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新春伊始的社区新篇(1 / 2)

正月初六的清晨,阳光透过薄雾洒在还未完全融化的积雪上,小区里弥漫着节后特有的宁静。

陆子昂推开图书馆的大门,发现门槛上已经放了好几束还带着露水的迎春花,嫩黄的花瓣在晨光中格外娇艳。

\"肯定是孩子们放的。\"

他弯腰拾起花束,轻声自语。这个习惯不知从何时开始,每逢开馆日,总会有不知名的邻居送来当季的鲜花。

整理花束时,老周提着早餐推门而入:\"猜猜谁来了?咱们的老朋友带着新点子找上门了。\"

话音未落,就见阿杰风尘仆仆地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个设计精巧的模型:\"看看这个,我设计了一个流动书车,可以推着去给行动不便的老人送书。\"

模型是个迷你版的三轮车,车厢可以展开变成小书架,还带着遮阳篷和简易座椅。

陆子昂仔细端详着这个充满巧思的设计,不禁赞叹:\"这个创意太好了,正好解决了一些老人出门不便的问题。\"

\"材料都是废旧物品改造的,\"阿杰兴奋地指着模型的各个部分,\"这些木板是旧书架拆下来的,车轮是废弃的童车改造,连这个遮阳篷都是用旧伞布做的。\"

三人正讨论着,王大妈带着几个老姐妹走了进来。

一听要造流动书车,立刻拍手叫好:\"这可是大好事!我知道咱们小区就有好几位老人因为腿脚不便,很久没来图书馆了。\"

说干就干。消息在业主群里一发布,立刻得到了热烈响应。

居民们纷纷贡献出自家的废旧物品:退休的木工师傅拿出了珍藏的工具,年轻人组成了志愿者小队,连小朋友们都要求参与装饰工作。

制作现场就设在图书馆后院。春寒料峭,但大家的热情丝毫不减。

锯木声、敲打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引得路过的邻居不时驻足观看。

\"这场景,\"老周举着手机记录,感慨道,\"比拍戏还有意思。\"

陆子昂正帮着固定书架,闻言笑道:\"因为这是真实的生活。\"

就在大家忙得热火朝天时,一个意想不到的访客出现了。

曾经与陆子昂合作过的导演杨导,带着一个小型摄制组不请自来。

\"听说你在这里创造了另一个'片场',\"杨导笑着打量这个特别的\"制作现场\",\"不介意我们记录一下吧?\"

原来,杨导正在筹备一部关于社区文化的纪录片,偶然听说了这个小区的事,特意前来取材。

\"可以是可以,\"陆子昂与其他居民交换了个眼神。\"

但有个条件——不能影响我们的正常工作,而且最终成片要经过大家同意才能播出。\"

这个要求得到了摄制组的尊重。

于是,在初春的阳光下,镜头安静地记录下了这个特别的场景:老人们指导年轻人使用传统工具,孩子们认真地在书车上画着图案,每个人都在为这个共同的项目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动人的一幕发生在下午。

几位行动不便的老人听说大家在为他们制作流动书车,特意让家人推着轮椅来到现场。

看着渐渐成型的书车,陈奶奶激动地抹着眼泪:\"没想到我这把年纪了,还能享受到这样的福分。\"

这句话让所有人的干劲更足了。

三天后,流动书车正式完工。

鲜艳的色彩,巧妙的设计,还有孩子们画满车厢的可爱图案,让这辆书车成了小区里最特别的风景。

首航日选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