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欺天石微黯·雷云隐现(1 / 2)

夕阳熔金,将忘忧村染上一层慵懒的暖色。炊烟几缕,笔直地升向被晚霞浸透的天空,又被高处渐起的微风吹得散乱。村口那株虬枝盘结的老槐树,巨大的树冠投下浓重的阴影,几乎将树下的青石和旁边歪斜的木凳都吞没进去。

萧遥就陷在这片阴影里,背靠着冰凉粗糙的树身。他一条腿曲起,手肘随意地搭在膝盖上,另一条腿则懒洋洋地伸向前方,沾着泥点的草鞋尖无意识地轻轻点着地面。一顶边缘有些破损的旧草帽,被他随意地扣在脸上,遮住了大半张面孔,只露出线条利落的下颌,以及几缕垂落在颈侧的、刺眼的白发。

那白发,并非雪色,而是一种历经沧桑、被某种力量强行透支后留下的枯槁灰白,与他身上那件洗得发白、打了好几处补丁的粗布短褂相得益彰,活脱脱一个落魄山野、身体亏虚的穷酸闲汉。

他似乎在打盹,呼吸悠长而微弱,胸膛的起伏几不可察。只有那扣着草帽的手指,指节修长却带着几道尚未完全愈合的暗红疤痕,偶尔会极其轻微地动一下,仿佛在睡梦中也不忘掐算着什么。

然而,草帽下的阴影中,那双眼睛是睁着的。

没有睡意,也没有村人以为的颓唐。那是一双沉淀了太多东西的眼眸,深处藏着一种近乎虚无的平静,像暴风雨后死寂的海面,又像历经万载磨砺的寒潭古玉。所有的锐利、疲惫、算计、乃至那沉重的枷锁感,都被这层平静死死地压在了最底处,只在最深的眼底,偶尔掠过一丝不易捕捉的微澜,如同深潭之下游过的暗影。

他头顶寸许的虚空中,悬浮着一物。拳头大小,形态并不规则,更像是一块天然生成、未经雕琢的奇石。通体呈现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混沌色泽,并非纯粹的黑暗或灰色,而是无数种难以名状、时刻流转变幻的幽光交织在一起,如同将一小片浓缩的、凝固的混沌海精华拘禁于此。它无声无息地悬停着,散发着极其微弱、却异常坚韧的光芒。这光芒并不向外扩散,反而像一层薄薄的、流动的水膜,温柔地将萧遥整个头颅和上半身笼罩在内。

这便是混沌欺天石。

它是屏障,隔绝着此方世界规则对萧遥这个“异物”的天然排斥,让他得以呼吸这方天地的灵气而不被“毒害”。它更是枷锁,核心深处烙印着冰冷的天道秩序印记,如同悬顶利剑,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萧遥——他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跳,都处于最严密的监控之下。任何超出界限的“秩序失衡”行为,都将引来这方天地最冷酷无情的“终极修正”。

此刻,在夕阳最后的余晖里,在那层坚韧的、流转的混沌光膜边缘,极其细微地,一丝光芒,仿佛烛火被微风掠过般,轻轻摇曳了一下,随即黯淡了几乎无法用肉眼分辨的一丝。

极其短暂,极其微弱。微弱到即使有人此刻正盯着它看,也只会以为是光影的错觉。

但萧遥搭在膝盖上的手指,倏地绷紧了一瞬,指节微微泛白。草帽下,那双平静的眼眸深处,骤然掠过一道寒光,比刀锋更冷,比闪电更快,瞬间刺破了那层深潭般的平静。

来了。

这微不可察的黯淡,如同一根冰冷的针,刺入了他高度紧绷、从未真正放松过的神经末梢。

几乎就在欺天石光芒微黯的同时,遥远的天际尽头,在那片被晚霞烧得火红的云层边缘,另一片云悄然汇聚。它淡薄得如同画家用最淡的墨汁,在澄澈的天幕上随意晕染开的一抹水痕,稀薄,缥缈,几乎与纯净的暮色融为一体。若非萧遥这种感知被天道烙印和混沌海双重磨砺得近乎非人的存在,换做任何一个修士,甚至金丹元婴,恐怕都难以察觉这细微到极致的能量扰动。

