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华州议策窥北伐,元帅点破致命忧(2 / 2)

魏胜脸色一变:“此事我略有耳闻,据说邵宏渊将军是相当看不起李显忠将军,话说那邵宏渊可是当年蕲王韩世忠的嫡系部下,而李显忠将军则是降金降西夏之后才又归宋,虽说李将军只是被迫投降行权宜之计,且责任也确实不在他,但是,邵将军却因此看不起李将军。这样算起来,朝廷怎会让他们各自领一军互相配合?”

“跟你们明说了吧,这就是大宋的祖宗礼法所致。”辛弃疾叹了口气,语气里满是无奈。

“我大宋自开国以来,就严防武将专权,怕的就是将领手握重兵、互相勾连,威胁皇权!那李显忠与邵宏渊不和,在朝廷看来,反而能让他们互相掣肘,不会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可他们却忘了,战场之上,主将不和,士兵必人心涣散,遇敌时无法协同作战,轻则无功而返,重则兵败如山倒!细数我大宋的败绩,多数都是互相掣肘互相推诿才导致失败!就连强如岳王爷,也有孤立无援之时,只是岳家军却能独自扛下一切不断胜利,最后因奸佞才不得不班师回朝!”

李铁枪瞪大了眼睛:“朝廷这是糊涂啊!让两个不和的人带兵,这不就是给金狗可乘之机吗?”

“并非朝廷糊涂,而是皇权制衡的必然选择。”辛弃疾摇头。

“当年岳元帅手握重兵,深受将士爱戴,朝廷就日夜忌惮,召回后接着就以莫须有罪名加害。如今朝廷启用李显忠与邵宏渊,看似昏聩,实则是延续了‘以文制武’、‘武将互制’的老路子,哪怕牺牲些许战功,也要确保皇权稳固。”

马全福皱眉道:“那咱们该怎么办?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北伐功亏一篑吧?”

“咱们虽无法改变朝廷的任命,却能尽力补救。”

辛弃疾转身,对着众人道,“李元帅,烦请你立刻派信使,以你我二人的名义,星夜赶往临安,面见陛下和张浚元帅,陈明李显忠与邵宏渊不和的隐患,恳请朝廷提前做好接应救援的准备——一旦前线战事不利,需立刻派援军支援,同时加固淮河防线,防止金军反扑。”

李宝立刻应诺:“元帅放心,我这就挑选最快的信使,让他们日夜兼程赶往临安,务必把消息送到!”

“魏胜,你率部协助李元帅加固华州城防,同时派人联络吴璘将军,告知他朝廷北伐的消息,让他在陕西伺机而动,牵制蒲察世杰的兵力,减轻朝廷北伐大军的压力。”辛弃疾继续部署。

“末将遵令!”魏胜躬身领命。

“李铁枪、马全福,你们两人负责整顿义军,加强训练。移剌统制,你率契丹营探查华州以西的地形,为咱们下一步的行动做准备。”

众人齐声应诺,议事厅内的气氛虽不如之前热烈,却多了几分凝重。

在场的众人终于明白,北伐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朝廷的制衡之术,或许会成为这场大业最大的阻碍。

信使出发的当晚,华州城的月色格外明亮。

辛弃疾站在城头上,望着西北的方向,眼神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