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原来如此!(2 / 2)

推背镇守使 河山清 2159 字 27天前

约莫一炷香后,就在陈旅帅等人等得心焦不已时,李炫的身影再次出现,对着他们招了招手。

“安全。是几个躲避战乱的汉人猎户,可以信任。”

这一刻,所有的紧张、疲惫、恐惧仿佛都找到了宣泄的出口。众人相互搀扶着,眼眶湿润,跟随着李炫,踏着最后的力气,走向那片象征着生机与温暖的微弱灯火。

当他们踉跄着走进那个只有寥寥七八户人家、几乎与世隔绝的小小村落时,看到的是一张张同样饱经风霜、带着惊讶和警惕,但更多的是质朴与善意的脸庞。

一位须发皆白、身形却依旧硬朗的老猎人,举着油灯,看着这群如同从地狱里爬出来的、伤痕累累的溃兵和官员,愣了一下,随即似乎明白了什么,侧身让开了房门,用带着浓重陇西口音的官话沙哑道:

“外面冷,先进来吧。”

简单的几个字,却让冯御史、陈旅帅和所有幸存下来的唐军将士,瞬间热泪盈眶。

他们,终于在这茫茫雪山绝域之中,找到了一处暂时的避风港。

李炫站在门口,最后回头望了一眼来时路——那漆黑一片、吞噬了无数生命的巍巍昆仑。追兵的阴影似乎暂时远去,但他知道,真正的征程,或许才刚刚开始。

他扶着门框,深吸了一口带着松烟和食物香气的温暖空气,迈步走进了那点亮在绝境深处的、微光摇曳的猎户小屋。

夜色笼罩着小小的村落,几间低矮的土坯房和木屋在雪地中静默着,只有窗口透出的微弱灯火,如同黑暗中的孤岛,给予这群绝境归来者前所未有的安宁与温暖。

老猎人姓韩,是这处隐蔽聚居点的头人。他并不多问,只是沉默而麻利地安排着。最大的那间木屋被腾了出来,让给了冯御史、李炫等核心几人,其余士兵和家眷也被妥善安置在相邻的屋舍内。热腾腾的、掺杂了野菜和少量肉干的粟米粥被端了上来,虽然粗糙,却胜过他们这一路上啃过的所有冰碴和草根。滚烫的开水也让众人冻僵的肢体渐渐回暖。

王栓被安置在火炕上,韩老猎人查看了他的伤势,摇了摇头,找出一些珍藏的、治疗外伤和退热的草药,亲自捣碎了为他敷上、煎服。冯御史也喝了药,在家仆的照料下沉沉睡去,眉头终于不再紧锁。陈旅帅和士兵们则抓紧时间处理各自的伤口,更换干净的布条,享受着久违的安全感,很快便鼾声四起。

李炫却没有立刻休息。他谢绝了韩老猎人端来的热粥,只喝了些热水,便盘膝坐在屋角,闭目调息。此地的灵气远比雪山和那诡异山洞充沛,虽然依旧稀薄,但对他而言已是久旱甘霖。《天罡正法》缓缓运转,一丝丝天地灵气被引入体内,如同涓涓细流,滋润着干涸龟裂的经脉,修复着连日来积累的暗伤与透支。左臂的饕餮纹路依旧沉寂,仿佛也在这难得的安宁中陷入了沉睡。

约莫过了子时,万籁俱寂,只有屋外偶尔传来的几声犬吠和雪落枝头的簌簌声。

一阵轻微的脚步声靠近。

李炫缓缓睁开眼,看到冯御史披着一件韩老猎人提供的旧皮袄,面色依旧有些苍白,但眼神却恢复了清明,正站在不远处看着他。

“李真人…”冯御史压低声音,做了个“请”的手势,目光指向屋外。

李炫会意,知道这位御史大人必有要事相商。他微微点头,起身,与冯御史一前一后,悄无声息地走出了温暖的木屋。

屋外,月华如水,洒在洁白的雪地上,映得四周一片清冷明亮。寒风依旧,但比起雪山上的凛冽,已显得温和许多。两人走到村落边缘,一处背风的大石后站定,这里可以俯瞰下方幽深的河谷,又能确保谈话不被旁人听去。

