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未破晓,镍矿场的空地上已沸腾起来。矿工们裹紧厚实的棉袄,帽檐凝结的霜花簌簌掉落,却丝毫不在意,扛着小板凳便往戏台前挤;矿嫂们拎着布兜,里头装满炒栗子、烤土豆,一边走一边唠着:“昨晚镍铁宴的羊肉,炖得可真嫩。”还不忘给自家娃占个好位置;刚下夜班的老师傅,怀里揣着温热的玉米饼,手中紧攥着暖炉,也快步朝头排走去,眼神直直盯着戏台,那股期待劲儿,比盼着发工钱还急切。
张大爷踩着镍铁梯子,往戏台檐角悬挂镍铁矿灯。每挂好一盏,都要用力拽上几下,嘴里念叨着:“这镍铁家伙沉甸甸的,又抗冻,可得挂结实了,别掉下去伤着人!”我和采茶姑娘们则忙着将镍丝小旗插在戏台两侧支架上。姑娘们的手冻得通红,却没有一句怨言,反而笑着说:“这镍丝比铜丝结实多了,编出来的旗子格外好看!”司徒雪抱着水晶琴,坐在戏台边的镍铁凳上,指尖轻轻拨弄琴弦,尝试将昨晚听到的镍矿号子融入《镍矿谣》。悠扬的琴声,与远处矿场传来的镍铁撞击声交织在一起,别有一番韵味。
彩绒兽也没闲着,脖子和爪子上的铜铃叮当作响,在人群中穿梭嬉戏,引得矿娃们纷纷围拢过来。有的矿娃甚至把自己的暖手宝递过去,彩绒兽毫不客气,一屁股趴在暖手宝上,赖着不肯走,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四季兽和雪绒兽则帮忙搬运彩纸,调皮的雪绒兽还用爪子沾了些镍矿粉,在彩纸上印出一个小爪印。这可把李秀才急得直跺脚,可仔细一瞧,爪印混着镍矿粉的银白光,竟意外地好看,又忍不住笑出声来。
约莫辰时,李矿长带着几个矿工,扛着一大串足有两人高的镍铁铃铛走来。铃铛串挂在戏台正中央的横梁上,微风拂过,“哗啦啦”的声响传来,声音比铜矿的铜铃更显厚重,却又多了几分清脆。李矿长笑着解释道:“这是咱镍矿老辈传下来的‘抗寒铃’,挂在戏台上,听着就让人心里暖和!”矿工们纷纷点头附和,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神情。
突然,石桌上的金色珠子“咕噜”滚动一圈,投射出万谷之源的光柱。只见本源之兽的九个脑袋,正用尾巴尖拨弄着镍铁矿脉,两条矿脉缠绕交织,恰似“镍铁共生”之景,周围还浮现出“矿棚暖汤”的画面。我见状,笑着说道:“看来本源之兽也盼着咱们演抗寒的故事呢!”张大爷也深有同感:“那咱可得用心演,别辜负了大伙的期待!”
临近午时,演出终于拉开帷幕。司徒雪的水晶琴率先奏响,新编的《镍矿谣》比昨晚试弹时更加悦耳动听。琴声中,既有镍铁铃铛的厚重,又融入了矿号子的豪迈,刚奏出两句,台下便响起如雷贯耳的掌声,比矿上开炉时的欢呼声更为响亮。
第一个节目是“矿棚暖汤”。孙家庄的老人们扛着插满镍丝小旗的麦壳粮囤走上舞台,老村长手中握着一把镍铁铸成的大勺子,动情地说道:“想当年,咱镍矿的冬天,冷得能把石头冻裂。矿工们在矿棚里干活,手脚都冻得发紫。多亏了孙家庄的老少爷们,用这样的镍铁勺,一勺一勺给咱送热汤,救了不少人的命啊!”老村长的声音哽咽,台下的矿工们也不禁红了眼眶——许多老矿工都亲身经历过那段艰苦岁月,此刻想起热汤的温度,心中满是暖意。
紧接着,老人们开始表演“送汤”的场景。扮演矿工的小伙子们裹着厚棉袄,冻得直搓手,老村长和老人们端着用镍铁碗装的“热汤”(其实是冒着冷气的热水,却被演绎得栩栩如生)走上前。小伙子们接过碗,“咕咚咕咚”大口喝着,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台下的掌声连绵不绝,有的矿工悄悄抹起了眼泪,矿嫂们也偷偷擦拭着眼角——这场景,与她们往日给矿上送汤的情形如出一辙。
就在这时,台下的矿娃们突然齐声喊道:“我们也要演!我们也要演!”李矿长赶忙走上前,笑着问道:“那你们想演些什么呀?”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站起来大声说:“我们想演‘镍矿粉画画’!我们画了好多关于镍矿的故事!”李矿长连忙与张大爷商量,张大爷笑着点头:“行!让娃们上来演,热闹!”