那不是普通的雨云,没有翻滚的厚重水汽,反而透着一股子无机质的、冰冷的规则气息。一丝微弱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天罚”意味,如同最淡的硫磺味,若有若无地飘散在稀薄的空气里,遥遥指向忘忧村,指向老槐树下的他。

萧遥的呼吸节奏没有丝毫改变,依旧悠长而微弱。草帽下的嘴角,却几不可察地向下撇了一下,形成一个极其微小的、混合着“果然如此”的冷嘲与“麻烦上门”的厌烦的弧度。

混沌欺天石并非万能,更非永固。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悖论,一个行走在秩序规则边缘的“漏洞”。模拟秩序,屏蔽天机,每一次运转都在消耗着它自身那点混沌海本源积累的力量,也在不断试探着天道容忍的底线。每一次微小的“助人”,每一次力量的动用,哪怕只是帮老农找牛时弹出的一颗石子,替铁匠解决淬火难题时的一句无心指点,都如同在紧绷的弓弦上又加上了一分力。

他清楚得很,这看似平静的“新生”,不过是建立在流沙之上的城堡。头顶的石头,就是那唯一的、摇摇欲坠的承重柱。它的光芒每一次黯淡,都意味着基石被侵蚀了一分,距离崩塌又近了一步。而天边那稀薄雷云的每一次凝实,都是崩塌前兆的具象化警告。

夕阳的光线又斜了几分,彻底沉入了远山的怀抱。暮色四合,笼罩了小村。老槐树的阴影变得更加浓重,几乎将萧遥完全吞噬。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而沉重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带着金属碰撞的叮当声,打破了黄昏的静谧。

“萧先生!萧先生还在吗?”声音洪亮,带着金属锻造特有的粗粝感,是村东头的张铁匠。

萧遥搭在膝盖上的手指动了动,草帽依旧扣在脸上,只从收摊儿?”

张铁匠大步流星地冲到槐树下,魁梧的身形像个移动的小铁塔,浑身散发着烟火气和汗味,手里还拎着个油纸包。他抹了把额头的汗,看着阴影里那个仿佛要长在青石上的“闲汉”,急吼吼地道:“收啥摊啊!愁死人了!刚淬火的一把新镰刀,还没开刃呢,‘啪’一声,又裂了!跟上次那把柴刀一样,从刀背到刃口,一道笔直的大裂子!邪了门了!这都第三把了!再这么下去,老王头家等着割麦子的镰刀,猴年马月才能交上啊!我这招牌都要砸了!”

他语气里满是焦躁和不解,显然被这诡异的“裂刀”问题折磨得不轻。

草帽下的萧遥沉默了几息,似乎在努力把自己从“睡梦”中拔出来。半晌,他才慢悠悠地抬起手,把扣在脸上的草帽往上推了推,露出那双带着惺忪睡意、却又似乎过于清亮的眼睛。

“淬火?”他打了个长长的哈欠,声音懒洋洋的,仿佛每个字都带着倦意,“老哥用的啥水?还是村后那口老井里的?”

“是啊!”张铁匠一拍大腿,“咱村不就那一口好水吗?清亮,没怪味!以前淬火从来没出过这毛病!”

