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上的人们穿着朴素,脸上洋溢着对新时代的期待。不少人还戴着红色袖章在街上巡逻,看见可疑的人就会上前盘问。
韩云逸特意打听了一下现在的年份,确认是1979年底以后便开始行动起来。
这个时候改革开放刚开始不久,很多人家里都有些老物件想要出手换钱,而古玩市场还没有真正形成规模。
韩云逸骑着三轮车挨家挨户收购一些老物件,凭借着自己的眼力和对未来的了解,很快便收了不少好东西。
一块明代的和田白玉镇纸只花了五块钱,一对清代的官窑花瓶也就二十块,还有几件瓷器和字画加起来也不过百来块钱。
这些东西要是放到2025年,随便一件都得十几万起步。
忙活了几天以后韩云逸的三轮车已经装得满满当当,他这才心满意足地返回2025年。
刚推开门走出来,手机便响了起来。
是之前那位老人打来的电话。
“小韩啊,那批文物的鉴定报告出来了,专家组那边想听听你的意见,你现在有时间吗?”
韩云逸想了想答应下来。
反正店里现在也没什么生意,去省城说不定还能开拓一下人脉。
“成,那我明天就过去。”
挂断电话以后韩云逸便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出发。
第二天一早韩云逸坐上了前往省城的高铁。
两个小时后他来到了省城文物鉴定中心,老人的儿子王建国早就在门口等着了。
“韩兄弟来了,这次麻烦你跑一趟。”
王建国热情地握住韩云逸的手。
韩云逸笑着摇头。
“王哥客气了,应该的。”
两人一起走进鉴定中心,里面已经聚集了不少专家。
那批文物被分门别类地摆放在桌子上,每一件旁边都有详细的标签和说明。
主持会议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专家,姓李,在文物界地位很高。
看见韩云逸进来以后他推了推眼镜打量着这个年轻人。
“这位就是韩云逸小友吧?听说你对这批文物的真伪有独到见解?”
韩云逸点点头没有多说什么废话,直接走到那批青铜器前面仔细观察起来。
在场的专家们都屏息凝神看着他的动作。
“这件青铜鼎确实是春秋时期的真品,但这个铭文有问题。”
韩云逸指着鼎内壁上的一段铭文。
“从锈蚀程度来看这段铭文应该是后刻的,时间大概在清代。有人想要通过添加铭文来提升这件青铜器的价值。”
李老听完以后走过来仔细查看,片刻后点了点头。
“确实如此,我们之前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只是不太确定。”
接下来韩云逸又对其他几件文物进行了鉴定,每一次都能说出让在场专家信服的理由。
特别是那件瓷碗,他直接指出这是民国时期的仿品,虽然仿制手法高超但还是有破绽。
“这个碗的胎质太细腻了,元代的工艺达不到这个程度。而且底部的款识也有问题,笔画太过流畅,应该是用现代工具刻上去的。”
韩云逸的话音刚落,在场便响起一阵掌声。
李老满意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后生可畏啊,你这鉴定水平比我们这些老家伙还要厉害。”
就这样韩云逸在省城住了下来,白天就跟着这些专家一起研究文物,晚上则会去古玩市场转悠。
省城的古玩市场比本地大得多,各种各样的古董琳琅满目。
韩云逸凭借着自己的眼力在这里捡了不少漏,一块上等的和田玉籽料只花了八千块,一对清代的翡翠手镯也就两万出头。
这些东西要是放到拍卖会上随便一件都得翻个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