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孙悟空妖王显威白骨山(2 / 2)

“唐玄奘?大唐和尚?”孙悟空(妖王)分身笑着反问,“你一心要往那西天取经?”他深知对付佛门中人,诛心为上。看着这个世界的“自己”头上那金箍,便知是佛门手段,因此对眼前这和尚充满敌意。而对付和尚,他自有一套办法。

“贫僧正是唐玄奘。敢问公子尊姓大名?”唐玄奘保持着出家人的慈悲与平和,若能劝得此妖王离去,免去一场争斗,自是善事一桩。

“我的名字,日后你自会知晓。”孙悟空(妖王)分身摆摆手,目光锐利地逼视着唐僧,“今日,我只想请教几个问题。敢问高僧,你千辛万苦去西天取经,究竟意欲何为?”

“世间众生深陷苦难,贫僧于心不忍。故发宏愿,欲往西天求取真经,以解万民倒悬之苦,助苍生离苦得乐,得享安宁。”唐玄奘双手合十,虔诚地回答道。

唐玄奘(唐僧)面露微笑,说道:“此乃贫僧之宏愿,亦是西行之本意。纵使前路荆棘密布,贫僧亦绝不退缩。为解万民疾苦,贫僧自身受些磨难,又有何妨?”

“原来大师竟怀如此悲天悯人之心,此诚功德无量之壮举,足以名垂青史。”孙悟空(妖王分身)笑着说道,心中暗忖眼前这大唐和尚即将被他言语所惑,陷入迷茫。西行取经?今日他定要说得唐玄奘动摇信念,甚至生出还俗之念方肯罢休。

“公子但问无妨。”唐玄奘依然含笑回应。在他看来,眼前这矮个子妖怪虽形貌不佳,却显然有求知向善之心。佛曰众生平等,他今日便要度化此妖,令其迷途知返,弃恶从善。这正是他一贯秉持的理念。无奈此前所遇妖魔,多为穷凶极恶之辈,无法交流,甫一照面便欲加害,终被大徒弟孙悟空(行者)打杀。今日竟能遇上一个可沟通的妖魔,令唐玄奘颇为感慨。他亦要让三个徒弟见识一下,他们的师父不仅是一位心怀慈悲的高僧,更是一位能以言语劝化妖魔的佛门大师。世间纷争,并非唯有用武力解决一途。

“敢问大师,”孙悟空(妖王分身)笑意更深,“真经果真能救世么?它又将如何救世?是令百姓从此吃斋念佛、断绝人欲、追求六根清净么?”

唐玄奘略作沉吟,一个呼吸后,抬头答道:“真经可唤醒百姓心中求知向善之念。百姓得此指引,方能明辨是非,知晓对错。为官者亦能因此醒悟,善待治下黎民。”他意指拯救世人的关键在人自身向善,而真经则是唤醒这份真善美的钥匙。

“呵,大师能说服自己便好。”孙悟空(妖王分身)语带讥诮,“在下好奇的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那漫天仙佛,受尽人间香火供奉,却冷眼旁观黎民百姓饱受天灾人祸、病痛折磨之苦。此等仙佛,值得人族虔诚祭拜么?”

“况且,”他话锋一转,目光锐利地直视唐僧,“大师一路行来,在下并未见其‘慈悲为怀’之实。沿途打杀了十数位妖王,所为何来?仅因他们欲食大师之肉?然则,大师可曾听闻佛祖‘割肉喂鹰’之典故?若大师真怀慈悲之心,何不效仿佛祖,舍己身之肉予那些妖王?如此既能满足其愿,又能彰显慈悲,岂非两全其美?”

孙悟空(妖王分身)的话语如同利刃,直指唐玄奘信念的根基。他看着眼前这位大唐高僧先前那份自信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沉默。在孙悟空看来,这和尚只知吃斋念佛,眼界与见识,远不及加入聊天群后经历丰富的自己。唐玄奘所秉持的信念,于他而言,犹如空中楼阁,虚无缥缈,不堪一击。

“我佛慈悲,怜悯众生疾苦,故指引贫僧西行求取真经,以救世人。”唐玄奘后退一步,勉强维持着脸上的微笑回应道,只是语气已不复之前的笃定,显露出明显的底气不足与心绪纷乱,“至于那些妖王,皆因恶贯满盈、杀戮无数,命中注定要堕入地狱偿还罪业。”

“至于漫天仙佛,”他继续辩解,声音却弱了几分,“只要百姓诚心供奉,自可保其家人平安顺遂。”然而,孙悟空(妖王分身)的诘问已在他心中掀起波澜:既然百姓诚心祭拜仙佛,为何世间仍有诸多天灾人祸?而那些妖王欲食他之肉,无非是听信了“食唐僧肉可长生不老”的荒谬谣言。这谣言本身就让唐玄奘困惑不已——他不过一介普通僧人,何以妖王们竟深信食其肉可得长生?

过往途中,他总习惯性地看着大徒弟将图谋不轨的妖王打杀,却从未深思过,是否该让一位妖王当面食他一块肉,以证此谣言之虚妄?此刻听了眼前这妖怪的犀利言辞,唐玄奘如遭棒喝,幡然醒悟:舍一块肉,既不伤及性命,又可效仿佛祖“割肉喂鹰”之圣行,或能感化妖王,化解仇怨。一味纵容徒弟打杀,终究非他所愿。出家人当慈悲为怀,佛曰普度众生,那妖怪难道不也是众生之一员么?唐玄奘陷入了深深的迷茫,对自己此前默许的行为,究竟是对是错,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