“唔…”萧遥咂咂嘴,像是在回味什么,目光没什么焦距地投向远处被暮色笼罩的山峦,随口道,“这几天…日头毒,井水晒得浅了层?底下渗进来的那股子‘凉’劲儿,不够透?试试…掺点‘热’的?不用多,一瓢滚水,兑九瓢井水…搅匀了,再淬。淬的时候,别急着全浸下去,刃口先沾一沾,提起来,看看‘气’的颜色,发青了再沉到底…火候,看‘气’比看水强。”

他这番话,说得含含糊糊,颠三倒四,像是在梦呓,又像是随口胡诌。什么“凉劲儿”、“热劲儿”、“气”的颜色…听起来玄之又玄,跟铁匠铺子里叮叮当当的实在活计完全不搭边。

张铁匠听得一愣一愣的,浓眉拧成了疙瘩。他狐疑地看着萧遥那张被白发衬得愈发苍白的脸,又看看他头顶那悬着的、流转着混沌幽光的怪石——村里人都知道萧先生头上总悬着个会发光的“宝贝”,据说是祖传的护身符,能镇邪治病,虽然怪,但大家也习惯了。

“兑…兑热水?看…看‘气’?”张铁匠挠着后脑勺,一脸茫然加不信,“萧先生,这…这能行?听着…咋那么玄乎呢?别又糟蹋我一炉好铁!”

萧遥眼皮都没抬,懒洋洋地又把草帽往下拉了拉,重新盖住大半张脸,只留下一个线条略显冷硬的下巴对着张铁匠,闷闷的声音传出来:“试试呗…裂了…算我的?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尾音拖得老长,带着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无赖劲儿,说完似乎又要睡去。

“……”张铁匠被噎得说不出话。看着萧遥这副油盐不进、懒出天际的德行,他憋了半天,重重叹了口气,把手里的油纸包往萧遥旁边的青石上一放:“得!死马当活马医!试试就试试!喏,家里婆娘烙的饼,新麦子磨的粉,香着呢!您老先垫吧着!”说完,也顾不上再追问,转身大步流星地又冲回村里,叮叮当当的脚步声很快远去。

阴影里,萧遥没动。草帽下,他搭在膝盖上的手指,极其轻微地弹动了一下,一丝微弱到极致、几乎与空气流动无异的无形气机,悄然离体,如同最灵巧的游蛇,追上了张铁匠远去的背影,无声无息地缠绕上他手中拎着的、那个装着失败裂镰刀的布包。

气机流转,没有引动丝毫天地灵气的异常波动,更像是一种纯粹的、对物质本身“状态”的探查,快如闪电,一触即收。

那镰刀的裂痕形态、金属内部的应力分布、甚至井水残留的微弱气息…瞬间了然于心。

‘果然…’萧遥心中冷笑一声。那裂痕笔直得过分,根本不是淬火应力自然释放能形成的,倒像是被一丝极其微弱的、带着湮灭属性的异种能量瞬间贯穿所致。这能量残留极其稀薄,若非他这种对“破坏”与“湮灭”有着切肤之痛的人,根本无法察觉。源头…他目光下意识地扫了一眼村外某个方向,随即又收回,仿佛只是随意一瞥。

正是那王五偶然捡到“弑神匕”碎片后,偷偷试验其威力时,无意间泄露出的极其细微的一丝气息,被风带过铁匠铺附近,侵染了那镰刀粗胚。这点微末气息,对常人无害,却恰好能破坏凡铁在淬火临界点的脆弱平衡。

“啧,麻烦。”草帽下,萧遥无声地骂了一句。这破事,归根结底,还是那该死的葬神渊崩飞出来的碎片惹的祸,而葬神渊的崩灭…他眼底深处掠过一丝极淡的阴影,那白发,似乎也在此刻显得更加刺眼。

张铁匠带来的那点小插曲,如同投入深潭的一颗小石子,涟漪很快散去。槐树下恢复了宁静,只有晚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

暮色更深,天空由橙红转为深邃的靛蓝,几颗星急的星子已经迫不及待地缀上天幕。村里各家各户的灯火次第亮起,昏黄的暖光透过窗棂,在夜色中晕开一个个模糊的光团。饭菜的香气混合着柴火的气息,在晚风中弥漫开来。

