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0章 《风语甜痕》(1 / 2)

甜草田的风总带着糖香,今年尤其浓。小糖蹲在秘藏坑前,指尖划过土丘上的裂痕——那是祖辈们一次次埋信物压出的印记,像大地的掌纹。他手里攥着块麦芽糖,糖上拓着九代人的掌印,最边缘的新印是他刚满周岁的女儿的,小小的指腹印在太奶奶念穗的掌纹里,像颗刚发的芽。

“爹,您听。”小糖突然抬头,示意身后的阿木。风穿过草叶,发出“沙沙”的声响,仔细听,竟像无数细碎的说话声。阿木侧耳听了片刻,眼眶慢慢红了:“是太婆们在说话呢。”

风里的低语越来越清晰。有林穗的声音,带着灶膛的烟火气:“熬糖要守着锅,火大了焦,火小了生,跟养孩子一个理。”有阿柱的粗嗓门,混着锤糖模的闷响:“当年跟你太婆抢糖铲,输了的人要多劈三担柴……”还有小穗的轻笑,像糖块落在瓷盘上:“念穗小时候总偷舔糖稀,被我敲了手心还哭……”

小糖的女儿被风逗得咯咯笑,小手在风里抓着什么。阿木把孩子抱起来,指着甜草田远处的风车:“看,那是太爷爷用你太婆的旧糖模改的,风一吹就转,转一圈,就把甜香送远一程。”

风车的叶片上,粘着层薄薄的糖晶,是历年风里的甜香凝结的。叶片转动时,糖晶折射出彩虹,照在秘藏坑旁的石碑上——碑上“糖心河”三个字已经被糖晶裹成了琥珀色,笔画里嵌着无数细小的掌印,有的深,有的浅,像串起来的星子。

村里的老人们说,这风是“甜魂风”,每年秋分前后都会来,带着历代熬糖人的声音。他们没走,真的没走。

剧情任务·风语辨识

-每年秋分,“守糖人”需带领全村人在甜草田静坐,记录风里的低语内容,按辈分整理成《风语录》。若当年未辨识出三位以上祖辈的声音,需在祠堂供奉三锅新熬的糖,日夜不熄,直至风声重现。

-孩童需在风里辨认出自己直系祖辈的声音,方可参与次年的熬糖仪式。小糖的女儿需在三岁前认出念穗的笑声,否则需由母亲用母乳混合糖浆,每日涂抹其手心,直至掌心浮现淡粉色的糖纹。

秘藏坑的土被翻新时,小糖挖出了个陶罐。罐口封着红布,打开的瞬间,甜香喷涌而出,竟在阳光下凝成了人形——是个穿着蓝布褂的老太太,正用糖铲搅着锅里的糖浆,侧脸的轮廓和祠堂画像里的林穗分毫不差。

“太……太奶奶?”小糖惊得后退一步,手里的新糖模掉在地上。

人形糖雾笑了,声音像化在温水里的糖块:“傻孩子,别怕。我是林穗,也不是林穗——是你熬的糖记着我,风把糖香吹聚成了形。”她抬手拂过小糖的额头,指尖带着温热的焦糖味,“你熬的糖太急了,火没压住,才让我显了形。”

小糖这才发现,自己今早熬糊的糖渣就堆在秘藏坑旁,焦味混着甜香,竟成了唤醒“糖影”的钥匙。他想起《糖经》里的话:“糖记魂,火引形,心诚则见故人。”

接下来的几日,村里陆续有人见到了“糖影”。阿木在修理风车时,看见阿柱的糖影蹲在车下,指点他如何调整齿轮:“这里得垫块糖渣,当年我跟你太婆试过,能减少磨损。”小石头的媳妇在揉糖团时,撞见小穗的糖影在面团上按出个掌印:“记着,甜要藏在芯里,外面裹层微苦的麸皮,才耐嚼。”

最奇的是小糖的女儿,她总指着空摇篮笑,说太奶奶念穗在给她摇糖铃——摇篮里果然有串用糖稀做的小铃铛,是念穗当年的手艺,不知何时被糖影放在了那里。

但糖影并非总能显形。有次村里的后生熬糖时偷工减料,想快点出糖,熬出的糖又硬又涩,任凭怎么呼唤,风里只有焦糊味,连半个人影都没聚成。

剧情任务·糖影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