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7章 契约为凭,公证明辨是非曲(1 / 2)

逆世雄图 孤独的疏星 2333 字 4个月前

乱信刚踏进契约公证处的玻璃门,就被前台小姐姐递来的《诚信承诺书》逗笑了——表格里“本人承诺所提供材料真实有效”的勾选框旁,有人画了个吐舌头的小人,旁边用铅笔标注“反正造假也查不出来”。正对着表格发呆时,身后传来钢笔划过纸张的沙沙声,转头看见个穿中山装的老者正在填写《公证申请表》,笔尖悬在“申请公证事项”一栏,迟迟未落。

“季公证员,您帮我看看这协议能不能公证。”老者把几张纸推到柜台里,乱信凑过去一看,是份《非遗技艺传承协议》,甲方是个留着脏辫的年轻人,乙方是老者自己,条款里写着“甲方需完整学习榫卯工艺三年,期间不得使用胶水;乙方需倾囊相授,学成后甲方需缴纳十万元传承费,用于修复老木匠工具”。最显眼的是附加条款:“若甲方违约,需在老街口摆三天摊,免费给路人演示‘什么是偷工减料’”。

穿制服的季公证员推了推眼镜,指着协议第5条:“这里写‘传承费按市场价浮动’不行,得明确基准金额和调整幅度。上个月有个奶茶店加盟协议,就因为‘加盟费随行就市’闹到法院,加盟商说涨了三倍是敲诈,总部说原材料涨价就得跟着涨,最后还是靠我们存档的补充协议才理清责任。”他突然从抽屉里拿出个放大镜,对着协议末尾的指印仔细端详,“这红泥印泥没问题,比上次那个用口红盖章的靠谱——那人想公证‘假房产证抵押借款’,被我们识破后还说‘反正对方也看不懂真假’。”

玻璃门“叮咚”一响,穿西装的年轻人冲进来,公文包上还沾着油漆点子。“季公证员,紧急公证!”他掏出两份《装修合同》,一份写着“使用环保乳胶漆”,另一份却标注“用廉价涂料冒充,差价双方平分”,“我怀疑装修公司玩阴阳合同,这是他们给我的‘内部版’,您快帮我公证留证!”

季公证员没接合同,反而递过去个文件夹:“先看看这个。”里面是去年的案例:某业主发现墙面掉皮,起诉装修公司用劣质材料,公司拿“业主签字确认材料清单”抗辩,最后公证处调出签约时的录音,业主说“我看不懂这些英文标识”,装修经理说“放心吧都是进口货”——录音里的电流声清晰得能听见隔壁办公室的算盘响。

“阴阳合同公证不了,但可以做‘证据保全’。”季公证员打开电脑,调出电子公证系统,“你现在给装修公司发微信,问‘咱们到底按哪份合同执行’,只要他们承认有两份版本,这对话就能存进区块链存证,到时候法庭上比啥都管用。”他突然压低声音,“上周有个网红想公证‘虚假代言合同’,说‘反正粉丝也不知道产品有问题’,被我怼回去了——公证员的钢笔,可不能为歪门邪道盖章。”

这时等候区传来争执声,穿旗袍的女人正抢男人手里的《离婚财产分割协议》,协议上“房产归女方”的条款被划掉,改成“男方补偿女方五十万”,旁边还粘着张银行转账截图,备注写着“分手费”。“这钱根本没到账!”女人把手机怼到男人脸上,“你说用婚前房产抵押的贷款呢?”男人梗着脖子:“银行不放贷我有啥办法?协议上没写付款期限!”

季公证员走过去拿起协议,眉头拧成疙瘩:“你们这叫‘约定不明’。”他从书架上抽出本《合同法详解》,翻到某页用荧光笔标着“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请求履行,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瞧见没?就像你去买水果,说‘明天给你钱’,结果拖到明年,小贩能不追着你要吗?”

女人突然哭起来:“他就是想赖账!当初说好了这房子给我当保障……”季公证员打断她:“别哭,我给你们补个补充协议,明确‘三个月内付清,逾期按LpR四倍支付利息’,再做个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公证,到时候他不还钱,直接申请法院执行,省去打官司的麻烦。”

乱信注意到墙角的档案柜,最上层贴着“老字号契约”标签,某份1953年的《糕点铺合伙协议》边角都磨圆了,上面用毛笔写着“盈利按手艺高低分配,张三揉面技术好拿三成,李四火候掌控佳得三成五”,旁边还画着个简易天平。“这是前几天糕点铺后人来查的,”季公证员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当年两家人因为分红吵架,拿着这协议找公证处评理,最后按约定分了利,现在第五代还在一起做生意呢。”

突然有人拍乱信肩膀,是刚才填申请表的老者:“小伙子,帮我看看这条款行不?”他指着协议第7条:“甲方学成后若开店,需在招牌注明‘师承王记木作’——这不算过分吧?”乱信想起诚掌柜说的“诚信是最好的招牌”,点头道:“比那些挂着‘百年老字号’实际才开三年的靠谱多了。”

老者眼睛一亮,突然往季公证员桌上拍了个木盒子,打开是副榫卯结构的鲁班锁:“这是我师父传下来的,要是徒弟敢违约,就用这锁把他的工具箱锁上,啥时候认错啥时候开。”季公证员笑着在协议上添了行:“违约方需公开演示榫卯工艺缺陷危害”,“这比罚款管用——上次有个祖传酱油铺,儿子偷工减料,老子拿着公证过的《传承誓言》在店门口宣读,没三天儿子就乖乖改回来了。”

穿西装的年轻人突然欢呼:“装修公司承认了!”他举着手机跑过来,微信对话里对方说“那份内部合同是为了避税”,季公证员立刻操作存证:“这就叫‘自作自受’。去年有个建筑公司,为了少缴工程款个税搞阴阳合同,被农民工拿着公证证据告到劳动局,最后不仅补了税,还多付了违约金。”

女人拿着补充协议走过来签字,笔尖刚触纸又停住:“要是他还是不还钱呢?”季公证员指了指墙上的锦旗,“瞧见没?‘公证铁证,讨回公道’——前年有个老太太,被保健品公司骗了五万块,凭着我们公证的宣传录音,法院判公司三倍赔偿,比去跳广场舞维权管用多了。”

乱信翻看桌上的《公证案例汇编》,某页贴着张老照片:1987年的粮油店,店员和顾客在公证处见证下签《凭票供应协议》,照片季公证员突然递过来张名片:“明天来参加‘契约精神讲座’不?有个老茶农要讲他爷爷和供销社签的《茶叶收购协议》,几十年价格没变,就靠一句‘口头约定’。”

玻璃门再次响起,进来个背着画板的姑娘,手里攥着《着作权登记申请表》:“我画的插画被出版社盗用了,他们说‘网上下载的不算侵权’。”季公证员指了指电脑上的版权登记系统:“现在上传作品,三分钟就能拿到登记证书,比抱着画稿去出版社理论管用——去年有个漫画家,靠这个告赢了十家盗版商,现在开了自己的工作室。”

夕阳透过窗户照在公证员的印章上,金红色的印泥在纸上洇出“公”字的轮廓。乱信想起诚掌柜的话,突然明白这些带着油墨香的纸张,其实是现代社会的“诚信契约”——就像老木匠手里的榫卯,不用钉子,却能把人心牢牢连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