矿娃们一听,兴奋得又蹦又跳,纷纷跑到后台,拿出自己的画作。这些画上,有的描绘了矿工叔叔挖矿的模样,有的展现了矿棚里温暖的火炉,还有的画了可爱的彩绒兽,每一幅都撒上了镍矿粉,在灯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姑娘们将画挂在戏台两侧,矿娃们则站在画旁,绘声绘色地讲述画里的故事:“这是我爸爸,他在矿上挖镍铁,可厉害了!”“这是暖炉,冬天烤着特别暖和!”台下的矿工们听得哈哈大笑,不时有人喊道:“我家娃画得真棒!”现场气氛热烈非凡。
下一个节目是赵集货郎的“镍铁小铺”。货郎推着挂满镍铁小玩意儿的小推车走上舞台,车上有镍铁小矿车、镍铁钥匙扣、镍铁暖手宝等。他扯着嗓子,用浓郁的镍矿方言大声吆喝:“镍铁硬,镍铁暖,一文钱,买个伴!大伙猜猜,咱镍矿的镍铁暖手宝,装满热水能暖多久?猜对了,送个镍铁小矿车!”
台下瞬间热闹起来,矿娃们纷纷举起小手,大声喊着“一个时辰”“两个时辰”,老矿工们则笑着说道:“怎么也得三个时辰,镍铁保温性能好!”最后,一个穿着厚棉袄的小男孩站起来,自信满满地喊道:“四个时辰!我爸爸的暖手宝就是镍铁的,能暖一上午!”货郎笑着将镍铁小矿车抛给他:“答对喽!这小矿车归你啦!”小男孩接过小矿车,兴奋得又蹦又跳,还高高举起,向台下的父亲展示,父亲也笑着点头,眼中满是骄傲。
接下来是王村汉子们的“镍铁打制”表演。汉子们手持镍铁小锤子和小铁块,随着音乐节奏敲打起来,“叮叮当当”的声响与司徒雪的琴声相互交融,悦耳动听。水纹兽也来凑热闹,朝着汉子们喷出一团水雾,水雾中闪烁着镍矿粉的银光,远远看去,宛如真实的火花四溅。台下的矿工们看得目不转睛,有的还不由自主地跟着节奏拍手,矿娃们则学着汉子们的样子,用小手拍打着自己的双腿,嘴里还模仿着“叮叮当当”的声音。
最后是压轴节目“百家团圆”。司徒雪的水晶琴奏响温柔舒缓的旋律,孙家庄的粮囤、赵集的货郎车、王村的镍铁工具纷纷汇聚到戏台中央。彩绸带将这些道具串联起来,镍铁姓氏牌拼成了完整的百家姓。矿娃们举着自己的画作跑上舞台,围着道具欢快地转圈,彩绒兽也一跃而上,晃动着爪子上的铜铃,跟着孩子们一起奔跑。台下的矿工们纷纷站起身,随着音乐节奏拍手,有的还轻轻哼唱起来。整个矿场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尽管外面天寒地冻,可戏台上、台下却暖意融融,比矿棚里的火炉还要温暖。
演出结束时,夕阳已西斜。矿工们却依旧围着戏台,久久不愿离去。有的拉着演员们询问下次演出时间,有的拿出镍铁小玩意儿送给我们;矿娃们则拉着彩绒兽,非要教它用镍矿粉画画。彩绒兽也十分配合,用爪子沾了些粉,在纸上印出一个爪印,惹得孩子们笑声不断。李矿长见状,笑着说道:“大伙别急,我们已经跟钨矿的矿长商量好了,下次让他们也见识见识咱《百家乐》的精彩!”
夜幕降临,李矿长再次摆起“镍铁宴”。这次的镍铁锅比昨晚更大,锅里炖着香气四溢的山鸡汤,还加入了用镍矿煨制的“冻蘑菇”,味道更加鲜美。老矿工们坐在我身旁,一边品尝美食,一边讲述着镍矿的故事:“咱镍矿的冬天虽冷,可人心却热乎。不管谁家有困难,大伙都会齐心协力帮忙。你们演的《百家乐》,正是这份温情的写照,所以大伙才这么喜欢!”
我轻轻抚摸着石桌上的金色珠子,它此刻正映出钨矿的景象:钨矿的山峦呈深灰色,矿场上飘着朦胧的“钨砂雾”,本源之兽的九个脑袋,正用尾巴尖轻轻扫动雾气,仿佛在为我们指引前行的方向。我知道,下一站的旅程即将开启。但此刻,我只想尽情享受这镍矿的夜晚,品味镍铁宴的鲜香,感受这“镍情热”的温暖——在这个充满镍铁气息的矿区,我们用《百家乐》,将快乐与温暖,传递到了每个人的心中。
夜风吹过镍矿场,镍铁铃铛的“哗啦”声、矿工们的欢声笑语、水晶琴的袅袅余韵,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比任何音乐都动人的乐章。我抱着彩绒兽,望着远处矿场的点点灯光,心中满是温暖:这,或许就是《百家乐》的意义所在——用最质朴的故事,温暖每一个寒冷的矿区,连接每一颗炽热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