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重量级谈话;提任东江地区行政公署副秘书长(1 / 2)

“王书记,陈俊生到了。”

邱自强领着陈俊生来到莞城县招待所的一间贵宾套房,王利民同志似乎专程在此等候,淡淡的“嗯”了一声,戴上眼镜,面色平静地打量着陈俊生。

小陈同志一来岭南就兴风作浪,还捅了个大篓子,引起邮电部门的主要领导同志强烈不满,急得想踹他屁股。

不过,在王利民看来,小伙子不仅长得一表人才,而且颇具实干精神,前后完成1500万港币的天量招商引资,切实带动云想服装厂和东风速运公司在莞城樟木头公社的发展一日千里,势不可挡。

邱自强往领导的水杯里续上茶水,然后给陈俊生倒了杯茶,退出去的时候,轻轻地把门带上。

“王书记,您好。”陈俊生很恭敬地打招呼。

王利民微微颔首,没有让他坐下:“小陈啊,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吗?”

陈俊生闻言心里咯噔一下,突然接到大领导召见,果然不是什么好事,估计是前几天把邮电部门得罪的太狠,直接降下“天罚”了。

“倘若王书记的意见,与邮电保持一致的话,东风速运公司,必定凶多吉少。”

“不过话说回来,到了这种级别,要动真格处理问题的话,一通电话就能改天换地,没必要特别召见,在我身上浪费宝贵时间。”

陈俊生一边暗自揣摩领导心意,一边挺直腰杆,目光直视王利民同志,不卑不亢的回答道:“不知道,还请王书记明示。”

王利民盯着陈俊生说:“你胆子不小嘛。”

“我的胆子,是在岭南这方热土上壮大的。”

陈俊生胆子确实很肥,面无惧色地在王书记跟前侃侃而谈:“我的政治经济学专业课老师迟振华教授曾在课堂上讲过,岭南省的经济局面之所以能稳定且持续的领先全国,靠的不仅仅是天时,地利,人和,更多的是省委领导同志敢为人先,敢于用政策换经济、换发展,换民生,大举引进港资、外资,全面放松民营企业、个体经济发展管控的大格局。”

“因此,我怀揣着一颗产业报国的热诚之心,多次往返于杭城和岭南之间,使出浑身解数引进港资,在惠阳地区、莞城县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办厂招工,合规经商,守法纳税,为岭南经济发展做贡献,实在不知道错在哪里。”陈俊生一脸认真地说道。

这就是上大学的好处了。

小嘴一张,直接就把国内政治经济领域的权威教授搬出来,吹牛皮,拍马屁,无所不能。

然后再把惠阳地区、莞城县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拿出来,充当企业“背书”。

就跟《大明王朝1566》里面,嘉靖问责赵贞吉那老小子一样,赵*不粘锅上来就说:“臣不是英雄好汉,臣也没有同党,臣是嘉靖二十一年的进士,是天子门生,要说恩师,陛下就是臣的恩师,要说臣党,臣是陛下的臣党……”

这话一说,赵*不粘锅同志就算犯了错,就算嘉靖同志心里憋着一口闷气,想当场拿他开刀,最后还是轻轻放他一马。

人嘛,只要会说话,走遍天下都不怕。

下到乡野市井,上至庙堂之高,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王利民同志本来神色颇为严肃,听到陈俊生这番长篇大论,居然微微笑了一下。

看来,小陈同志不仅胆子大,本事也不小,嘴皮子尤为厉害。

不过这在领导眼里是好品质,胆子大说明胸有激雷,遇事有决断,能说会道,就能为自己争取利益,加上实干精神……难怪能让邮电的同志急得跳脚。

“东风速运公司,是你在全权运作,还是外资在做?”王书记淡声询问。

“当下是我在全权运作,过段时间,公司会引入铁路和海关控股,将来若是国家有需要,我可以无条件把它交给岭南省委省政府。”陈俊生半真半假的回应道。

王利民对此不置可否,很严肃的告诫陈俊生道:“物流运输,包裹寄送,信件邮寄是国家邮电部的关键核心,东风速运公司虽扎根岭南,但如果是外资在经营的话,那毫无疑问,就是在挖社会主义集体制经济的墙角,就是在犯错。”

言罢,王利民拿起杯子抿了口茶水,语气稍有缓和:“当前社会舆论对私营企业的质疑和抗议声浪此起彼伏,还有个体户光不光彩全国性大讨论,声势浩大,想必你都有所耳闻。说说你的看法。”

陈俊生摇摇头:“我不知道该怎么说。”

“是不想说,还是不敢说?”王利民挑了挑眉,目光灼灼的注视着陈俊生。

“不敢说。”陈俊生很诚实。

“不用怕,我单独找你谈话,主要是想听听你这年轻干部,青年企业家的真实想法,放心大胆的说,说错了也无妨。”王利民摆摆手,宽厚平和地说道。

“那我斗胆发表下个人拙见。”

陈俊生抿了抿嘴唇,然后认认真真的说道:“我认为,私有制经济是集体制经济的一部分,民营企业是对国有企业经营项目和经营内容的补充,本质上都是在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另外,个体户自食其力,不靠铁饭碗,不靠商品粮,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赚钱养家,他们走街串巷地促进社会商品流通,加快社会经济发展,为老百姓日常生活提供便利,做的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这群人怎么会不光彩呢?”

“要说不光彩的话,那应该是好逸恶劳不光彩,投机倒把不光彩,违法犯罪不光彩。总而言之,不能让社会上的陈词滥调阻碍我们前进。”

陈俊生这人狠起来,连自己都骂。

王书记眼里露出一抹惊诧之色,小陈同志对民营企业和个体经济意识形态上的认知,就像是得到了最高层的正确指示,说得严丝合缝,滴水不漏,句句真理。

“很好,你回去吧。”

王利民同志收回目光,抬手轻轻一摆,示意陈俊生可以走了。

“感谢王书记指点迷津。”

陈俊生临走前,执学生礼,向王利民书记鞠躬致谢:“听您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日后如有机会,希望能有幸再次聆听您的教诲。”

王利民同志微笑着点了点头,没说什么,心中对陈俊生的评价却是悄然间又往上拔高了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