冯御史深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气,仿佛要借此压下心中的波澜。他转过身,面向李炫,郑重地再次躬身一礼,这一次,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更加庄重和诚恳。

“李真人,此番若非真人屡次相救,力挽狂澜,冯某与这使团上下,早已化为昆仑山间的枯骨,使命亦将断绝。此恩…实非言语所能表达万一!”他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是劫后余生最真切的感激。

李炫伸手虚扶:“冯御史言重了。同舟共济,份所应当。况且,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让我遇上诸位,或许正是为了这盒中之物能重见天日。”他目光意有所指地扫过冯御史依旧紧捂的胸口。

冯御史直起身,重重叹了口气,脸上浮现出复杂的神色,有后怕,有愤怒,更有深深的忧虑。“是啊…盒中之物…谁能想到,这小小一方铁盒,竟重逾千钧,牵扯出如此泼天大案,引来如此酷烈追杀…”他顿了顿,看向李炫的眼神充满了探究,“冯某心中实有太多疑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冒昧请真人出来,只想…只想与真人坦诚一叙。”

“御史大人但说无妨。”李炫平静回应,他知道,经过这连番生死与共,尤其是他“李淳风传人”的身份被“坐实”后,冯御史对他已不仅仅是感激和依赖,更有一种近乎“同道”的信任与托付。

冯御史斟酌着词句,缓缓道:“真人…自昆仑险地现身,身手超凡,见识广博,更兼…更兼身负李淳风仙师之传承…”他紧紧盯着李炫的表情,“冯某斗胆,敢问真人…尊师…究竟是仙师门下哪位高足?仙师他…他老人家…莫非真的尚在人间?”

终于问到了最核心的问题。李炫心中早有准备,他脸上适时的露出一丝追忆与怅惘,目光投向远方的雪山轮廓,仿佛穿透了时空,语气变得悠远而飘渺:

“师门之事,本不该为外人道。然御史大人既问起,又身负社稷重任,李某…便不再全然隐瞒。”他顿了顿,仿佛在回忆极其久远的事情,“家师…并非世人熟知之名号,乃仙师晚年云游昆仑时,偶然点化的一名山中稚子。彼时仙师已参透天机,深感《推背图》泄露玄机过甚,恐扰天道运行,故将后续更深之奥义与部分道统,封存于昆仑秘境,并嘱托家师一脉,隐世看守,非天地剧变、神州倾危之兆,不得出世,亦不得轻易透露师承来历。”

他这番说辞,半真半假,将自己定位为李淳风隔代传人的“看守者”一脉,既解释了为何传承隐秘、不为人知,又为他如今“奉师命下山”提供了合理的动机——正是因为感知到了“天地剧变、神州倾危之兆”(安史之乱、怛罗斯之败等)。

冯御史听得心驰神往,呼吸都不由得急促起来。李淳风晚年点化稚子,秘传道统于昆仑!这简直是惊天秘闻!这完全符合传说中那些神仙人物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行事风格!也完美解释了为何李炫如此年轻却拥有如此超凡手段和那份洞察世事的沉稳气度!

“原来…原来如此!”冯御史激动得胡须微颤,“仙师深谋远虑,竟在昆仑留有后手!难怪真人年纪轻轻,便有如此修为气度!竟是得了仙师亲传!冯某…冯某何其有幸,竟能得遇真传!”

李炫微微摆手,语气转为凝重:“家师曾言,昆仑乃神州龙脉之眼,亦是窥测天机之要地。我这一脉,世代居于雪山秘境,一方面看守祖师遗留,另一方面,便是观测星象地气,以防不测。近年来…昆仑地气紊乱,星象晦暗,隐隐有煞气自西而来,冲犯紫微…此乃大凶之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