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4章 荣辱不惊,典衡褒贬思辨界(1 / 1)

逆世雄图 孤独的疏星 1777 字 4个月前

乱信刚钻进那道混着“一定要拿第一”的呐喊与“输了也没关系”的宽慰的漩涡,就被一堆奖杯证书和检讨书埋到腰腹。右手攥着的《快慢调和录》正和某“成功学大师”的获奖感言缠成死结,挣扎时书里掉出的“第十三章第十五节”飘到脚边——纸上“宠辱不惊”四个字被人用金笔涂改成“唯我独尊”,旁边还画着个举着奖杯的冠军,手里举着“第二名都是失败者”的标语牌,脚下踩着被撕碎的《失败启示录》。

“这地方的荣辱熵比速缓广场的快慢混乱还离谱!”乱信扒开粘在袖口的颁奖典礼邀请函,指着前方闹哄哄的人群直咋舌,“你看那穿燕尾服的选秀冠军,在庆功宴上说‘我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实际决赛时用了修音,粉丝质疑他假唱,他把麦克风往地上一摔‘这是艺术处理’,转头对经纪人说‘把那些吐槽我的评论全删了,就说系统故障’;隔壁小区更绝,大妈跳广场舞拿了社区三等奖,颁奖时把二等奖得主的绶带扯下来系在自己狗脖子上,对方理论,她抱着奖杯哭‘我年轻时可是文工团的台柱子’,物业保安来劝架,她把奖杯砸在地上‘这破奖谁稀罕’,碎片划伤保安的手,她撒腿就跑‘是他自己撞上来的’!”

话音未落,褒贬广场中央那台“荣誉计量仪”与“屈辱监测器”的融合装置突然发出线路起火的噼啪声,速缓绞缠带残留的能量裹着表扬信和批评通报,在空中拧成道“褒贬绞缠带”:左边飘着带金边的“荣”字锦旗,右边悬着带墨点的“辱”字警示牌,带起的气流把快慢架起的快慢相宜桥吹得像条被奖杯砸断的绶带。

“快把那台老式铜镜拖过来!”快慢的青铜快慢秤突然发出镜面炸裂的脆响,秤盘上的荣誉勋章和悔过书开始互相撞击,“这绞缠带在篡改荣辱逻辑——你看桥栏杆上的标语,上午还是‘荣辱不惊’,现在直接改成‘胜者为王’!”

话没说完,裂开的地砖缝里冒出串带着香槟泡沫与墨水混合气味的气泡,泡里钻出来个拎着“荣辱调和仪”的老学者。他穿件洗得发白的中山装,左胸别着枚“褒贬相济”徽章,一半是刻着“荣”字的桂冠,一半是画着“辱”字的荆棘,中间用根棉线拴着枚“定”字玉佩。最醒目的是他手里的仪器,左边显示屏跳着赞誉指数,右边滚着批评力度,中间的“荣辱平衡点”正像个被网络评论区折磨的博主似的忽高忽低。

“你们踩碎的是2025年某‘顶流网红’的流量奖杯,底座粘着他买水军刷好评的转账记录。”老学者突然按住乱信挥舞的手臂,用戒尺指着地面——原本平整的地砖竟浮现出淡金色的舆论走势图,“瞧见没?这地面上的线在互相攻讦:某企业家为评‘慈善大使’,当众捐了一百万,转头就用阴阳合同偷税三千万,记者曝光时,他把捐款证书往镜头前一挡‘这是竞争对手的污蔑’;某煎饼摊主被顾客投诉太咸,他当即免费重做还加了个鸡蛋,说‘错了就得认’,现在每天有人专门绕路来吃,说‘这老板实在,错了就改’!”

乱信突然指着褒贬绞缠带中心:“那团金雾里有个会自己变脸的面具!”果然,雾中悬着个双面面具,正面是笑容灿烂的“荣誉脸”,刻着“名利双收”,背面是垂头丧气的“屈辱脸”,写着“无地自容”,面具边缘刻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却生着铜锈,夹层里藏着张“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的字条,被人用马克笔涂得只剩个“生”字。

“典型的荣辱认知失调症。”调和师从中山装口袋掏出副银丝眼镜,往鼻梁上一架,点开调和仪的投影功能——左边画面里,某学生考了全班第一,父母奖励他最新款游戏机,他把第二名的试卷撕了扔进垃圾桶,说“看这分数就恶心”,下次考试滑到第五名,他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不肯上学,父母撬开门发现他在烧课本“反正我也不是第一了”;右边画面中,某运动员因伤退赛,面对粉丝的质疑,他在发布会上说“我尽力了,不后悔”,后来转型当教练培养出世界冠军,颁奖时他站在台下鼓掌,说“比自己拿奖还开心”。黑色能量从两个画面里渗出来,在快慢相宜桥上凝成层黏糊糊的东西,凑近一看竟是凝固的香槟酒和墨水的混合物。

