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父女相认(2 / 2)

苏黛玉望着那块玉,喉咙像塞了团棉花。她今天才知道,生父是高干子弟,娶了开国功勋的女儿,如今是中组部的常务副部长明谨,而她是这段露水情缘的“污点”。

这些年她故意不去想“父亲”这个词,可此刻看着明谨鬓角的白发,看着他小心翼翼捧出的传家宝,心里那堵砌了三十年的墙突然裂了道缝。

“为什么现在才来?”她终于开口,声音发紧,“我被同学骂野种的时候,被继父打的时候,在艺校啃馒头省钱的时候……你在哪里?”

明谨喉头滚动,喉结重重砸下:“对不起。”三个字说得极慢,像从心底剜出来的,“那年送你们上火车后,我在站台站了整宿。后来托人找过你们,可地址变了,联系断了……直到五年前才知道你们在蔚南。”

他突然从内袋掏出个牛皮纸袋,里面是叠得整整齐齐的剪报——向海市宝山区文体局的新闻、苏黛玉主持活动的照片、以及在福山街道轰轰烈烈干事创业的报道,边角都仔仔细细用红笔圈过。

“每次在报纸上看见你,”他声音低下去,“就想,我女儿怎么这么厉害,比我当年强百倍。”

孩子突然哼唧起来,小腿乱蹬。

苏黛玉忙低头哄,明谨下意识往前探身,又猛地刹住脚步,像怕惊了怀里的小生命。

小家伙还是醒了,咧嘴哭了起来,应该是没吃饱,可这个节骨眼又不能喂奶,苏黛玉一时有些无措。

明谨上前,指尖悬在婴儿襁褓上方,轻轻碰了碰孩子的小拳头,林实秋突然止住啼哭,乌溜溜的眼睛盯着这个陌生的老人。

明谨喉结滚动,眼角细纹里盛着水光,声音轻得像怕惊了晨露:“像黛玉小时候,眼睛亮得能照见人。”

崔莺莺抹了把眼泪说:“你当年给她取名‘黛玉’,说‘黛’是青黑色颜料,‘玉’是君子之德。她从小就爱读书,初中成绩全县前三……”

“后来烧了课本。”苏黛玉接口,语气已软了几分。

她低头看着孩子红扑扑的小脸,想起自己15岁那年,在宿舍被窝里偷偷读《红楼梦》,看见“玉带林中挂”时,突然明白母亲给她取这个名字的深意——原来生父早把对她的期许藏在名字里,哪怕他从未真正参与过她的成长。

明谨指尖再次触到外孙的小手,婴儿下意识攥住他的食指,力道虽小,却让这个正部级干部眼眶瞬间通红:“小家伙,你这么小怎么好像什么都懂一样,好聪明。他叫什么名字?”

“林实秋。”林居正笑着接话,“十月生的,取春华秋实的‘秋实’之意。”

“好名字,”明谨点头,“实秋,实秋……”他反复念着,转脸对苏黛玉说:“当年在窑洞,你妈哼《牡丹亭》,我就想,以后要是有女儿,一定要让她学最好的戏曲,读最好的书……”

“可我连高中都没上。”苏黛玉打断他,话一出口却后悔了——此刻的明谨不是高高在上的部长,只是个满心愧疚的父亲。她看见他肩膀猛地绷紧,又慢慢松下来,像被抽走了所有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