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报考,八级工程师!(2 / 2)

她这话里满是怨怼,却忘了当初何大清家办户口时,自己是怎么在院里指桑骂槐,说人家是傻子才会花那笔冤枉钱的。

“妈,这事儿不能怪何叔他们。”贾东旭忍不住辩解,“当初谁也料不到政策会变,再说……”

“你倒替外人说话!”贾张氏把碗一墩,“若不是他们家藏着掖着,咱们能落得这般光景?现在全院就咱家只有东旭一个城市户口,以后孩子想转都没门路!”

贾东旭看着母亲蛮不讲理的样子,张了张嘴终究还是叹了口气:“行,妈,先吃饭吧,菜都凉了。”

一旁的棒梗拿着筷子敲着碗边:“爸,我要吃红烧肉!傻柱家就有……”

“棒梗!”秦淮茹轻声喝止,“家里有肉,先吃窝窝头。”她好说歹说,才把孩子安抚住。这顿年饭,就在这样别别扭扭的气氛里往下咽。

大年三十那天,何雨柱把父亲何大清和陈娟请到自己的独门小院,一家子围坐在一起吃了顿团圆饭。随着他日子越过越稳当,在这个重组家庭里,他的话语权也渐渐重了起来。何大清虽是长辈,却打心底里佩服这个儿子——自个儿被从保定劝回来后,柱子的稳重和远见,可比他们这些老一辈强多了。

就说粮本那事,若不是柱子提醒早做打算,他们哪能赶上那波转户口的时机?如今每月凭着粮本领的票证,就算拿到鸽子市换钱,也是笔不小的进项。何大清好几次想给柱子和雨水补贴些生活费,都被何雨柱推了回去——他空间里的物资还充裕得很,再说在清华大学读书,学校给的补助本就不少。

机械系的学生本就受重视,像何雨柱这样成绩拔尖还发表过论文的,每学期的补助更是足够日常开销。这年月,多少家庭供不起大学生,就是因为孩子上了学不仅赚不了钱,还得家里倒贴。可对何雨柱来说,这些都不是问题。

大年初一这天,何雨柱先去给李保国师傅拜年。师傅家添了小孙子,他特意备了些适合小孩的礼物。师娘笑着塞给他一个大红包,他没推辞——这是长辈的心意,得接着。挨家拜完年,何雨柱便把自己关在家里看书,整个寒假下来,又新完成了三篇论文。加上上半学期发表的那些,报考八级工程师的资格,算是稳稳攥在手里了。再配上他已经突破四级的实操技能,心里便有了底。

1954年3月初,公私合营的脚步陡然加快。街头的小店铺陆续换了招牌,公方经理开始接管;大工厂里,原先的老板也渐渐成了摆设。钢铁厂的娄厂长年前就完成了交接,厂子正式改名叫红星轧钢厂。虽说是换了天地,但工人等级考核制度还没下来,不过看这势头,怕是也快了。

何雨柱对这些倒不怎么上心。他和娄厂长本就只是几面之缘,对方帮着把师傅安排进食堂,他也提前提醒过政策风向,两不相欠。再说娄厂长本就是个精明人,前世没他提醒都能安稳过渡,如今自然更无大碍。

眼下他心里装着的,是更要紧的事。

这天一早,何雨柱吃过早饭,骑着自行车送雨水去小学。雨水已经上三年级了,这个年代的小学是五年制,再过两年就要毕业了。他平日里没少盯着妹妹的功课,抽查作业、辅导难题是常事。雨水也是个争气的,知道读书的重要性,加上哥哥把家里打理得妥妥帖帖,让她能安心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拔尖。

把雨水送到校门口,看着妹妹蹦蹦跳跳进了校门,何雨柱调转车头,径直往清华大学骑去。阳光透过光秃秃的树枝洒在马路上,他蹬车的力道都轻快了几分——今天,他要去找孙教授,正式报考八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