“给你看个新鲜的。”调和师突然调出组数据,左边柱状图显示某“荣誉收集癖”,五年内参加了一百二十场评奖,家里的奖杯能堆成小山,说“这是成功的证明”,结果被曝多数奖项是花钱买的,他把奖杯全砸了“都是些不值钱的玩意儿”;右边饼图里,某老教师教了四十年书,从没评过优秀教师,说“学生有出息比啥都强”,毕业多年的学生凑钱给他建了座“育人亭”,他剪彩时说“这亭子里该刻上所有老师的名字”,现在当地师范院校把他的故事编进教材,说“这才是教育的真谛”。“这叫‘荣辱颠倒’,就像把虚荣当荣耀,把谦逊当懦弱,要么被赞美冲昏头脑,要么因诋毁妄自菲薄,最后不是在奖杯堆里迷失,就是在平凡中闪光。”他突然把荣辱调和仪往地上一顿,周围乱飞的表扬信顿时落了地,“解决这问题得用‘褒贬调和法’,老祖宗早就懂——韩信胯下受辱(辱中存志),鳌拜居功自傲(荣中失节),受荣时不骄纵,蒙辱时不沉沦,别总被他人评价牵着走。”

这时,个穿西装的“公关专家”举着《危机公关手册》冲过来,书上“永远不能承认错误”被荧光笔涂成块金斑,他唾沫横飞地说“我教你如何把黑的说成白的”,结果给某明星洗白时伪造证据,被全网抵制,他对着媒体说“这是行业潜规则”;话音刚落,个穿布鞋的老工匠抱着《匠人语录》挤进来,说“手艺好坏自己知道,不用别人评说”,他做的木雕在国际上获奖,记者要采访,他摆手说“我还得赶工呢”,现在他的工作室成了“工匠精神教育基地”,年轻人说“在这能学到比荣誉更重要的东西”。

调和师突然笑了,从布包里倒出《菜根谭》和一面铜镜,在地上摆出个八卦阵:“专家你这叫‘逐荣避辱’,就像戴着面具跳舞,看着光鲜,实际累得要死;师傅你这叫‘荣辱两忘’,把心思全放手艺上,看着平凡,实际活得通透,图啥学那些沽名钓誉的?”他用戒尺敲了敲两人的宝贝,“这俩加起来,就是绞缠带的能量源。”

乱信突然被脚边的东西绊了个趔趄,低头发现是本《如何成为焦点》,封面上用烫金大字写着“三步让你万众瞩目”,里面夹着某网红的“作妖笔记”:“第一天:故意和明星撞衫;第二天:在直播间吵架;第三天:被平台封号”,最后一页写着“原来我只是个笑话”。调和师踢了踢那本书:“这叫‘荣辱分裂症’,把出位当荣耀,把踏实当窝囊,最后不是在追捧中摔得更惨,就是在诋毁中站得更稳。”

正说着,褒贬绞缠带突然甩出道金黑色光带,把调和仪的屏幕砸出蛛网纹。众人只见屏幕上的荣辱曲线突然打成死结,现实中某网红为博眼球在烈士陵园跳热舞,说“这是艺术创新”,结果被全网封杀,账号注销时她哭“我只是想红”;隔壁包子铺老板,因给环卫工人免费送早餐被骂“作秀”,他不辩解继续送,说“谁饿了都能来拿”,现在每天有居民自发来帮忙,说“这才是咱该追的星”。

“该亮真本事了。”调和师突然扯开中山装扣子,露出里面印着“宠辱不惊”的汗衫,从怀里掏出本《史记》和一枚印章,“司马迁受宫刑写《史记》(辱中成圣),郭子仪单骑退回纥(荣中守谦)——看见没?这才叫荣辱不惊,不是靠奖杯证明价值,也不是因差评否定自己。”

他把印章往空中一抛,印面化作无数个小铜镜,在空中连成道褒贬相济桥。奇妙的是,绞缠带里的锦旗和警示牌碰到这道桥,突然变得温顺起来,像两个配合默契的伙伴,荣时保持清醒,辱时坚守本心,乖乖地围着荣辱平衡点转圈。

“记住喽,”调和师把荣辱调和仪塞进乱信手里,“受表扬时想想‘是不是名实相符’,遭批评时琢磨‘有没有改进空间’。就像老农民种庄稼,既不因丰收得意忘形(荣),也不因歉收垂头丧气(辱),从没听说过丰收了就不种地,或是歉收了就毁田的。”

乱信刚接过仪器,就听见远处传来争吵声。扭头一看,某公司老板总说“必须拿下行业第一”,为抢项目不择手段,结果被查出违规操作,公司破产;旁边修鞋摊师傅,几十年如一日认真干活,说“能帮人修好鞋就很满足”,顾客们给他送了块“便民之星”的牌匾,他笑着说“我就是个修鞋的”,现在他的摊位成了社区的“暖心地标”。

“那是‘好与坏’遗址的方向。”老学者眯起眼睛,指了指天边的漩涡,“听说那儿的人,要么把好当完美,容不得一点瑕疵,说‘要么最好要么不要’;要么把坏当正常,明明能做好却敷衍了事,说‘差不多就行’,比拎不清荣辱的还拧巴。”他突然从怀里掏出本《荣辱调和录》扔给乱信,“拿着,下次遇到把‘虚荣’和‘自弃’当能耐的,翻第十四章第十六节。”

乱信接住书时,发现扉页夹着张泛黄的纸条,上面写着:“荣与辱如同昼夜交替,荣时不耀目,辱时不晦暗,平常心待之方能行稳致远。”正想问问啥意思,调和师已经背着布包钻进了人群,背影很快消失在恢复秩序的褒贬广场里——此刻某校园,学生们有的在领奖台上发言,有的在台下认真听讲,掌声里透着股真诚的喜悦,没有谁因名次争吵,只有互相鼓励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