“格物致知”的牌坊,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得眉头紧锁:原本种满药用植物的研学苑,如今被隔成一个个“考证冲刺班”,教室里的黑板写满“考点预测”,学员们埋头背诵“药材鉴别口诀速成版”,而角落里的“药圃”(实践认药的园地)被铺上了塑胶跑道,里面的药苗被换成了塑料模型,圃边的“观察日记”木架上,摆着印好答案的“标准答案集”。

“爷爷你看,他们把学本事变成背答案了!”小家伙指着最火的“七日取证班”海报,上面写着“包过秘籍,考点直击,拿证就能当药师”,“这哪是教学,是骗证书啊!”研学苑中央的“论道亭”(师生讨论药道的凉亭)被改成了“押题直播间”,讲师举着麦克风喊着“这道题必考,记不住的打1”,亭柱上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对联被换成了“背会就能过,考过就赚钱”。更刺眼的是招生简章上的字:“快速取证,高薪就业——不用实践,不用懂药,轻松拿证”。

黄三炮走到被填埋的药圃旧址前,伸手扒开塑胶地面——仍带着淡淡的辛香,是早年学生们亲手栽种的。他从验药箱取出几株鲜活的药材幼苗,有薄荷、紫苏、金银花,根部还带着湿润的泥土:“这叫‘认药’,”他往药圃的旧址上一栽,“得看叶子的形状、花朵的颜色、根茎的纹路,哪能靠背答案?”说话间他已找来个小铲子,教围观的学员们松土:“你看这薄荷的茎,是四棱形的,摸上去有绒毛,那些塑料模型哪有这真实?”

研学苑老板苑伯穿着印着“考证保过”的衬衫走来,手里拿着本《药考真题汇编》。他踢了踢旁边的药图拓片:“黄师傅别太固执了,现在谁还慢慢学认药?我这押题准确率90%,学员七天就能拿证,比你带着晒太阳强多了。”他指了指墙上的通过率榜单,“看见没?这期学员全过,够你教一年的!”

孙子突然把老鳖从药箱上抱下来,往“速成教材”前一放。老鳖似乎嫌书本太枯燥,猛地对着教材喷出股清水,书页被泡湿后,上面的“认药口诀”竟晕开了墨,露出场一周,“这些教材都是错的!爷爷说真学问得动手实践,像这样——”他拿起黄三炮刚栽的紫苏,指着叶子背面的紫色,引来几个学员的惊叹。

新出现的老药师教伯背着个藤编书箱走来,箱子里装着教学的工具:药图册、标本夹、实践记录本,还有一本泛黄的《教学札记》。老人翻开札记,里面记着三十年前的教学心得:“教认药,要‘三摸三问’:摸叶片质地,问生长习性,摸果实硬度,问药用部位,摸根茎断面,问炮制方法。”“当年我师父教我教学,第一桩事是学耐心,他说‘教一个会一个,比教一群混证书的强’。”他指着被丢弃的标本夹,“这是学生们做的药材标本,每片叶子都标着采集时间和特征,哪能靠死记硬背?”

苑伯被说急了,从电脑里调出“智能刷题系统”,屏幕上立刻显示出“药考模拟题库”:“看好了!这系统能自动生成错题集,智能推送考点,比你手把手教高效多了!”他点击“开始考试”键,屏幕上立刻弹出一套模拟题,“等会儿对比下,看你土法教学和我这‘科技考证’有啥不一样!”

黄三炮没接话,从《药道启蒙要术》里翻出张“教学五步法”,上面用朱砂写着“一看形,二闻气,三尝味,四实践,五讨论”。他拿起教鞭,指着刚栽的金银花:“这叫‘现场教学’,”他摘下一朵金银花,“初开是白色,后变黄色,所以叫金银花,能清热解毒,机器哪能讲清这细微之处?”说话间个戴眼镜的学员凑过来说:“我考了三次证都记不住,原来得这样看实物啊!”黄三炮递给他一个标本夹:“来,试试做标本,比背书记得牢。”

教伯突然往“求知石”(检验学习真伪的奇石)上放了本速成教材,石头立刻蒙上层灰雾;再放上黄三炮的《药道启蒙要术》,石面竟透出温润的金光,还隐隐浮出“真知”二字。“瞧见没?”老人用手指点着书上的批注,“真学问的字里有思考,假教材的纸页只有套路,这可不是刷题能糊弄的!”

苑伯脸色铁青,突然按下总控台的红色按钮,所有教室的喇叭同时播放起“押题音频”:“给你们看点厉害的!”屏幕上开始播放“学员拿证感言”,有人说“没认过药也能过,这钱花得值”,“这是‘应试技巧’,考证就靠这个,不服气?”

黄三炮将“教鞭”往论道亭的石桌上一放,教鞭的青光与石桌的纹路交融,竟在半空凝成幅《教学实景图》——画面里的先生在药圃里指点药材,学生们在笔记本上画图;教室里师生围着药图讨论,有人提问,有人解答;实践课上大家一起炮制药材,脸上都带着求知的渴望。“这才是研学苑该有的样子,”黄三炮对围观的学员说,“学习药道得‘知行合一’,既要懂理论,更要会实践,哪能靠投机取巧?”

孙子突然想起什么,从药箱里掏出本源珠往求知石上一放。珠子的光芒顺着石缝蔓延,那些速成教材突然变成空白纸,而被填埋的药圃竟自己长出绿芽,塑料模型变成了真实的药材。几个学员忍不住关掉了刷题软件,围过来看黄三炮认药,脸上露出醒悟的神色。

教伯趁机往众人手里塞了本《药道实践手册》:“来,拿着学,这里面教怎么种药材、做标本、辨真伪,比如种紫苏要多晒太阳,叶子才够香,那些只刷题的哪懂这些?”他自己先拿起个放大镜,观察起金银花的花蕊:“这叫‘细致观察’,学问都是从眼里、手里出来的,不是从嘴里背出来的。”

苑伯见势不妙,想趁乱删除所有实践教学资料,却被黄三炮用教鞭拦住手腕。“研学苑不是考证工厂,”黄三炮的声音透过喇叭声格外清晰,“药道教育得‘育人育德’,让学生既懂药,又懂医,更懂仁心,这是老祖宗传下的教育之道,不是应试技巧能替代的。”

本源珠突然飞向研学苑最高处的“求知旗”,旗面无风自动,显出八个古字:“格物致知,教学相长”。随着旗帜展开,所有刷题系统突然崩溃,而被改成直播间的论道亭竟自己摆上了桌椅,学员们围坐在一起讨论药性。黄三炮往药圃边撒了把药材种子,瞬间长出片翠绿的幼苗,叶片上的露珠滚落,在地面汇成“求知”二字。

孙子举着摄像机跟拍,镜头里的本源珠正往东北方向飞去,那里隐约可见一片药道交流中心的轮廓。“爷爷,珠子往‘药道会客厅’去了!”

黄三炮望着那片供药道同仁交流思想的场所,突然想起教伯的话:“教育不是填鸭,是点燃,点燃学生对药道的热爱,对生命的敬畏,忘了这个,再多证书也培养不出好药工。”他扛起小铲子,老鳖慢悠悠爬回药箱,一行人顺着药苗指引的方向走去,身后传来学员们讨论药材的声音——那是研学苑久违的、属于求知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