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义军拉纤渡险滩,舟行十日取华州(1 / 2)

三日后,海州的第二批五千援军抵达,汴梁和虎牢关的防守兵力已足够。

辛弃疾和李宝召集大军,在黄河渡口誓师。

义军和水师的士兵们列阵整齐,甲胄鲜明,战船在黄河上排列成队,帆旗招展。

“兄弟们!”辛弃疾站在高台上,声音洪亮,“咱们今日沿黄河而上,奇袭华州!拿下华州,就能呼应吴璘将军,让我大宋有机会将金人逐出中原!咱们不为个人功名,只为收复故土,让百姓安居乐业!”

“杀金狗!复中原!”士兵们齐声呐喊,声音震得黄河水都在颤动。

李宝拔出腰间弯刀,指向西方:“启航!目标——华州!”

战船缓缓驶离渡口,百姓们挥舞着手臂,高喊着“将军保重”,直到战船消失在黄河的弯道处。

辛弃疾站在旗舰的甲板上,望着远方的天际,心里满是坚定。

在大宋这个朝堂环境之中,他带领大家继续走下去绝对不会轻松,但为了抗金大业,为了不让岳元帅的悲剧重演,为了耿元帅的遗志,他必须要走下去。

黄河中游的浅滩旁,夏日的阳光格外炽烈,晒得地面发烫。

马全福等将领各率领一千名士兵,正一艘船一艘船奋力拉着纤绳——粗麻绳牢牢系在战船的桅杆上,没有纤绳的,则想办法在船尾推行。

士兵们大都光着膀子,黝黑的皮肤上布满汗珠,纤绳在肩膀上勒出一道道红痕,却没人喊累,嘴里还喊着号子:“嘿哟!加把劲哟!战船过浅滩哟!杀金狗哟!”

辛弃疾走下船梯,接过一个士兵手里的纤绳,搭在自己的肩膀上,用力往前拉:“兄弟们,咱们齐心协力,一起拉纤绳!”

他看着周围士兵们拉纤的模样,心里满是感动。

士兵们同样又惊又喜,马全福连忙道:“元帅,您是全军主心骨,别累病了,快到岸边稍等片刻吧。”

“咱们都是义军兄弟,不分主将和士兵,而且全军中谁能比得过某的力量?”辛弃疾大笑着炫耀,手臂发力,纤绳在肩膀上绷紧。

“华州还等着咱们去拿呢,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

李宝、魏胜、李铁枪、移剌窝斡等人的队伍,也使出全部的力气。

黄河岸边的百姓们看到这一幕,也自发地赶来帮忙。

一个中年汉子扛着木杠,跑到马全福身边:“将军,俺们来帮你们拉!俺们熟悉这浅滩,知道哪里好走!”

说着,就把木杠垫在纤绳下,肩膀顿时更加方便使力。

其他百姓也纷纷效仿,有的递水,有的帮忙扶着纤绳,还有的用树枝给士兵们扇风。

李宝看着这军民同心的场景,对身边的副将感叹道:“辛元帅能得民心,难怪能屡胜金军。咱们水师虽也善战,却少了这份与百姓的亲近。”

副将点头,指着远处拉纤的辛弃疾:“辛元帅不仅有谋略,还能与士兵同甘共苦,这样的将领,谁不愿追随?咱们跟着元帅,又要立功啦!”

战船缓缓驶过浅滩,士兵们和百姓们欢呼起来。

辛弃疾擦了擦脸上的汗,接过百姓递来的水,一饮而尽:“多谢乡亲们!”说完,让亲卫拿出些粮食分给帮忙的百姓。

百姓们笑着摆手,目送战船继续向西行驶。

接下来的几日,大军沿黄河而上,又遇到几处浅滩,每次都有百姓前来帮忙。

有的浅滩旁没有村庄,士兵们就轮流拉纤,累了就躺在甲板上休息,饿了就吃随身携带的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