萧遥依旧靠在老槐树上,草帽盖脸,像一块长在阴影里的石头。油纸包里的麦饼散发着朴实的香气,但他没动。

混沌欺天石的光芒,在他头顶无声流转,那层坚韧的混沌光膜依旧笼罩着他,隔绝着世界无形的恶意。然而,那丝极其微弱的黯淡,却如同一个顽固的污点,烙印在他的感知里,挥之不去。天边,那片稀薄得如同幻觉的雷云,在渐深的夜色中,轮廓似乎…更清晰了一些?如同一个耐心等待的猎人,在暗处悄然磨砺着爪牙。

轻微的脚步声再次靠近,带着孩童特有的轻快节奏。

“萧爷爷!萧爷爷!”稚嫩的童音响起,几个穿着粗布小褂、脸蛋红扑扑的村童,像一群归巢的小雀儿,叽叽喳喳地跑到槐树下,围住了阴影里的萧遥。最大的一个男孩,手里还宝贝似的捧着一个粗陶小碗,里面是几块刚出锅、还冒着热气的米糕,散发出甜丝丝的米香。

草帽动了动,被一只骨节分明的手往上推了推,露出萧遥半张脸。他脸上那层疏离的平静瞬间融化,被一种近乎刻意的、夸张的懒散笑容取代,眼角的皱纹都挤在了一起:“哟,小猴儿们,散学了?又拿好吃的来孝敬爷爷?”声音拖得长长的,带着点戏谑的笑意。

“萧爷爷吃糕!”捧着碗的小男孩踮着脚,把碗举得高高的,小脸满是献宝的期待,“娘刚蒸的!可甜了!”

“我娘说萧爷爷教我们认字,是先生,要敬着!”另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脆生生地补充。

“敬着…嗯,有道理。”萧遥煞有介事地点点头,慢吞吞地伸出手,从碗里拈起一块还烫手的米糕,也不怕烫,就那么捏在手里,对着星光看了看,又凑到鼻子下闻了闻,“嗯…火候差了点,底下有点糊味儿,不过嘛…心意是顶顶甜的!”他张嘴咬了一大口,鼓着腮帮子嚼着,含糊不清地赞道,“香!比城里那些花里胡哨的点心强!”

孩子们被他逗得咯咯直笑,七嘴八舌地问:

“萧爷爷,城里点心啥样啊?有肉吗?”

“爷爷,你头上的石头晚上会发光给我们看吗?像萤火虫那样?”

“爷爷,再给我们讲个故事吧!上次那个会飞的剑仙后来打赢大妖怪没有?”

孩子们纯真而热烈的气息扑面而来,像一股暖流,短暂地冲散了头顶欺天石的冰冷监控和天边雷云的隐晦威胁。萧遥看着眼前一张张红扑扑的、不谙世事的小脸,他们眼中只有好奇、亲近和纯粹的快乐,没有算计,没有恐惧,更看不到他头顶悬着的利剑和远方凝聚的危机。

他眼底深处,那潭死水般的平静,似乎被投入了几颗真正的石子,漾开了一圈极其细微的、真实的柔软涟漪。他伸手,用那只没拿糕点的、带着疤痕的手,极其自然地揉了揉离他最近那个小男孩乱糟糟的头发,动作笨拙却带着一种久违的温度。

“故事啊…”他咽下嘴里的米糕,舔了舔嘴角的碎屑,故意拉长了调子,做出思索状,“那个剑仙啊…后来嘛…”

就在他开口的瞬间,一丝极其微弱的神念,如同最轻柔的春风,拂过眼前几个孩子。这神念不带任何探查意图,只是纯粹地“感知”他们的状态——气息是否平稳,有无隐疾,魂魄是否被外界污秽侵染。这同样是“微操”,精细入微到了极致,确保不会触动任何规则警戒线。

‘还好,都很干净。’萧遥心中暗道,面上笑容不变,“后来他找了个地方躲起来啦!天天钓鱼、喝酒、睡大觉,日子过得…啧啧,那叫一个没出息!”

“啊?躲起来了?”孩子们大失所望,小脸都垮了下来。

“没出息!”小男孩嘟囔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